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美育+思政”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大思政”格局下“美育+思政”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温霞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关于“人”的教育;而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1],加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这为实现高校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根本保证。当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2]是新时代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一环,而审美教育就是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绝佳“药引”。新时代下,我们必须要基于“大思政”格局,打通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让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温度。2021年3月,习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3],“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引擎;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握“大思政”之格局,守住“尽善”的核心点,找准“尽美”的切入点,实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一、“大思政”格局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1.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应然选择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美育能以柔性的形式让我们的思政教育更有温度。具体而言,美育思政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抵制不良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深度融合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和旨归。高等教育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传授,而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完美人格的健全。二者的深度融合也是高校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整合、丰富性育人资源的共享,以此实现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多元化的发展,从而促使真正地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培养目标。

2.以德立美:德育为美育指明发展方向

从定义上来看,德育重在规范,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规则与准则的遵守,而美育重在自由,强调解放学生的思维,以此实现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化发展;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不同层次,德育是开展美育的基础和前提,它能为美育提供规范,给美育提供一定的精神保证,从而在美育内容的确立中起到指引作用。没有高尚的道德,没有宏大的理想,美育的实施与发展将寸步难行,人们也将不能区分美好、丑陋与善恶。新时代下,美育所承载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育人目标更需要德育的保驾护航,才能使新时代的青年在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上扛起文化传承与发扬这面大旗。

3.以美启善:美育对德育起到促进作用

康德曾言:“美是美德的象征。”美育本身就带有德育的功能,美育本身所具有的愉悦性、自由性和艺术性恰巧是思想政治教育所缺乏的;具体而言,可以发挥其愉悦性作用,增添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以此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可以凭借其自由性作用,填补思政教育空洞的说教,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可以发挥其艺术性作用,增添思政教育的生动性,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4]。美育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环境,两者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美育的柔性作用,以此填补以往只强调理论性而导致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以美载德、以美扬德。

二、“大思政”格局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在契合性

1.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美育是通过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此实现完美人格的健全;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虽然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上有所差异,但不管是完整人格的健全还是高尚道德的培育,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德育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方向引领及价值根基,美育为时代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审美底蕴”,所以二者的最终旨归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5]

2.教育内容的相通性。

美育重在通过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各个领域美的形式和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各领域的美不仅能给人审美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颂扬了各种美德,如忠诚仁慈、诚实信赖、以及礼貌待人等,这都是当代社会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精神文明[6]。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潜心教化、价值的有效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能启迪学生的审美心灵,还能与美育一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总而言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都是以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二者的有效融合为了彼此内容的相互促进。

3.教育形式的互补性

从教育本质上来看,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缔造完美的人格,涵养高尚的道德。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性,多以严肃说教的理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道德规范教育和思想观念教育;而美育强调感性,多以轻松愉悦的自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实现审美观念教育和审美能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发挥美育的“柔性”作用,使其以更有温度更生动化的方式入脑入心;美育通过发挥思政教育的“刚性”作用,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目的。二者在教育形式上刚柔并济,共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思政”格局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当前,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还停留在表面的机械糅合状态,并没有实现二者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合。基于“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两育相加,而应该究其根源,握其本质,从强化美育思政理念、创新美育思政内容、构建美育思政环境、拓展美育思政平台、打造美育思政队伍五个层面展开,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

1.强化美育思政理念

新时代下,高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二者的相辅相成,通过发挥1+1>2的功效,以此实现两者的“基因式”融合。新时代的青年是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有想法的、积极的,这正需要我们的教育也是有活力有生机的,而这恰巧就需要我们美育的加持,通过充分发挥美育的审美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人性化、更具感染力,以此培育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为此推进二者的深度融合首当其冲是不断树立和强化美育思政理念的价值引领,从而提高高校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2.创新美育思政内容

创新美育思政内容是推进二者深度融合的灵魂支柱。一是充分挖掘校内的美育思政资源,一方面以思政教育课程教材和各个学科课程教材为切入点,挖掘各个学科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审美元素和美育资源,突出理论知识的审美化呈现,以此丰富美育思政内容;另一方面以课堂教育为切入点,以美育为药引,实现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学形式多样美、教学过程情感美,焕发思政教育课堂的新活力与新生机。美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一剂强心针,因此要将美育充分融合到思政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二是以校外场所为出发点,借助博物馆、纪念碑、展览馆、艺术馆、文化馆等社会性教育场所,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实现校内美育思政内容和校外美育思政内容的共建共享、互动互联,促进美育思政内容的创新。

3.构建美育思政环境

构建思政美育环境是实现隐形育人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高校要紧抓第二课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化活动,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依托校园活动,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品牌特色,以此发挥校园文化的润育功能;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校特色、学院特色和专业特色,发挥校训校风、学校的育人理念与精神等软件条件,以及学校建筑设施等硬件条件,传递美育思政的理念精神,营造一个向善向美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还要借助大学生的生活圈和学习圈,让我们的美育思政之风吹进班级、吹进宿舍、吹进课堂,以此拓宽美育思政的教育辐射面,营造“以美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美育思政的润物细无声。

4.拓展美育思政平台

当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美育思政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美育思政的深度融合也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为此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积极发挥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和社群化功能,通过建立健全美育思政深度融合的网络平台,以此丰富美育思政资源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创建美育思政网络资源板块,链接各高校各地区相关的美育思政资源,实现多元全方位美育思政资源的实时共享,解决学生思想浮躁的现状、文化审美的缺失,弥补学生网络世界的情感空缺。另一方面,利用VR、AR技术进行实时模拟,创建“云游”板块,通过各种技术实现随时游览和参观各种爱国教育场所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身临其境”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时,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通过数字化育人的方式,拓展美育思政平台,实现美育思政的立体式交融。

5.打造美育思政队伍

塑造崇高师德,培育优良师风,是新时代实现高校思政铸魂与审美育人深入融合的关键举措[7]。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高校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无可代替的,为此必须要集多方合力,打造一支政治信仰高、道德素质与审美素养兼备、业务能力强的美育思政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有关美育知识的培训学习,引导教师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实现内外兼修,提升审美修养。另一方面要引进相关社会性美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到校开展相关座谈会与学术会议,并与校内教师共建美育思政工作室和科研组织,以此提升教师队伍的美育思政理论素养。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自身还需要时刻注重道德修养与美育素养的提升,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每一位学生,拒绝“只教书不育人”的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新时代下,高校必须要深度挖掘美育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与情感特性,链接德育的“性”与美育的“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创新美育思政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通过“扬长避短”实现美育思政的深度融合,以此回应高校的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德性温润的、心灵至善的、能扛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4]贾维一,赵天宇.德育与美育双融合:高校美术教育的可为、难为与应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1):120-125.DOI:10.19496/j.cnki.ssxb.2021.01.017.

[5]夏雪,殷筱.论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及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1-43.DOI:10.19865/j.cnki.xxdj.2021.18.012.

[6]张译元.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探索[J].大学教育,2017(05):117-119.

[7]腾守尧.美学与道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49.

课题项目:2022年南充市社科联项目““大思政”格局下“美育+思政”深度融合路径探索”(项目编号NC22C358);2019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学生项目“中美大学美育在线课程比较研究——以“爱课程”和“edX”平台为例”(项目编号SWU1909584)


[1]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1).

[4] 贾维一,赵天宇.德育与美育双融合:高校美术教育的可为、难为与应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1):120-125.DOI:10.19496/j.cnki.ssxb.2021.01.017.

[5] 夏雪,殷筱.论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及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1-43.DOI:10.19865/j.cnki.xxdj.2021.18.012.

[6] 张译元.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探索[J].大学教育,2017(05):117-119.

[7]腾守尧.美学与道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