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 4

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

陈立明,车淼洁

(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2)

摘  要: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包括海洋战略意识强国、海洋资源开发强国、海洋经济强国、海洋权益安全强国、海洋生态文明强国。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奋斗精神,有益于大学生确立正确“三观”。通过课内课外的路径,将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础;融入人文素质基础讲座,启迪理想信念的智慧;融入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融入校园文化网络,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性;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理想信念的践行。

关键词:海洋强国;大学生;理想信念;路径研究;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1]。海洋强国战略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其理想信念的培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和历史使命。当前,大学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认识不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有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教育也是十分有限。

近年来,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取得较多研究成果,但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语境中讨论大学生海洋强国思想教育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以2009-2019年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办学十周年来的实际案例作为研究资料,总结和思考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关联、价值意义和现实路径。

一、海洋强国战略的思想内涵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3]。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4]

建设海洋强国包含两种意思:以海洋建设强国,我国在海洋方面要建设成强国[5]。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内容包括:海洋战略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主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安全意识、海洋通道意识、海洋生态意识[6]。本文将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海洋战略意识强国。战略关乎国运。进入21 世纪,世界主要沿海国家都把强化海洋开发与管理列为基本国策,全球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海洋的地位急剧上升。建设海洋强国,是顺应时代潮流,打开国家深入发展新局面的必要选择 [7]

(二)海洋资源开发强国。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计民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科技为先导。海洋高新技术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8]

(三)海洋经济强国。习近平强调要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9]提高海洋经济不仅要扩大海洋开发领域,由近海向深海拓展,更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尤其要鼓励海洋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10]。此外,发展海上交通、海洋物流,向外向型经济大国、强国迈进。

(四)海洋权益安全强国。我国管理海域面积大,面临与部分邻国的海上疆界的划定问题,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威胁到国家安全。习近平强调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11]提高海洋综合实力是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物质基础[12],而维护海洋权益安全是发展海洋综合实力的客观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五)海洋生态文明强国。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开发和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13]。只有人与海洋相协调、现实开发利用与未来发展可持续,才能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海洋强国[14]

二、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联

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内在关联。两者在理论内涵上是契合的,都属于理想信念范畴;在实践主体上是一致的,大学生都是其主体之一;在实现价值上是统一的,都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利益。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内涵,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同方面存在多种价值。

(一)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海洋战略意识思想,相信海洋战略能实现强国,这本质上就是理想信念,是以海洋强国的理想信念。当今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绕开海洋强国的内容是不全面的。建设海洋强国的理想信念是社会理想,是职业理想,更是政治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海洋战略意识强国等思想内涵,有益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二)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背海则衰,向海而兴。中国在过去一直不重视海洋,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如今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富强,一定要重视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产业,加强海上贸易,建设海洋强国。此外,海上争端和海洋权益纷争的加剧,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土安全,干扰我国海洋开发与管理的秩序,维护海洋权益任重而道远。因此,海洋强国思想内容的传播,能够激励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信心,加强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情怀。

(三)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奋斗精神。

海洋事业不同于一般陆地事业,它要求勇敢无畏、探索创新的海洋精神。无论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海洋科技的大力研发与创新,都需要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刻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也需要艰苦学习、刻苦努力以及较强的心理韧性。借鉴海洋强国的思想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养成坚毅的品德,有益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奋斗精神。

(四)有益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

中国在海洋方面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以及当今国际局势的动荡加剧,都使海洋强国战略突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海洋强国关系到中华民族崛起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使命和责任,有意识地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海洋强国战略,大学生逐渐关心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提高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模式

(一)课内路径模式

1.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础。

结合古今中外国际国内与海洋相关历史与社会局势,将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增设专题或专门章节,也可根据主题相关性穿插置入。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利用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显性作用。[15]

例如,在必修课《道德修养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修课《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堂上,讲述世界海洋强国发展史、我国近代涉海屈辱史,分析我国海洋经济、科技等海上实力在全球的地位、水平及与发达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培育学生浓厚的海洋意识和强烈的海洋强国理想信念;分析国际海洋国土权益纷争以及我国国土安全受到的威胁,扩充海洋法相关的案例,普及《国际海洋法公约》等法律规定的海洋国土和权益,增强大学生海洋法制观;做好海洋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教育,培育大学生海洋环保意识,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2.融入人文素质基础讲座,启迪理想信念的智慧。

人文通识讲座是大学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增长知识、碰撞思想、陶冶情操、影响价值观和精神气质等产生重要的作用。将海洋强国战略思想融入到人文通识讲座,邀请海洋学者、专家定期向大学生做关于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国防等涉海相关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海洋强国思想。例如,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开设海洋大讲堂,定位于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专家、顶尖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开展与海洋相关的专题讲座;同时开设海风论坛,定位于国内及校内海洋青年学者与大学生近距离交流。上述讲座和论坛,既包含海洋知识的专业性和深度,又不乏视野的开阔性和高度,激励大学生培养优秀品格和进取精神,发挥第二课堂的价值导向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必须要建立科学的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16]。努力挖掘海洋专业教育所蕴涵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海洋强国思想,将该思想融入到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海洋专业教师队伍中政治信仰坚定、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的专业教师,使其在专业教育中做到专业知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并重。同时,鼓励他们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扩充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3.融入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要充分发挥课程中、课堂上的育人功能,动员全体教师的育人之责,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德育能力,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单兵作战的现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17]。在海洋学科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争取做到讲授专业知识和引领思想价值的有机统一,发挥课程思政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

例如,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开设《海洋与人文》、《海洋与人类》、《海洋历史与文化》等课程,由专业教师开设通识课的方式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通过讲解海洋与人文、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海洋强国信念和海洋人文情怀。在《海洋工程概论》、《海洋资源学概论》、《海洋科学概论》、《海洋管理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结合我国现阶段海洋事业的发展情况,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中融入思政内容,让专业教育过程富有理想信念情怀,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时代使命感,充分结合专业课程提升同学对海洋强国战略深刻内涵的认识。

(二)课外路径模式

4.融入校园文化和网络,增强理想信念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18]。打造海洋强国主题相关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提高海洋强国战略的认知度与影响力。例如,利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相关纪念日举办广场嘉年华活动海洋科技文化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营造海洋文化氛围;可以宣传海洋相关现实成就,增强理想信念的信心;可以弘扬海洋领域先进人物形象,增强理想信念的鲜活性;可以展示海洋科技成果,强化海洋专业的价值认同。在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中,让大学生更自愿、更自然地接受海洋文化的洗礼与教化,潜移默化地受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互联网应该作为传播海洋强国思想的前沿阵地[19]。同时,借助海报、宣传栏、横幅渠道等广泛宣传海洋强国,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将海洋强国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中,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班团活动、观影活动、党日活动等。使海洋强国思想教育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进而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激励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为实现海洋强国做贡献的本领[20]

5.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理想信念的践行。

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锤炼责任感等方面实现不容小觑的效果。将海洋强国思想内容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获得学校学工团委部门的支持,鼓励以学生组织、社团、班团、党支部等为单位,开展海洋强国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大学生关心海洋、热爱海洋,坚定海洋强国理想信念。

例如,利用寒暑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海洋强国主题宣讲社会实践团,进社区、进学校、进西部,提升全民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认知与海洋意识;开展海洋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走向海岛、海滩,清理海边垃圾、污染物,保护海洋环境,结合播放海洋环保相关影视作品,从理论上宣讲普及海洋环保与生态文明;可以开展海洋知识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等活动,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转变为宣传者和践行者;走访我国港口、海岛、远洋船只等,在把青春书写在海洋深处的生动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走访老一辈海洋人,聆听海洋科学家、守岛士兵等优秀海洋人讲授海洋故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做海洋事业的接班人;走进人民海军,实地感受祖国海洋权益保护的重要军事力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海洋强国在军事的发展和实践。此外,自然资源部开展高校博士团走进海洋等学习实践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环节,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海洋兴趣、立志投身海洋领域。

综上,海洋强国战略正式提出并实施至今十年,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深刻理解建设海洋强国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并将之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去,大胆探索有效途径,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切实增强海洋强国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贾宇.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1期:1-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2012年11月8日.

[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第1版.

[4]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2017年10月18日.

[5] 欧俊伟.海洋院校对学生强化“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思想教育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50-52.

[6]郑贵斌.海洋强国战略与高校的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3.8:7-10.

[7] 张俏.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

[8]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第1版.

[9]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第1版.

[10]张俏.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

[11]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第1版.

[12]贾宇.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1期:1-8.

[13]贾宇.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1期:1-8.

[14]张俏.习近平海洋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6月.

[15]周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132-134、143.

[16]周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132-134、143.

[1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43-46.

[18]周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132-134、143.

[19]刘奎杰、乔万敏.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及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7年第1期:74-76.

[20]曹宏.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67-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大学第十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2021ZDSZYB06)和浙江大学德育与学生发展研究2021年度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

陈立明,男,浙江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兼离休党工委副书记,讲师;

车淼洁,女,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辅导员,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