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思考

张萌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进行德育的热点,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变,也不能变。思政课程依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我们必须以更高要求建设思政课程,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专业课程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建设思政课程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突破口在于处理好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育人上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思政课程

1课程思政概述

1.1课程思政的本质及内涵

课程思政突出政治性,解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在所有的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非思政课程虽然承担了一部分道德法治教育的使命,但是侧重点在敬业、诚信、善良、节俭、守法等品行方面。一些非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注重德育,不理解现在为什么改成课程思政的说法。究其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不清楚课程思政与传统思政课程的区别。课程思政的实质是要求各类课程不再以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要承担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责,真正实现各类课程育人功能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

1.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政课程的重心是课程,是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而课程思政的重心是思政,是要在所有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们在实践中已习惯将课程思政作为非思政课程的代名词。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明确两者的任务分工、教育重点。这是开展思政课程建设的前提。总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有关联也有区别。关联之处在于目标都是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区别在于:一是,教育方式不同。课程思政主要是隐性教育,而思政课程是显性教育。二是,地位和责任不同。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课程思政是其中的一段渠责任田

2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对策

2.1提升政治站位,给课程思政指明方向

思想政治课是承担思政教育的专门性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价值引领的核心地位,除了需要全面完成思政理论课本身应有的教育目标,还要协助甚至带领其他学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教育功能。思政课程建设的首要责任就是强化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保持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让思政课程真正成为课程思政的方向和灵魂。

2.2注重理论研究,为课程思政提供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理论说服人,切忌变成脱离实际的政治宣讲、片面说教或者庸俗的故事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理支撑。如果思政课程本身都不能把这些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而作为辅助、协同教育的非思政课程又怎能让学生信服?因此,思政课程的主要责任之一是研究学理,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探究隐藏在政治性内容背后的科学理论和学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3改革教学模式

为了强化思政教育效果,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学模式改革是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改变某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或教学考核办法,而是要在特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将与思政课教学活动相关的所有要素进行整合,围绕思政教学目标,选择必要的教学条件,形成固定操作流程且经过效果评估的教学活动结构体系,构建现代、高效的思政教学模式,并为课程思政提供教学模式示范。

2.4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建设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确保思政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能对其他课程的教师队伍起到表率作用,有助于课程思政的落实。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成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坚强队伍,增强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助推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作和融合。

1)强化政治品德。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是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骨干力量。思政课教师应该比其他课程教师有更坚定的政治信仰,做广大教师的引导者。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强政治教育。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确保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时刻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引领课程思政工作。

2)夯实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师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从学术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让学生真信、真服,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穿透力和说服力,充分彰显科学的力量。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理论研究,要做到:真学,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真懂,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真信,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真教,将马克思主义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其他课程教师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增强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领航与辐射作用

3)提高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既要做授业者,又要做传道者、解惑者。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非思政课程的教师把目光转向思政课程教师,他们要看专业的思政课教师是如何传道的,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在广度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深度、效度远远不够。非思政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难题主要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应该从哪里找?一些教师不是从专业课程里挖掘对学生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素材,而是把思政课的一些素材强行插入专业课程;有的教师不懂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难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发挥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作用;有的教师不会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恰当融合,无法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巩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思政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对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培训。一是指导他们找到深挖思政元素的路径,确保思政元素本身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二是帮助他们筛选思政元素,并学会相应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及特点。三是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同时,思政课教师必须率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带动其他课程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要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切入点,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开设名师课堂、组织教学观摩、加强教学经验交流等途径,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思政课程本身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培训、指导、示范,与非思政课协同育人。本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亚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4(03):65-70.

[2]刘继强.学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20,19(09):32-36.

[3]冉江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1):154-155.

[4]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5]雷志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才智,2016,(25):23-24.

本文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培育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