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会泽县乡村建设的影响

/ 2

浅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会泽县乡村建设的影响

王成瑞1,朱瑞波2,高连凤3,陈晓辉4,蒋丽5

  1. 会泽县驾车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曲靖 654218
  2. 2.会泽县古城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曲靖 654200
  3. 3.会泽县者海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曲靖  654207
  4. .会泽县娜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曲靖  654207
  5.  5.会泽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云南 曲靖  654200

摘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以组织的形式参与乡村建设,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有利于乡村乃至全县的稳定发展和建设。我县大部分乡(镇、街道)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农民组织化与乡村建设的关系,以及我县农民组织化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相应建议,希望对我县乡村建设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民组织化程度;乡村建设;影响

引言:近30年来,我县农村各乡(镇、街道)以一家一户经营方式为主,农民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事业中,无暇也无意识顾及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导致乡村发展呈离散化。农民组织是出于农民自主意愿联合形成的组织,可以让村民更好的参与村庄公益事务,从意识上和行为上将农民组成有机整体,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增强村民整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1.农民组织化与乡村建设的关系

解决我县乡村治理问题,需要做好乡村建设工作,农民组织化与乡村建设密切相关,在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民组织化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农民组织化对乡村建设结构的影响,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乡村建设结构的改革,通过优化乡村建设结构,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农民组织化对乡村建设政治的影响,农民要想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受益,就必须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中,农民对组织化需求越来越高,无形之中激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完善,促进乡村政治文明建设。第三,农民组织化对乡村建设过程中扶贫工作的影响,农民组织化最早以农村经济合作为目的,因此,加强农民组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乡村经济合作,促进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农户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和相互帮助,将实现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2.农民组织化问题及成因

2.1农民组织化问题

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首先,我县乡村地缘性组织较多,受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县农民的社交范围往往较为狭窄,农村管理工作通常依靠村委会进行,村委会组成成员往往为一个村的村民,本村之间可以形成完整的组织,但村与村之间相对独立,很难将各个村的农民进行统一组织,农民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也主要集中于本村之中,地缘化倾向较为严重。另外,很多乡(镇、街道)存在大量的家族性组织,对当地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据统计,我县现有的农村合作组织,地缘性特点非常显著,大部分都在本乡本村内进行合作;其次,我县农民组织自愿性不足,很多农民组织的形成是为了维护乡村稳定发展而出现的组织,与农民本身意愿无关,现有的农民组织虽然可以解决部分乡(镇、街道)的行政管理问题和部分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却难以保障和维护农民相关权益,更难以解决农民组织化经济合作问题;最后,农民组织化内部机制不完善,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县现有的部分农民组织无法做到良好的体现民意,并且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组织内部体系不完善,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以及乡村基层政府等组织之间的权利边界、权利划分模糊,部分乡村的村民代表大会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无法起到良好的公共服务作用[1]

2.2农民低组织化成因

    2.2.1 经济原因

我县大部分乡(镇、街道)依然沿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一家一户进行分散式经营,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其弊端在于无法将农民进行有效联合,会促使农民之间产生隔阂,大多数农民更关注自身利益和家庭利益,而不愿从乡村整体利益考虑,造成乡村农民组织离散化严重。

2.2.2 政治原因

农民组织化程度受政治、政策影响较为严重,县政府是农民组织强有力的推动者,县政府对农民组织的态度有很大作用,县政府对农民组织持有包容合作的态度,有利于农民组织健康快速发展,而县政府对农民组织的态度如果处于模棱两可状态,则很难推动农民组织化发展。

2.2.3 文化原因

虽然会泽县文化总体上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但此集体主义主要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在文化局限下,农民生活很难跳出信任圈,导致生活、生产只能集中在很小的圈子中,合作精神较差。大部分会泽县村庄缺少凝聚力,很少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工作而进行合作,在文化理念上缺乏合作精神。

3.结束语

3.1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组织化

我县农村各乡(镇、街道)应立足于商品经济,以合作制经济组织为发展前提,适应生产社会化需求,鼓励发展合作经营、规模经营、集体经营等创新经营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的优势,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具市场竞争力,当农民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经济联合方式具有足够吸引力时,农民会逐渐意识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新型经济组织,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带来的益处,从而自发性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2]

3.2 加大县政府对农民组织化扶持力度

农民组织化的形成前提为自发性、自愿性,不应由县政府过度干涉和强制,但同时也离不开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县政府应给予农民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农民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自发性互助组织,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县政府应对其给予减税或免税支持;其次,给予财政上的资助,可通过补贴、贷款、投资、担保等形式给予农业合作社财政支持;最后,在技术和教育上对农民组织进行帮助,为了引导农民组织向专业化发展,可为组织提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农民组织进行技术学习和教育培训。充分完善组织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规范组织行为,可参考发达县份的先进经验,并与我县实际县情有机结合,从政策、法律、制度、税务、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大对农民组织的扶持力度[3]

3.3 丰富文娱活动提高农民文化认同感

县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应兴建农村教育基地,培养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通过丰富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保障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性文化组织作用,让农民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形成自发性组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现阶段,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加大县政府扶持力度,丰富文娱活动提高农民文化认同感,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任孟娥. 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障碍分析[J]. 农业经济, 2007, 000(009):72-74.

[2] 贺雪峰. 乡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思考[J]. 探索, 2017(2):6.

[3] 张慧鹏.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J]. 小康, 20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