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教师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李洪昌

安达高中 黑龙江省安达市  151400

摘要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快乐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日趋复杂,教学任务、升学压力、社会与学生家长的期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教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索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幸福的职业,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活动上保障,丰富教师的文体生活。学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体验空间,可以定期组老师们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让老师们走出备课区,去锻炼和放松。让教师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优化心理。研究表明,锻炼时排出的汗水可以将停留于心中的情绪之毒排除掉。比如打一场篮球,打一场乒乓球,浑身是汗,同时会感到全身轻松。在活动中,大家相互交流,说说笑笑,即使原来有一些不开心的事,也会在活动中忘掉,从而心理阳光灿烂起来。参与教师活动,可使老师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命

质量。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我调节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愉快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牢记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不要自卑、自怜、怨天尤人。只有在自觉、自爱、自尊的心理前提下,我们才能心情舒畅,敬业乐业,才能享受职业所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要理智地面对困难与挫折,加强自身学习。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三要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教师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当发现自己情绪消极时,可运用心境迁移的方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当心理失衡时,可以通过合理化幻想,合理情绪宣泄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以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避免更大的心理伤害。

四要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包括学生家长、校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称,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且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五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是一个好方法。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深入而体验到满足。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教师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教师只有放弃权威的身份,平等、友好、和谐地对待学生,接纳学生,同时不把自己的标准加诸于他人或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尊重他人或学生的个性,才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才能与他人携手愉快地投入工作、生活之中。

心理学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均表明,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在学生心理发展和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作用。陕西师范大学经过对我国多省市数万名一线教师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师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能够以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有着更好的师生关系,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诚挚、豁达的优良品质,有更多亲社会行为,更容易引导学生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有国外纵向研究发现,教师的快乐与学生的快乐是一个积极的循环关系。研究证据表明,教师在学期开始时感受到的快乐感与一个月后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热情积极相关,并且与期中时学生感受到的快乐积极相关。反过来,学生感受到的快乐情绪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相关,进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快乐感。还有研究发现,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越满意,即职业幸福感越强,有较强的工作动力和愿意继续从事工作,其所教的学生成绩也就越好。总之,教师在工作中保持心理健康,维护积极心态,在职业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才能更好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持热情,才能发自内心地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在心灵上达到与学生“同频共振”,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心理韧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本领,进而达到以心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普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