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及修复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及修复措施探讨

陈思雨

昌吉市二六工镇人民政府   新疆昌吉  831108

摘要: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农业事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无形中对农业生产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备受关注,农业土壤生态环境非常关键,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完善和修复方案,高效处理农业土壤污染问题,增强土壤肥力,强化土壤净化功能。本文从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做好环境修复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关键词:农业事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生态效益

引言:我国农业栽植面积较大,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使农业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特别是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肥料和农药,不仅会给土壤造成负担,也会产生土壤盐渍化、酸化问题,一旦土壤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就是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不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要细致分析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科学合理地改善土壤环境,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土壤物理性质发生改变

农业土壤经过一段种植时间之后,极易产生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的问题,并且土壤重量也会不断变小。虽然土壤的熟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但是土壤中的非活性孔隙比例会逐步降低, 进而就会使农业土壤产生板结问题。不仅如此,透气性和透水性变差也是农业土壤物理性质变差的具体表现,并且种植年限越长问题会变得越严重。

1.2土壤化学性质变差

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化肥,这样就会使土壤的化学性质变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酸化问题显著。在实际种植期间如果使用过量的氮肥,或是土壤化肥利用率非常低,都会使大量没有被吸收的肥料进入到土壤中,这样不仅会增加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也会使土壤的pH值不断降低,导致农业土壤的酸性变得非常显著。种植季节受到农作物吸收这项因素的影响,使农业土壤的pH值逐步增加,但是在轮作间隙土壤pH值也会出现降低的现象,这是导致农业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二是养分失衡。将农业土壤与普通类型的土壤进行对比,可知农业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磷的含量比较高,但是缺乏中量和微量元素,这样就会使农业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影响农作物茁壮生长[1]。实际上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生长期间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一些农民没能正确认识土壤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存在施加过量氮肥和磷肥的问题,并且钾肥的施入量非常小。在此状况下,种植对钾肥需求量大的农作物,不仅会产生氮肥和磷肥富集的问题,也会受到养分失衡问题的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三是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农业土壤长时间处于“覆盖”状态,具体表现为土壤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非常少、缺少雨水淋溶作用。此外,将农业土壤与露天土壤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农业土壤的蒸发程度非常高,并且在人工施肥期间大量的肥料没能被吸入土壤中,这样就会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增高,在长时间种植之后农业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

1.3有害微生物数量变多

农业土壤的环境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大,无形中为多种类型的微生物繁殖和生长提供环境,加之一些农民具体应用的土地土壤管理方法缺乏科学合理性,同样会使有害微生物变多。比如:农民没能及时消毒、病害隔离消除的方式缺乏有效性等,不仅会在农业土壤中大量繁殖有害细菌和真菌,也会在土壤传播形式的作用下感染更多植株,进而就会对农作物的实际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2农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措施

2.1 高效落实农业综合调控工作,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一是保证轮作形式具有较强科学性。

在同一片土壤上科学轮作不同生长习性的农作物,同时还要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在实际轮作期间能够被充分吸收、平衡吸收,从而达到均衡农业土壤养分的目的。比如:农民以选择粮食作物和蔬菜轮作的方式为主,在保证充分利用农业土壤中氮、磷、钾等多多种类型元素同时,合理降低农业土壤中的富集程度;或是以选择水旱轮作形式为主,主要利用水的稀释作用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平衡[2]。在保证实际选择的轮作形式具有科学合理性之后,既能对农业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调节,也能降低土传病害发生概率。

二是选用合理方法开展施肥工作。

农民在施肥过程中不能盲目进行,而是要在正式施肥之前化验土壤,之后再依据土壤的成分特征、实际栽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等内容进行分析,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肥料为主进,如可以将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料、将无机肥作为辅助性肥料,在适当增加微肥使用量同时,提高农业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同时还要合理降低农业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既要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要求,也要保证农作物自身具备较强的抗逆能力。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农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有序开展,还要选用正确的施肥方法做好土壤环境改善工作。通过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充分利用多样化施肥方法。目前应用率较高的施肥方法包括底肥、口肥、叶面肥,这样既能提高各类肥料的利用率,也能避免农业土壤中积累大量的肥料。

三是保证灌溉具有合理性。

将现阶段农业土壤中的水分迁移方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可知通常以地下向地表移动的方向为主,并且缺少雨水淋溶。为了正确处理这项问题,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保证灌溉具有合理性。在此期间,农民以“人工灌溉”的方法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水分,也能改善土壤水循环状况,甚至还可以稀释和带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因此,对于一些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农业土壤而言,在进入到灌溉环节之后需要保证浇透土壤,这样能够提高灌溉效果。此外,在轮作间隙或是农闲时去掉土壤覆盖物,并要利用自然雨水进行冲刷,这样有利于做好农业土壤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2.2 选用针对性的工程措施,高效落实土壤改良工作

(一 )保证土壤改良工作有序开展。

农业土壤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极易发生物理性质和化学形式变差的问题,这就要在开展修复工作时注重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在降低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之后,保证实际选用土壤改良方法具有针对性[3]。比如:将生石灰加入到农业土壤中,在使用符合要求的弱碱性改良剂、酸性物质之后,能够科学调整土壤的pH值;或是充分利用低温冷冻、高温西啊搜读、药剂熏蒸等方法保证土壤消毒工作高效开展,这样有利于杀灭有害微生物。

(二) 正确埋设暗管。

通常状况下开展埋设暗管这项工作时,主要是在40-60cm的深度以分层方式为主进行操作,在为土壤浇水之后其中的盐分就会随着土壤的毛细孔洞,直接进入到暗管中,在排水水流过程中,能够进一步降低农业土壤中的盐分的富集效果。通过选用正确的暗管埋设方法,可以排出多余盐分,这样就能够保证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做好换填客土工作。

一旦农业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非常严重,就会产生无法种植和不宜继续使用的问题。在此种状况下,以使用客土交换原土的方法为主改良土壤,并要将土壤交换的厚度确定在5-15cm的范围内。

结束语:

综上,近年来我国农业事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在创造诸多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提高生态效益。这就要在全面掌握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在正确处理各类污染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景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及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3):85-86.

[2]陈园.农业耕层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及改良措施[J].农家参谋,2021(06):194-195.

[3]高英.设施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农机,2020,47(06):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