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策略

周娟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 414600

摘要:三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命题呈现出“平稳为主,稳中有变”的特点笔者通过对试题“变”与“不变”的分析,来思考2023年文言文备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以纲为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以考为向,丰富训练文体类型以积为基,夯实文言基本素养以读为本,提升文本阅读能力以史助力,增强传统文化底蕴

关键词:

关联教材    提升思维    以纲为纲以考为向

以积为基以读为本以史助力

引言:

文言文复习备考,各类方法指导、规律总结丰富多样然而一味关注这些,会导致不少学生在应考过程中往往更依赖于方法和直觉,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准确解读。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思维习惯,回归阅读本质

一、试题分析

纵观三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命题呈现出“平稳为主,稳中有变”的特点。

(一)平稳为主

1、篇幅、分值、题型、导向相对稳定:

2020---2022年全国卷都是600字左右,分值新高考I卷II卷20分,全国甲卷乙卷19分,均有三道客观题,两句翻译。21年和22年还有第14题主观简答题。且选文内容涉及宽厚爱民、公正执法、抗敌卫国等方面,“立德树人”导向明显。

2、文言知识素养的要求基本相同:

这些题型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句式、文化常识和语境融合进行考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稳中有变

1、选材变化

20年的选文主要来自《二十四史》,21年的选文主要来自《通鉴纪事本末》,而22年的选文来自《战国策》《说苑》和《东观汉记》。

2、文体变化

选材的变化,带来了文体的变化,从人物传记到纪事本末体,再到游说之辞、杂史小说,形式灵活多变。文体由叙事倾向说理,更注重选文的思想文化价值。

3、命题方式变化

关联教材,注重迁移。如第11题,2020及2021全国卷第11题均为文化常识题。而2022年全国卷更侧重考查实词,并且将选文中的相关实词和教材中的相同实词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辨析。

第14题简答题设置的“游说策略比较”与初高中新旧教材中共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寡人之于国也》、新教材新增的《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等篇目涉及的“劝说艺术”有较为明显的知识迁移。

走出格式,提升思维。12题,2021全国卷第12题,都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性格等,改变了过去先“概括”个性品质、性格特点,后“分析”“说明”的语言模式。选项内容表述走出格式化,趋于灵活多样,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第12题采用了2021年的方式。

二、备考策略:

1、以纲为纲,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虽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订考试大纲,但阅读文言文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和核心素养是比较明确的。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可以强化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积累文化常识可以强化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言翻译可以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断句、概述内容、简答题可以强化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2、以考为向,丰富训练文体类型

高考设题日趋灵活,因此2023备考,我们不应固化纪事本末体文言文,要兼顾纪传体、编年体、杂史笔记体等文言文训练,实现训练文本的形式多样化。

高考的选材总会偏重于较为知名的段落,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些类型的著作中挑选一些比较经典的篇目,使训练更有针对性。如《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冯谖客孟尝君》等,都极具训练价值。

3、以积为基,夯实文言基本素养

回归教材,学以致用

今年高考注重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及迁移运用,因此备考要巩固课内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并要着重进行知识迁移训练,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比如说,在平时的文言文训练试题中设计加入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题,提升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

全面覆盖,构建体系

在一轮复习时,我们要将120个一级实词、80个二级实词、18个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地毯式地全覆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精选文本,随文积累

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中,都会有一些高频词的出现,我们在训练不同文体的同时,也可以分类梳理一些高频词,比如说关于执政的、关于劝谏的、关于战争的词语,让学生系统地积累,并且精挑文本,帮学生随文巩固强化,培养语感。

多措并举,坚持落实

理解记忆、关联真题、语境推断层层推进

每日一练、错题重练、循环训练步步为营

4、以读为本,提升文本阅读能力

(1)回归阅读本质。我们扭转“重言轻文”倾向,摒弃“重做题,轻读文”或“只做题,不读文”的不良习惯,增强文本意识,回归阅读本质锻炼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

(2)提升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是文体思维,因此,面对不同的文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思维”来进行训练

先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

作品

体裁

线索

重心

特点

《史记》

纪传体

传主的品质影响

因人谋篇

以人育人

《通鉴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

完整的历史事件

因事谋篇

以事育人

《战国策》

国别体

策士的游说活动

因策谋篇

思维提升

《说苑》

历史小说

标心于万古之上

送怀于千载之下

因事谋篇

以古鉴今

第一种:人物传记(因人谋篇,以人育人)

这些人物为文臣,或为武将,大都位居高官,有过不凡功绩,又贤良方正,堪称表率。其品质与当前社会的价值观相吻合,是立德树人的榜样。

阅读要素:

人物——事件——品质

知人——明事——辨理

第二种:纪事本末(因事谋篇,以事育人)

纪事本末体是指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例。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完整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结构特点

“纺锤型”(紧紧围绕一件事情)

“糖葫芦型”(关联的几个小事件)

阅读重点

A.梳理文意

单一事件:厘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多个事件:每个事件的起止,事件的先后顺序性质影响,事件之间的关系

  1. 关注评价

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文本最后的议论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该段显现其写作意图那就是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第三种:游说之辞(因策谋篇,思辨提升)

阅读要素:

政治主张——游说目的——游说策略——游说之辞(策士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观点辩难

5、以史助力,增强传统文化底蕴

对文本相应的历史时代、社会面貌有一定的了解,肯定有益于解读文本。比如说《战国策》记录的战国时期,可以用来阻止战争、节制战争的机制,都失灵无效了我们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再也看不到这种无所忌惮的现实原则、绝对的军事主义,以及理所当然的权力诡诈了再也看不到这种毫不犹豫以言辞、谋略来换取财富、地位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见,《战国策》的思想观念,与当时的史书是有所不同的,有了这种了解,再读其中的篇目,应该更容易读懂。

总之,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本质仍属于阅读,备考需“言”“文”并重,二者不可偏废。如今的高考,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言文备考更应引导学生加强素养积累,增强文本意识,养成整体阅读的思维习惯,回归阅读本质

参考文献:

【1】钟岳文《<说苑>:旨在以古鉴今的一部“谏书”》——《中华书局19》2020.01    【2】杨照《<战国策>:超越国界的计谋全书》——《古籍》2018.7

【3】童志国《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及命题展望》——《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5

【4】杨美芹《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研究》——《高考语文》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