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王丽莉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第二初级中学       123200

摘 要历史作业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和补充,是检验教学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作业多、时间长,学习效率低。“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减压”、“减负”的重要性,进而依据课程本身的重点内容,将作业的设计从数量至上转变为质量优先,以此达成新型教学发展要求。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

传统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作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知识,而在现实中,有些作业走样、变形,惩罚的、重复的、低效的……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然而学习效率往往不高。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如何避免布置这类作业是切实落实为学生减负的重要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让自己和学生摆脱低效、重复的作业枷锁,将“减负”转向科学合理地作业设计。

一、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学生体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传授相关知识的不同,所以不论是学生作业的布置还是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重量不重质,作业内容、形式单一

历史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进行统一布置的,就内容而言,同质化特点鲜明,都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其次作业同源性突出,多数出自教科书或练习册;就作业类型而言,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不仅题目数量较多,体现形式单一化,而且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基本没有选择如何做、做什么等条件的权利,只能被动地完成教师所交代的相关任务。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于作业的态度大多都显示为无聊、厌烦、乏味等状态,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总是出现敷衍了事、潦潦草草的情况,当学生遇到一些简答题或者名词解释等概念性题型时,下意识地就会直接去书本上寻找答案,甚至会想让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学生找到答案后,则会不加载思索地填写上去,对于问题的角度以及答案的内容都不会进一步产生思考和分析,体现不出来教师作业布置的实际作用,对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起不到积极作用。

3.作业设计“一刀切”,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够重视

简单的作业层次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布置的作业是面向所有学生集体的“一刀切”,另一方面虽有较少的教师对作业进行了分层,但分层的作业能力层级相同,缺乏层次性。

(二)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在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不但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相关知识的消息效果也会产生极大地影响。通过对不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教育理念陈旧,对于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足

初中历史课通常都会被认为是“副科”,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如果这门课程不包含在中考科目中的话,甚至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不会提及这门课程,在教育理念上,体现的还是传统的旧思想,对于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过低。

2.创新意识不足,缺少教学研究的实际氛围

对于初中的历史教学,教师通常就是将课本涉及的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体现,校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可以说很难得以实现,即使学校内部想要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可最后体现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强,未能体现出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所以在历史内容的教学中也就很难体现出应有的活力以及吸引程度1

3.没有因材施教,对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够重视

教师对当前全面育人目标的概念化认知,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的洞察不足,致使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布置有针对性的、全面而有意义的作业,无法发挥作业循序渐进的教育功能。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设计分层作业,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布置作业,基本要求是需要做完、需要全会,而事实上却不大可能。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优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成问题,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则会感到困难重重,继而超时、超负荷做作业。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差异教育或适合教育的指导下,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这应当成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一条准则。

教育家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设置上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成三种难度作业。设计A类作业时,严格依据课标,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建学生的自信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B类作业中有基础知识的训练,更侧重能力提升的训练,作业内容向时政扩展、向生活延伸、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C类作业是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让学生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同时培养和锻炼能力。

(二)设计实践作业,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设计初中阶段的历史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其中的文学性、创新性、实践性以及艺术性的有效结合多加注意,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当中,寻找到一些与历史息息相关的灵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审美能力,增长知识,拓宽见解,能够充分地了解到文学作品当中,所涉及的家族背景,或是当时的社会状况等2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受某一时期社会的影响而出现的产物,也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所以,学生要对文学作品与其所处时代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探索,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将调查式的作业进行最大价值的利用。

比如,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经济体制的改革之后,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认真地阅读《平凡的世界》,以其中的某个人物为典型,在当前的现实生活当中,找出一位与之经历比较相似的人,并且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将其做成一份调查报告《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是我国著名作家路遥在改革开放之前所创作出的,在学生的周围,有很多与书中描写比较相似的人物,如学生的爷爷奶奶以及街坊邻居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将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调查的主题,与书中描写的内容进行对照,做一份与之相应的调查报告。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书中的人物田福堂连夜召开了支部会,对此进行抵制,而其中具有非常强烈的改革精神的孙少安,却领导着当地的生产队,率先将这个政策实行出来,并在全村范围内进行推广。又比如,在1982 年的秋天,砖窑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孙少安决定贷款,扩建一些机器,但是当时的技术师不懂这些相关的技术,导致砖窑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所提到的,贷款和办砖厂等实践,都有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浓重的烙印,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将这一事件作为背景,完成此次调查,从而亲身接触到自己周围与之相关的人,了解这段故事。这样就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做好铺垫。

(三)设计辩论式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当中存在很多可辩论的史料观点、人物事迹、事件影响等,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辩论式的作业可以选取课堂中同学们的重难点知识点,教师对其历史学习内容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有一定分歧或者相矛盾的史料,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做好课内外资料收集,提炼材料观点。学生自主选择观点站位,小组探究分析,在历史课堂或者自习时间进行辩论。学生自由辩论,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表彰优秀辩论队。唇枪舌战中,学生们的思想能够碰撞出火花,有利于学生培养出探索求真的意识,也促进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3。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学生会对历史结论的认识更加深刻。

例如,辩题:历史题材网络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流娱乐活动。其中历史题材网络游戏占据较大比重。历史题材类的网络游戏和相关事物为线索而设计的游戏。譬如《王者荣耀》、《三国志》等。(正方组)历史类网络游戏这有利于人们从多个途径了解历史,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知识性,利大于弊。(反方组)历史类网络游戏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大部分为了满足其娱乐性歪曲历史史实,大部分除了真实姓名与真实人物相符外,其他服饰等职业等均与之大相径庭。影响同学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长远来看危害巨大,弊大于利。

在辩论类的作业中既可以是课内知识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资源。在辩论中可以提升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对史实真伪的认识,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历史核心素养。

(四)设计学科融合类作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古“文史不分家”,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进行了跨学科融合。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后,盛唐时期有许多著名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诗人眼中的盛唐是什么样子呢?他们都有哪些著名的诗篇?基于此,教师设计了撰写历史小论文“盛唐诗歌之我见”作为作业。

除了撰写历史小论文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写影评。时值党的百年华诞,有很多优秀的影片。《觉醒年代》就是其中一部不错的影片,对于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有很大帮助。教师以此来设计八年级学生的假期作业,利用假期观看《觉醒年代》影片,并写出影片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或一个历史片段。这样的作业把历史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育人功能。

(五)评价多样,促使学生不断超越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在作业评价是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初中历史教师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设置幽默风趣的评语,配上有趣的网络表情。对平时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作业有问题的学生,用善意的提醒代替苛责;对坚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用赞美让他的心灵坚定前进的方向。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尊重的成功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历史作业设计应当兼顾对于学生核心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投入的考查。在这样有效的作业练习中,学生不再是作业的奴隶,而是成为知识和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继续不断尝试目标明确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层次化、评价多元化的作业优化设计,不断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技能、体会历史之美、形成基本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张赛: 《中学历史学科作业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以历史教科书中的作业问题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6 页。

[2]谢雨君.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探究学习有效实施的研究[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3]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