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文化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叙事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文化表现

杨旸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300073

摘要在我国文化自信的发展要求下,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已经成为了建设重点。本文引用叙事学经典概念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文化表现,以求为城市文化空间的美学营造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空间、叙事学、文化表现、艺术

顺应我国文化自信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是指以城市空间为容器,将城市的文化特质进行外在展现,包含城市历史、故事、人物、精神等等,使城市文化能够阅读和传达。城市文化表现不仅可以增强城市的空间美感,满足市民的精神归属感,也能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营造具有文化美感的城市,将会成为新的生活意识和建设意识,成为城市建设中更高层面的“发展观”。

随着市民文化审美需求的提高,城市的文化表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广场、一个雕塑的局部空间。如何建设一个更富感染力、更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空间,带来高品质的游览体验,增强城市韵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引用叙事学经典概念,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文化表现。

一、叙事学理论与城市空间表现的契合关系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综合来看,叙事学即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等,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1]。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提出“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概念,他认为“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话语空间”是叙述行为发生的场所和环境,首次将“背景”摆到了叙事学理论研究的视野中[2]

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与叙事学理论的契合点:首先,城市通过空间的文化表现讲述故事,本身是一种叙事行为,如果城市游览是阅读,那么空间组织就是叙事结构。其次,叙事材料是多样的,突破固有的叙事承载物,使用城市空间进行叙事表现。最后,有理论提出“场所”、“地点”、“环境”是叙事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由此通过城市场所与环境表述故事,最终回归叙事本身。

叙事学概念为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带来三点启发。第一,整体性,故事通过一系列的情节组织形成完整的叙事逻辑,拥有统一的叙事风格,因此叙事性表现手法可以使城市空间形成一个完整序列,为人们带来沉浸式的空间体验。第二,统一性,叙事方法与情节内容相辅相成,即场所空间特征、表达主题与表现手法相互融洽,互相烘托,增强空间的舒适度与感染力。第三,审美性,好的故事具有美感,取决于叙事结构、情节张力、文笔风格等多方面的把握,好的城市空间对应着空间结构、主题表现、环境设计等多方面内容,提高审美品位,才能给人留下深刻记忆。                                                                

、文化的空间植入分析

1、构建文化空间结构

1)文化空间要素

可以将城市文化空间界定为城市公共空间,即城市中开放的、可到达的公共交往与活动空间。本文参考城市设计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将城市文化空间归纳为六类空间要素(表1)。

1:城市的文化空间要素及内容

空间要素

包含内容

城市入口

机场、火车站、港口、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城市第一印象空间

城市中心区

城市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中心区

历史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所在区域

公园与广场

市区级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市区级城市广场

城市通道

城市街道、滨水绿道、慢行廊道以及其他线性活动空间

城市底景

作为城市地标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山体等空间标识物

2)文化情节事件

故事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将事件进行艺术化的组织和安排就叫做“情节”。维戈茨基提出:“故事尽管相同,但由于情节分布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3]。俄国的形式主义者们认为:作家对事件所进行的组织安排(情节分布)比事件本身重要的多,这是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的关键。我们需要将文化事件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空间组织,即城市文化的“情节”组织,构建成有序的文化空间结构,营造城市空间的整体艺术氛围。

3)文化空间结构

在城市既有空间结构与实际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整合以上六类空间要素,得出城市文化空间的基础架构;将需要表现的文化主题与文化空间架构进行艺术性的统筹安排,即构建出城市文化空间结构。

文化事件与空间架构的统筹安排是规划的重点,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主题与空间等级的对应关系,重点表现与辅助表现的文化主题对应的空间主次不同;第二,文化主题与空间特征和谐统一,例如历史文化主题应结合老城区,现代主题适宜布置在城市新区;第三,空间路径与叙事结构的耦合关系,文化空间的多路径串联能否给人带来易理解的、有秩序感的城市阅读体验。

2、规划文化游览路径

通过文化主题的叙事性表达,我们将城市空间转化为一个可以阅读的作品,人们行走的路径决定了阅读顺序。不同的路径即人对城市的阅读顺序不同,对应了叙事结构中的正叙、倒叙、插叙。

以文化空间结构为基础,结合城市空间特征与旅游特点,规划形成一条特色的游览路径。通过游览路径串联起文化空间,故事的阅读顺序对应了情感的铺垫、酝酿、渲染、激发,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感怀,提升城市整体文化氛围与艺术感染力。

三、景观设计细节的建议

城市空间的设计细节往往是打动人心的关键,借鉴叙事学中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城市空间的文化表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与局部

故事的整体连贯远比某个段落更重要,城市空间也是同样。在实际规划中,很难一次性完成全部的文化空间建设,因此需要先规划文化空间总图,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此外,善于运用前后呼应的技巧,尤其是针对城市代表性文化,应在不同地点多次指示和介绍,实现文化空间的前后呼应,增强城市整体性和记忆度。

2、抽象与具象

目前城市文化大多采用具象的景观形式表达,未来可以多利用抽象的表达方式,比如隐喻与象征、省略与重复、组合与交叠的设计手法[4],以小见大,表现与还原事件局部,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细节质量

城市文化空间的大面积区域应使用棕色、米色、土黄等大地色系,材质主体使用石材、木材、混凝土等哑光材质,较能体现空间质感,为文化表现铺设背景,在局部可以谨慎采用金属、喷绘等反光材质以及高明度、高饱和度色彩。雕塑设计上,应符合基本的审美准则,比例协调、秩序感强、形态典雅、做工精良,可以进行多方案比选,增加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环节,建设市民心中的文化之城。

参考文献:

[1]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3] 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4] 李沁茹,城市公共空间记忆生成的叙事性建构[D].江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