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抚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心理安抚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

丁扬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岳阳市414000

摘要:心理问题往往因为其隐秘性不容易被发现,或者与外部重大疾病一起被忽视,或者症状与某些疾病相似而被误判、误治,或者已经被发现但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没有改变观念。过去,由衰老引起的各种身心问题,大多是按照“对症下药”的原则来治疗的。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老年人的康复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的康复模式,尤其是心理安抚。一定条件下的心理安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有优势的。

关键词:心理安抚;老年人;康复;生理特点;心理需要;心理问题;

分析心理安抚在老年人康复中的作用,根据老年人具体心理特点、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平素生活习惯及家庭情况等予以针对性心理安抚,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一、老年护理学概念和中国人口老年化现状

老年护理学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老年期的身心健康和疾病护理特点与预防保健的学科,也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而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1/5。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具有如下特征:人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基础上,通过社区护理干预,逐步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意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衰老导致人体九大系统出现生理变化,如皮肤系统:皮肤松弛、出现皱纹,指甲变厚,受伤后愈合时间可能多50%;神经系统:刺激反应的时间延长,睡眠不好,容易中风;肌肉骨骼系统:失去肌肉力量和肌肉块,易骨折,脊柱侧凸;或痛觉阈值较高,易发生低热和高烧,身体平衡异常,眼睛老花,听觉灵敏度减退50%以上,嗅觉减退,可能闻不出煤气的味道和饭菜的香味等。一系列特别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身体变化都会使老年人心理改变,脆弱、急躁、易怒、失落、无助、郁闷、对事物不感兴趣等。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完善的需要;老年人通常因生理需要的缺失而使其他心理需要更迫切。心理学家曾提出老年人的五种人格类型: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除成熟型外都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心理康复。

2.老年人的心理需要。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安抚工作,应首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并提出心理安抚策略。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大体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居家安全、婚姻家庭、就业娱乐、社会参与、后事安排等,其中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最显著的是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和社会参与。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不仅满足于活着,更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适宜的照顾及康复服务,安享晚年。老年人身心健康状态是决定其生活安排的核心,而经济保障是其基础。老年人需要从经济保障中获得安全感,减少焦虑、烦操、无助和失落感;我们给予老年人机会发展其兴趣爱好或发挥其专长,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这是老年人的社会需求。

三、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抑郁。主要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老年人常有一种或多种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肺病、肾病、关节病等,身体不适导致其情绪低落、沮丧,而医疗费、医疗措施、家庭照顾是左右其情绪的关键;老年人常外表平静,内心烦闷,不爱说话。

2.焦虑。现今养老观念弱化,老年人消费结构不合理,社会养老体系不成熟,大多数养老机构不完善等引发老年人的过度担忧,存在非理性恐惧;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言语重复,不断抱怨身体不适,头不住摆动,嘴角抽动,手足下意识摸搓或抖动。

3.不满。老年人喜欢清静又喜欢和家人或周围的人交流、倾诉,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些情绪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抱怨气候不好、环境污染、快节奏生活、浪费自然资源等,实际上是想得到更多照顾和保障。这类老年人喜欢看报、打听,关心时事,对旁人言行较严格和挑剔。

4.孤独。许多老年人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减弱,与时代脱节,代际隔阂越来越深;子女远离、疏于照顾,与年轻人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老伴离去,家庭生活不如意等都容易让老年人产生孤独感,自闭、酗酒,甚至绝望自杀。

5.多疑。因各种不如意引发不满、不安,最后因安全感缺失性格变得古怪多疑,特别是独居或双目失明的老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一切不放心,要求医护人员重复告知和他有关的事情,如反复向其宣读处方、告知治疗步骤等。此类老年人喜欢串门和其他人交流、比较乐观,但是也较敏感,不喜欢频繁换主治医生。

6.恐惧。很多老年人十分关心自己的身后事宜,包括老伴归属、子女的生活安排、财产分配、墓地选择、后事操办等,对将来有恐惧情绪。

四、心理安抚策略

1.缅怀往事疗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完成“自我完整”是老年人的人生任务避免陷入绝望,可适当引导老年人回忆诉说其成功或自豪的事情增强其自尊,给老年人带来希望,让其重塑自我,接受现实生活的好与不好,寻求心理平衡的支撑点,找到或重新构建生命的意义。康复人员不仅要医治老年人身体疾病,还要充当倾听者,以专注的神态用心聆听老年人传达的信息,帮助老年人摆脱不良心理状态,恢复身心健康。

2.人文关怀疗法。人文关怀又叫人性关怀,俗称关怀照顾,是对生命和人格的尊重与肯定。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人文关怀,帮助老年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促使老年人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其问题,如设立温馨病室,病室安放室温调节器、老花镜、拐杖、轮椅车、病床护栏,所有物件尽量靠墙等,让老年人在康复过程中感到方便和温馨;了解老年人的文化背景、喜好、习惯、信仰,认真评估其身心健康状态并建立健康档案、拟定康复计划,方便复诊查阅;将复杂的诊疗程序简单一体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一对一助诊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交流时放慢语速,言词简单、清晰,便于老年人理解;推出“三米内微笑服务”,经常与老人沟通,特别是寡言独居的老人。

3.技巧性影响疗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与哈帕于1955年正式提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其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并不代表其心理机能也在退化,唯有多倾听、多探摸其心理活动才能真正了解老年人的内在想法;多做社会宣传,寻求社会支持,强化社会群体的参与意识,对症实施心理介入,才能达到心理安抚的目的。如明确悲观焦虑老人焦虑担心的原因,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或直接告知解决办法,同时联系家属一同参与老年人生活照顾,引导老年人树立自信,找到安全感,减少危机感,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向固执己见的老人讲述自己或家人的亲身治疗经验,依据学术权威说服其改变想法;用口头或肢体语言肯定、鼓励胆小怯弱的老人,鼓励其大胆表达,主动参与治疗及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关心、巡视暴躁易怒的老人,语言温和坚定,不疾不徐,消除其焦虑,让老年人感受到安全和温暖;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让反复无常的老人直视自己的行为,给予建议和忠告,劝说其相信治疗。

总之,所有类型的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社会、国家、个人更多关注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康复治疗过程中须从细节入手,只有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动态,才能更容易发现症结,予以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而在这复杂繁琐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刘玉阳.社会工作综合能力.2020.

[2]张江涛.关于心理安抚在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探讨.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