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图书馆编外馆员的自我价值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浅论新形势下图书馆编外馆员的自我价值感

李岱

莆田市图书馆  福建省 莆田市  351100

摘要: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编外馆员这一角色应运而生,在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危机与挑战,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员;编外馆员;自我价值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图书馆正在行动。时下“高大上”的图书馆成为各地区、城市的地标建筑。庞大的图书馆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政府在不增加编制人员的情况下,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全社会通过正规招考的方式以及在学历上的把关,招收编外合同制员工。2014年,笔者有幸成为莆田市图书馆(下称“本馆”)的一名编外人员,五年来,本人一直对自身的定位倍感迷茫,没有实实在在的自我价值感。馆员自我价值感与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文谨对编外人员自我价值感下降的成因稍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提升图书馆编外馆员的自我价值感。

  1. 编外馆员自我价值感下降原因

1.1 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图书馆编外馆员社会认同感的缺失,主要源自于社会声望较低。社会声望,也称社会地位,指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是个人或群体受社会尊敬的程度。[1]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春玲发表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声望排在第六组、第64位,与一些无需技术专长的职业排在一起,如服务员、印刷工人等[2]。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与本馆读者的接触与交流,亦不难发现一部分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持有或多或少的偏见:

部分读者认为许多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领导的关系户,每天都做着悠闲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提及公务员、教师等行业,多数人表示羡慕与尊重,然而提及图书馆管理员时,则认为他们是一个职业声望较低的群体,在得知编外馆员并无编制的保障及薪酬的优待后,或多或少会对其持有轻视的态度。

更有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存在没有必要性,已能被智能服务设备完全替代。事实上,持有这样观点的读者只看见了文化的表层,肤浅地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奉若瑰宝,却将文化深层次的内涵弃若敝履,忽视了人文关怀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实际上,科技与人文关怀并非互相替代或不可共存,无论引入多少智能设备,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属性。科技只是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大量的、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

究其根本,读者的这些不认同实质上是对图书馆工作的不理解或始终持有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单位的用人制度也更加规范化,编外馆员也需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必须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招考,才成为图书馆的一份子,即便如此,部分读者依旧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图书馆馆员,他们的观点虽不能代表全社会对图书馆馆员这一职业的看法,但在很大程度使图书馆员感到受挫。

1.2 自身认同感的缺失

图书馆馆员自身认同感的缺失,多半表现在对自己图书馆馆员,尤其是编外馆员这一角色持消极、悲观的态度,更遑论对图书馆产生自豪感与归属感。图书馆本应是人文、艺术、科学爱好者,研究型人才以及学者竞相追求的理想工作地,但如今许多年轻的编外馆员认为图书馆既然不能提供编制上的保障,那么这份工作只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更有甚者抗拒全身心投入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对于许多年轻的馆员来说,在还未真正了解图书馆工作内涵的情况下,就已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图书馆上架整架等日常维护工作简单且不具有挑战性、机械地编目加工书籍过于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维持图书馆活动秩序繁杂琐屑,使自己无法完全施展才华,这样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愿景大相径庭;同是刚步入社会,但相较于与自己同等学历的同学、朋友,图书馆管理员这个职位不但薪资较低,而且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工作中,难免会因为时常被读者称作“服务员”、“喂”而感到郁闷与不满。加上“编外”的这层身份,于传统观念看来,无异于与“铁饭碗”无缘,这亦使面对婚恋问题的年轻馆员处于劣势。这些问题都容易导致年轻的馆员产生挫败感、自卑感,或是怀才不遇的心理,即便曾经对图书馆事业抱有满腔热情,但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多数编外馆员还是选择寻求其他高薪、稳定、令人尊敬的“出人头地”的工作。

1.3 相互间认同感的缺失

1.3.1 编外馆员之间的认同感

由于自我认同感的缺失,部分编外馆员在追寻其他职业的道路上,也影响着许多愿意始终奉献于图书馆事业的编外馆员——“不上进”、“浪费大好青春”、“懒惰”、“无能”常常是前者为后者贴上的标签,前者并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努力追求自身期许的高薪、高地位职业的行为的确可贵,但愿意全心全意为图书馆付出、把图书馆作为精神净土的人也同样高尚。

1.3.2 编内馆员对编外馆员的认同感

就本馆现状而言,编内外馆员占总人数的79%,可谓撑起了图书馆工作的大半边天,然而少数编内馆员的措辞与行事,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编外馆员对图书馆事业的积极性:即便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且共事多年,部分馆员仍将“你们编外”和“我们编内”时时挂在嘴边;或认为编外馆员并不真正算是图书馆的一份子,迟早要离职,因此不愿意将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工作技巧传授于编外馆员,将他们的工作逐渐“边缘化”。这样的差别待遇,容易挫伤馆员之间的感情,降低编外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

  1. 自我价值感下降的后果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属于自我情感范畴。是支撑个体心理大厦的重要支柱;自我价值感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2]当图书馆馆员们的自我价值感趋于降低乃至缺失,不仅抑制了馆员个人的情绪也制约了其才干的发挥,更会使图书馆的整体工作陷入困境:

2.1图书馆年轻馆员自我价值感的下降,极易造成图书馆人才流失

图书馆在向社会招募人才时,在学历上严格把关,为的便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从而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事实上,正是有了年轻的高学历的编外馆员这一股新鲜血液的加入,才使得本馆的工作重新焕发了活力:在书籍的采买与推荐方面,图书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读者借阅服务方面,服务方式更加具有活力和朝气,能为读者提供更加有建树的引导与帮助;在阅读推广方面,活动策划与方式变得更加新颖有创意。以本馆为例,本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即根据本馆馆藏现状,基于本馆读者的阅读层次与阅读倾向,开展多种阅读推广活动。每周微信公众号荐书便是其中一环,书目推荐、书评皆为本馆馆员的原创文章。起初稿件不断,渐渐地,越来越多人不再有投稿的热忱。“下班后与其花时间在书评撰写上,不如将时间挪用至公务员备考上”是很多馆员的心声,权衡利弊,选择会产生有效回报和收益的做法亦不难理解。短短两年,先后离职的馆员多达15人,而留下来的也几乎在天天备考。如本馆这般留不住人才成为了当代许多图书馆的通病,从长远角度看,年轻馆员离职率高导致的人才流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行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2图书馆员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必将导致图书馆精神的缺失、团队整体素质的下降,从而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最近两年,本馆每个月都有来自12345的投诉件,大多是投诉馆员的服务态度问题。新时代的图书馆拼的是服务,读者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满意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而新时代的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藏书管理者,除去看似简单的上架、整架、维持秩序、组织活动、采购加工书籍等日常性事务,图书馆的每一名馆员实际上都肩负着引导阅读、推广阅读的责任,在图书馆一片知识的海洋中充当着领航员的角色。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想要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为读者采购符合其口味的书籍、为读者提供迫切需求的讲座与活动,需要对地方文化,本馆读者阅读倾向等有深刻的了解。这些数据不可一时得出结论,网络上的样本也由于地域性等差异而无法参考,需要日积月累地细微观察以及经验的累积。图书馆工作本质之一为人文关怀,无法一蹴而就。图书馆的资源、人才、管理者都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复制,但是,良好的读者关系是竞争对手模仿不了的[3]。图书馆职能在不断得以良好发挥的前提下,为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作用也是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想要重塑图书馆人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需要多方的努力,更需要图书馆员们的倾情奉献。

  1. 措施应对

3.1 馆员自我认同与素质提升

作为图书馆的编外馆员,想要赢得社会的肯定,重中之重是首先自己认可与尊重自己的工作,化解自身压力,放下思想负担,将自怨自艾转化为自尊自强。吴建中馆长曾在学术交流中说道:“只要坚持核心价值,提升核心能力,我们不仅能留住读者,而且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读者的不理解与不尊重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窘境,需要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积极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检讨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深刻了解到自身素养是一名馆员价值实现的基础。众所周知,由于信息传达者与接受者的思维定式、受教育程度、生长环境、个人性格甚至口头禅的不同,导致信息传递时会造成理解偏差。应耐心与读者沟通,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技巧,富有示范性与感染性的服务语言,不仅能提高沟通的效率,也能促使馆员们成为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精神文明培养者;检讨是否自身在工作中存在偷懒的现象,并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推诿、不回避,从“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主动发现读者的需求、解决读者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用更多优质的书籍和高质量的活动吸引读者,让读者感到受重视,为读者展示图书馆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减少外界对图书馆人的偏见与歧视。

与此同时,馆员应当首先克服自身浮躁的心态,抛弃功利化、世俗化的眼光,跳脱出对图书馆职业直观印象、刻板印象的局限,认识到图书馆作为文明的载体其广博精深的内涵,只有做到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做到敬业乐业;现如今,各种学科的知识不断互相渗透与融合,无形中对图书馆馆员个人素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馆员们应不断丰富与健全自己的人格内涵,努力扎实自己的专业水平,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身知识结构欠缺的部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争取用高超的人格魅力和丰厚的学术素养在读者心中重塑图书馆管理员应有的形象,肩负起馆员应有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尊严。

3.2 管理层顶层设计

3.2.1思想上重视

有别于人们饭后谈资调侃的“临时工”,本文探讨的图书馆“编外制合同工”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产物,管理层应该摒弃僵化过时的思维模式与管理模式,不能将编外制的工作人员认为是可有可无随意可以取代的一个群体,应将其视为图书馆智力资产的一部分、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并深刻认识到其效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创造力与潜力;同时,管理层也应当正视该群体在大环境下相对弱势的现状,尽所能解决编外馆员物质与精神上的刚需。

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更需要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人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馆员,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与应变能力,符合新时代图书馆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图书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陶冶读者的情操,亦能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图书馆员们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更符合新时代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

3.2.2制度上保障

图书馆不仅是读者,也应当是所有图书馆人的精神栖息地。“以人为本”不但应体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上,也应贯彻落实在对员工的管理上。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员幸福与能力的视角体现管理文化,以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图书馆事业长青[4]。馆领导要为全体图书馆馆员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在理念上尊重员工,从制度上关心员工,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与事务中体现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举才之德、护才之魂和用才之道,为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激发起馆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使人文精神得以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之中。[5]馆领导对待编外员工,除了引入适当的薪酬激励机制,让馆员们得到与时俱进的公平的物质保障,也要让编外馆员们看到自己在岗位与职称方面晋升的希望,更应为编外员工提供其他自我提升的平台与项目、搭建人才发展的阶梯,强化馆员们的职业意识,帮助馆员们系统地、完整地看到图书馆管理员这一职业同样具有美好的前景与丰富的内涵,创造富含人文精神的工作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年轻馆员的焦虑感与迷茫感,提高他们的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使他们能重拾自信与积极性,更加安心与积极地投身到图书馆的事业建设中。

  1. 结语

图书馆编外人员的自我价值感问题归根结底是他信心和自信心的问题,只要把心找回来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馆员们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自我提高,重拾信心,努力唤醒自身的职业自觉,坚守职业信念,就能找回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应有的骄傲与使命。努力为读者提供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让读者们感受到图书馆人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从人格上赢得读者,重塑他信心,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声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2):74-102

[2] 刘丽.自我价值感·自尊需要·自尊自信人格的培养[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34-138

[3] 金钟仁,闵水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与读者关系之探究[J].图书馆情报知识,2004(5):88-91.

[4] 程娟.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154.

[5] 陈力进.浅谈图书馆人性化服务[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