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1

浅谈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赵庆光

会泽县体育运动学校   6542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离婚现象的普遍增加,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父母离婚往往会带来更多的影响,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这考验着每一位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从班主任视角思考关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路径,更好的承担起班主任的应有职责,引导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离异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班主任

班主任作为学生群体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职工人员,因此更应当承担起对于离异家庭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职责,通过日常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方式,为离异家庭子女提供更多的帮助。

1.多渠道沟通,倾听学生心声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离婚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存在心理阴影,这是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不愿意和教师进行当面沟通的原因所在,不愿意敞开心扉,此时就要求班主任能够主动和该部分学生群体取得交流,采用迂回战术,做到对于离异子女内心真实世界的了解。一般而言,离异家庭的子女都会跟随父母,一方生活往往出现性格内向缺少日常交际的情况,这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例如不交作业或者是成绩下滑等。面对这种情况不应当直接采用批评的方式,而是去了解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这是因为离异家庭的子女普遍会焦虑,父母是否会离开自己或者是离异家庭,子女缺少父母的陪伴,这种情况下自然无心学习。因此班主任就需要主动去了解该类学生群体的内心真实世界,找到导致学生学习不专注的原因,并通过合理的开解和引导,给予离异家庭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准确把握这些学生的性格,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形成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2.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进

对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榜样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虽然离异家庭子女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中依然有着大量的优秀者。并且从古至今在历史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离异家庭中走出的成功人士,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洛夫喜剧大师主命令等等。这些知名的人士都来自于离异家庭,但是依旧取得了成功,这恰恰是为初中离异家庭子女提供榜样的最好素材,通过榜样的引领来避免离异家庭学生出现自卑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有意识的为离异家庭子女收集这些优秀的事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典型事例,采用案例讲解的方式,启迪离异家庭子女,形成有效的激励。

3.联系家长,家校密切配合

可以说离异家庭父母的对孩子的态度或者是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今后的成长方向,这也是许多离异家庭孩子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作为班主任就应当及时和父母进行交流。部分离异家庭的父母会认为,由于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而导致离婚给孩子形成了伤害,因此不愿意在家庭生活中再次给孩子产生灾害,出现对于孩子溺爱的情况,一旦孩子在学校中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会认为孩子被欺负,显然这种溺爱的思想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班主任就应当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和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定期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告知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情况,包括相应的学习状况,通过双方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交流,实现彼此信任感的增强,实现家校携手,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在交流过程中应当指导家长理性看待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多的展现自身的痛苦或者是烦恼,这能够有效减轻离异家庭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4.整合资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1)整合学校资源

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大多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兼任,也就意味着班主任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充足,缺少专业化的心理引导能力,对于已经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班主任往往无从下手,此时就需要借助学校现有的资源,通过专业心理教师的参与,共同解决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干预。

(2)整合社区资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以及家庭的支持,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生在学校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往往也会在家庭生活中折射出来,而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中,也就意味着在引导离异家庭学生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因父母而引发的问题,此时班主任显然无法有效处理,此时就需要强化和父母所在社区的联系,在社区的帮助下共同进行解决,例如存在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给予经济救助,关注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够让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力量参与到利益家庭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过程中,保证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应引起重视,密切联系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关爱这些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

[1]甘小平.不同类型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