新课程下的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新课程下的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研究

冯丽娟

湛江市徐闻县和安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155

摘 要: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应当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掌握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生活经验。”也就是说,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活化教育规划,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中如何科学进行生活化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小学德育的教学生活化改革,让德育课的开展回归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德育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教育;德育课;生活化教育改革

引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形成正确的基本法律认知。所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当代小学德育教师应当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当中,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合理引入生活元素,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过程都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课堂中也是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导致学生对于德育课程很难产生兴趣,此外,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习惯于采用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也一般通过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要求,也没有意识到德育课程背后的真正内涵,无法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基本法治观念的教育改革目标。所以,当代小学教师应当及时意识到自身的教学误区,通过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生活元素,让德育课的开展过程中充满了生活气息,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的投身于德育课程的学习当中去,从而在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过程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为培养出新一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建立良好的思想基础,让学生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1]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由于年纪尚小,习惯于享受父母的宠爱和家人的疼爱,但是他们可能还不懂得如何去回报这一份深沉的爱。虽然说父母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但是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小小的我也要为这个家庭做贡献”,譬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穿的衣服都是谁洗的?那我们每天吃的饭又是谁做的?让学生思考,没有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然后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符合感恩主题的公益广告,比如“我为妈妈洗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也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回报爸爸妈妈的爱,跟家人一起,让这个家变得更美好。所以,在德育课中合理引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在家里多多进行劳动实践,实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真实生活案例,加深学生道德认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就需要在孩子的德育方面精心引导和培育。”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再开展德育教学时,要结合实际真实情况来开展,要运用学生所知悉或了解的事情来解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真实生活案例使小学德育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然后在对事件的客观评价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内涵。此外,真实生活案例的举例说明还能使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更加具体,避免德育课堂的教学只是为学生呈现简单化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教条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引用大量的真实道德案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水平,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2]

例如,在《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形成基本的法律认知,所以,我一般都会为学生引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比如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普法活动,让学生与普法人员多多进行接触、沟通,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法律底线的认知;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法制视频,让学生明确嫌疑人所犯罪名,然后他将得到什么样的惩罚,通过学生身边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法律,从而认识到法律的严厉性和惩罚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让学生养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从而有效落实法制教育专册的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新一代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青少年[3]

三、立足生活日常教学,加强师生有效沟通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要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爱国主义植根学生心中,增进学生对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工作开展。所以,当代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让德育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日常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德育知识,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真正转化为生活所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日常教学,譬如我在教学过程当中就会以学生的成长环境为教学导入点,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问同学们:“孩子们,我们的大海美不美丽啊?”学生通常会大声地回答我:“非常美丽!”然后我再问:“可是当海洋上飘着塑料垃圾,散发着腐烂味道时,它还美丽吗?”这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陷入思考,然后我再问学生:“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最后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讨论,思考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办法,并且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到海边清理垃圾,与学生一起劳动,在课堂上加强师生有效沟通,在课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德育水平,认识到德育生活化的本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当代小学德育课程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这一指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借助生活化元素丰富德育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实现教学的知行合一,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有效吸收,更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新时代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潘红霞.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J].清风,2022(04):5.

[2]阮毅华.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小学德育生活化分析[J].吉林教育,2021(34):89-90.

[3]石丹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考试周刊,2019(80):109+121.

[4]范秀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趋势探讨[J].明日风尚,2018(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