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X线和CT在外伤性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对比X线和CT在外伤性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张晓雪 ,孙琦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究外伤性腰椎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的特征,该方法可提高外伤性腰椎骨折的正确诊断率,也可探讨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在外伤性腰椎骨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比来进行研究,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60例腰椎骨折病人,以X线组与CT检查组相对照,将其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CT检查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评分均优于X线组。以上数据P均<0.05,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组间差异性显著。结论:X线和CT这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点, X线价格低廉,检查速度快。CT检查诊断效果好,扫描方法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这样能够更好的完成诊断治疗工作。X线与CT相比,CT对创伤性腰椎骨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X线片;CT;外伤性腰椎骨折;诊断价值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发病群体多见于青壮年,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一万人发生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要比四肢骨折低,但是研究胸腰椎骨折的重要性要大于四肢骨折,因为在所有的骨折中,脊髓损伤的恢复能力是最弱的,再工作的可能性也是最小的,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是最高的。因此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治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胸腰段骨折的患者,由于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临床上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如果病人病情比较复杂,或是胸腰段稳定性丧失,则需进行手术。这样可以使脊柱高度、序列、曲度、神经压迫解除,并通过固定或融合的方法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腰椎骨折是由于椎体因剧烈而突然的外伤使终板粉碎,导致椎体爆散骨折,腰椎骨折后会存在腰部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比如出现站立、翻身困难等症状,若出现腹膜后血肿异常症状,还可引起腹痛、肠麻痹、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在治疗前,必须要对患者脊柱损伤程度、脊柱稳定性等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及时快速的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影像学的发展和进步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1]]

X线检查和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腰椎骨折常用的检查手段,其中X线检查是诊断腰椎骨折的主要检查方式,X线能清晰地显示腰椎是否存在骨折,骨折的部位及是否存在脱位等。X线能反映腰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存在改变、腰椎是否有滑脱等情况,但是X线在腰椎骨折的诊断过程中,由于椎骨本身的生理结构和解剖特征,单凭X线是无法清楚地发现骨折部位及周围软组织细小的病变,这时就必须采用CT检查进一步检查确诊,CT检查可以将骨折患者的病理解剖展现出来,因外伤造成的细小骨折病变、关节复杂骨折可以得到清晰的显示[[2]]。所以,要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在目前临床治疗中,腰椎骨折的诊断主要是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影像学的检查准确率更高,也更精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就X线和 CT检查对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诊断意义作一综述。

二、检查方法

X线检查采用上海联影DR进行拍摄,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常规摄取患者腰椎正侧位片,拍摄腰椎正位片时,病人采取仰卧位,腰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并重合。双上肢上举,双下肢弯曲,双足踏于台面。脐上三厘米置于显示野上下径中点。显示野上缘接近耻骨联合。中心线垂直通过脐上三厘米处。源-像距离(SID):100cm,平静呼吸下曝光。拍摄腰椎侧位片时,病人采取侧卧位,腹部冠状面与台面垂直,腋后线与台面中线平行并重合。双上肢前屈约九十度,双下肢屈曲,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脐上三厘米置于显示野上下径中点,显示野上缘于剑突、下缘接近耻骨联合。中心线入射点垂直通过第三腰椎椎体摄入探测器。源-像距离(SID):100cm。平静呼吸下曝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加拍双斜位片,此摄影目的是为观察腰椎侧位形态、排列曲度、棘突、椎间孔、关节突及骨质等情况。

CT扫描使用上海联影64层CT扫描仪,将患者全身上下的金属物体全部清除,然后平躺在扫描床上,骨折部位、上椎体、下椎体都在扫描范围之内。扫描平面应与椎管平行。最大螺距是 1.5毫米,最小是 1.0毫米。最大的厚度是5毫米,最小的是2毫米。从软组织窗和骨窗的角度来看,图像重建的层厚为 1.2毫米或者 1.0毫米。重建后轴位图像可以通过后期的处理来恢复成3D重建的图像。

三、结果

60例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顺利进行了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其中X线诊断腰椎骨折共60例 ,诊断符合率仅为75%(45/60),CT诊断腰椎骨折共60例,诊断符合率为91%(55/60),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组的诊断符合率,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具有一致性结论。

(一)X线和CT检查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X线检查60例,其中45例患者的X线检查图像清晰,能清晰显示患者腰椎骨折情况,15例图像欠清晰。CT检查60例,其中55例患者的CT检查图像清晰,能清晰显示患者腰椎骨折情况及周围软组织细小病变,5例图像欠清晰。

(二)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评分情况对比

CT组患者在不同程度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评分情况均优于X线组,且P<0.05。如表3-1所示:

表3-1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评分情况对比[n(%)]

组别

n

重度

中度

轻度

CT组

60

2(2.89)

3(4.37)

6(8.63)

X线片组

60

9(12.56)

19(28.76)

15(22.35)

--

3.939

14.2231

4.4104

P值

--

0.0233

0.009

0.0315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外伤性腰椎骨折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评分得出结论。60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和CT检查,其中CT检查图像质量明显优于X线检查的图像质量,且诊断符合率也优于X线组。

四、结论

在外伤性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中,X线检查和CT检查都有其各自的优势,X线是最常用的、最基础的一种检查方式,X线比CT更便宜病人的负担也更轻。X线可以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腰椎是否有滑脱、骨折、骨裂显示优于CT,但是CT对于一些细小的病变尤其是小的撕脱性骨折、小的钙化及周围软组织的显示优于X线。CT具有多轴位、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特点。显示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基本情况。并能精确的显示椎管狭窄和椎管形态的扩大。便于医生对病人的诊治。并且对脊髓受压损害及椎管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资料显示,CT对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诊断率高于X线。从普遍性来看,X线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检查方法,但是其诊断的准确性却远远不如CT。但是,在实践中,CT和X线检查经常联合起来,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地作用,从而大大改善诊断地程度进而提高诊断水平。

总的来说,在外伤性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作用和更高的诊断一致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临床医生需要准确了解腰椎骨折的相关临床特征,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彭卫军,张海青,杨 雯,蒋 寒.对比X线片与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25+128.

[2]唐一村,林本丹,林慰光,胡奕山,郑干轩,罗勤瑜,洪笃开.X线片和CT影像对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诊断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09):801-806.

作者简介:
1.张晓雪,女,汉族,山东省寿光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2.孙琦,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为本文的指导教师。

论文来源:2022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