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秦丽美

河北省 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  068450

摘要:现阶段,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的合作与帮助下,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品格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组织各种家庭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合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品格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教师对家园共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方法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师进行品格教育的专业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品格教育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品格幼儿教育

引言

品格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在幼儿品格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分享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和日常表现,帮助幼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品格,掌握幼儿的心理状况,了解幼儿行为偏差的原因,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品格教育方案,提高品格教育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不同。在幼儿园,由于环境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他们可能表现良好,但是在家里就会比较调皮、任性、不听话。所以要想提高幼儿品格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家园共育,并利用好家园共育。

1家园共育内涵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平等、双向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主要目的是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男女同校并不是让一方领导另一方合作的传统观念。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平等的主体,应该相互尊重,充分合作和协调。基于家园共育模式,幼儿教师引导家长制定正确的幼儿教育目标,为家长提供合理的指导,增强家长的合作意识。作为家长,应负责向教师讲述幼儿在家的习惯、表现等基本信息,并积极配合教师有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在家园共育的实施中,幼儿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促使幼儿教育稳健发展,构建起多变的、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

2 家园共育特征

(1)平等性。在家园共育的概念下,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是与秩序呈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同步的合作关系。我们需要整合并共同构建这三种影响力来源的优势,使其贯穿幼儿成长的教育过程。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在合作中应注重“分权”,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稳定的教育共同体,在平等协商和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使融合和共同教育走上同步、同样的良性循环之路。(2)参与性。参与强调幼儿园为家长参与体验、操作、探索、交流、合作等活动创造机会和情境,调动家长已有的经验,激发家长的感知、思考和理解,最终促使家长积极调整自我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家长通过讨论、游戏体验和感知、话题讨论和分享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决策、实施和评估。(3) 双重主体性。在家园共育的理念下,幼儿园和家庭在合作教育中共同发挥各自的主体性,形成一种互动叠加的新型主体关系。幼儿园和家庭应确定彼此在实施家庭融合和教育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应进行家园共育规划、家园共育活动设计以及搭建家园沟通平台等;家长是幼儿行为的监督者、榜样示范者,应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3 家园共育的幼儿品格教育策略

3.1 转变思维

幼儿教育不容忽视。《幼儿园教育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基本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中的重点应该是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开展家园交流和合作教育,突破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不平等的传统观念和观念中的束缚。教育幼儿不是幼儿教师的单边任务,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协助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刻关心幼儿的发展状况,正确引导幼儿进行健康、全面的发展。

3.2 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在幼儿品格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展亲子活动可以为幼儿品格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平台。亲子活动集示范、活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教育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将幼儿和家长有机地组织起来,促进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开展以幼儿品格教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密切,也有助于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品格的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家长和幼儿在平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相关研究表明,阅读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发展他们健康的人格,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幼儿园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让幼儿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共同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健全的个性。平时,家长和幼儿可以被邀请参加志愿植树、志愿清洁等活动,并利用这些公益活动在幼儿心中播下文明、和谐、友谊的种子,也让幼儿在家长的影响、熏陶以及带动下将这些种子孕育长大,让良好的品格生根发芽,让幼儿在家园共育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日后能成长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3.3 注重沟通

家园共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应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家长的积极参与。教师应增加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并能够与家长建立信任关系,以促进家园共育的协调发展。就相关研究成果而言,过去,家长通过家长会、与教师的电话沟通等渠道基本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很少有面对面的沟通。不难看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基本上是教师对家长的单向输出。这种沟通模式将直接影响家园共育模式的推广,最终导致沟通流于形式。因此,幼儿教师应改变单向沟通模式,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例如,设立家委会,将父母分为两个群体,即父母一代和祖父母一代,因为这两个群体在育儿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家长中,可以选择全职母亲或具有高度主动性的父亲为家委会成员;在祖父母中,选择时间充裕的祖父母。每班选择3-4位家长参加,全园选择30-40位家长,成立家委会。然后在家委会上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并将讨论的结果直接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中去,从而将群体效应以及家长的主体优势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也能够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

3.4 教学评价

随着家园共育的推进,可以创新幼儿园教育模式,尝试建立相应的教学过程评价机制,确保家长的教育观点能够及时进入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现场教学、录像和家长倾听与家长互动,让家长记录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学习表现、自己的教学行为等关键指标,同时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在实施评价时,家长和教师针对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纠正教师的教学观点,并为教师提供更多可用的建议。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以亲和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转变教育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开展教师与家长平等对话,可以很好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发展。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双方始终坚持与幼儿交朋友的原则,而不仅仅是父母和教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幼儿们的问题并及时指导他们。家长和教师应该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并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与发展环境。这也是家园共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双方唯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雪娇.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品格教育的研究[J].教育艺术,2021(02):61.

[2] 李丽 . 爱在左,感恩在右——家园共育幼儿园主题式感恩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策略 [J]. 幼儿 100(教师版),2022(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