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疫情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魏江帆,梁梦良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541004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确保社会平稳有序发展的基石,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学生作为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的影响下,在当前就业过程中要应对就业结构、就业环境等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围绕在复杂的疫情条件下,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有能力脱颖而出。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疫情   求职  就业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党中央及时做出决策部署,准确判断了疫情发生走势,科学制定了有效防控措施,提出了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工作总要求,专门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中的首要位置。大学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规模庞大,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明显加剧,形势更为不容乐观,现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以及不稳定的因素,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1)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近二十年来,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高校毕业生总数从2000年的107万增长至2022届的1076万,增量创历史新高。现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使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使得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

(2)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

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急速下滑,大量企业经营困难,进行大面积裁员,或大幅度减少招聘人数以应对危机。经济增长的乏力,直接导致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变得比往年更难,很多毕业生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智联招聘联合研究报告显示,受疫情的影响,国内企业招聘职位数和招聘人数,同比下降 27% 左右,工作经验越少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所能获得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同比降低得更大。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2.6% 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表示,因疫情影响,薪酬待遇难以达到预期。

(3)就业意识淡薄

受家庭、亲友的影响,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于自己以后所要从事的行业认识不足,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依然是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没有从自身特长、优势条件及个人兴趣出发去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入大学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许多大学生发现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到毕业工作后才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此专业。这些都使大学生处于懵懂状态,从而忽略就业意识的重要性,造成就业认识不足。

(4)“慢就业”、“暂不就业”现象严重

疫情下,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相匹配的是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供求“错配”结构性矛盾呈加剧趋势,大学生群体“慢就业”“暂不就业”现象逆势增长。“慢就业”现象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择业期拉长,选择深造人数激增。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分析

(1)政策宣传、培养就业意识

 向学生宣传国家、社会、学校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程序。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部署要求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权益保障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和信息指导,带领毕业生建立起需求信息库。通过政策宣传和深入教育,指导学生了解国家、省、市制定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这样帮助学生获取正确就业信息,带领走出择业误区,及时纠正择业过程中的片面认识。

收集学生就业意向、了解学生就业规划、观察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积极性,认真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心态,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从自身条件出发,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不要对高薪、舒适、名气有过高期望,更不能贪慕安逸和稳定,要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就业竞争。

(2)加强就业指导、提升自身求职技能

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可包括针对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创业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政策解读,求职礼仪,面试技巧,求职材料设计等。加强实践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就业、自主创业。让学生充分了解、分析和评价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激发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规划,使毕业生具备可以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性格特点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

(3)在“慢”的过程中积攒“快”的爆发力

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的择业观教育需构建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从社会层面来说,需要进一步更新和改进就业服务制度、政策等,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家长需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社会业态层出不穷,要尊重子女的选择,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当然,对于消极怠惰的“懒就业”,家长要加强教育,鼓励子女积极融入社会,早日走上工作岗位,不要成为子女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说,青春宝贵,如果没有非慢不可的理由,就快点工作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迟早都是要走入职场的,实践证明,如果只是因为害怕、恐惧而逃避就业,时间越长,恐惧不仅不会消退,还会日益增长。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在各种探索中日渐明晰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高校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国家战略决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大力开展就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深化相关深化教学改革,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积极配合,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引领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明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2021(6 ): 636- 641.

[2] 刘晓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2022 (3): 32-37.

[3] 陆飞霞.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和对策研究,2022 (3):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