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路径

古少臣

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建设工程事务中心,邮政编号:518109

摘要:当前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但要从源头治理,而且要拥有新的发展和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的自身优势,从建设规划起点出发,设计、规划、建设符合生态理念的自然景观和工农业设施。我国拥有960万km2的土地,长江、黄河从西部高原山脉向东奔流入海,其支流延绵我国众多省份,滋养着中华大地。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行洪压力与日俱增,河道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河道治理往往侧重河道行洪排涝的安全性需求,河道硬化、渠化严重,大大降低了河道的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等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河道治理在构建基本的安全行洪通道的同时,尚需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整合景观、文化、休闲、游憩等多元功能,优化、提升河道环境,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与活力,为人们构建一个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大自然环境,促进人文、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1城市河道治理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河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污染问题,被严重污染的河道数量很多,不仅危害了自然环境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开始逐渐恶化。河道的污染对周围的环境以及生态体系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河道周围的生态结构已经消失,在枯水期时很多河道变得干涸,在雨季时又会出现洪涝灾害。这些问题与环境污染息息相关,所以相关的部门和环境保护治理机构一定要重视河道的治理工作,利用好水生态修复技术,使河道恢复自身原有的调节作用。

2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路径

2.1构建生态水系网

构建生态化水系网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当地建筑材料为主,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严格按照特色化管控要求开展工作,做好河道生态保护工作。由于生态化水系网建设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环节,具有耗时长、工程量大等特点,所以需要做好实地考察与全面分析工作,制定有效可行的建设规划。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还需对重点工程进行专门研讨,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好水利工程生态恢复工作,可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生态化水系网建设要从河流原本水文环境入手,根据其原有特征实施特色化管控,实现生态水利建设目标。

2.2应用生态格网工艺

所谓生态格网制造工艺,是指根据工程防护设计的技术要求,利用专门的配套生产机械和设施,将一些具有特定加工性能的钢丝纤维编织成类似蜂窝形或双绞盘形的格网片,由其制成的箱笼网,在填充混凝土块石填料和其他填充材料后,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可用于各种路基安全防护、路堤施工等工程。总的来说,生态格网的处理方法可以作为水库岸坡和河岸岸坡的天然屏障发挥重要作用,使天然土壤物质与地下水之间的渗透和交换更加自然合理,提高自然水体自净水的利用能力,同时发挥绿化景观植被的美化功能,从而实现建筑生态环境功能与绿化建设效果的真正有机结合。

2.3建立人工湿地

城市河道的功能比较多,其中生态作用较为明显。在对河道治理过程中,要重视水文生态体系的稳定性,才能发挥其生态功能。通过建立完整的人工湿地,能够提高河道水资源调控性能,提高河道的生态治理效果,从而改善区域的气候。湿地主要是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进行组合的有机整体。湿地能够保证生物多样性,调节河道水质,并且还具有旅游的性能。在面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湿地的范围逐渐削弱,建立人工湿地成为了首选,能够为修复河道生态环境奠定基础。同时,要对现存的湿地开展保护工作,制定控制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因素,使其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系统性功能。

2.4保证生物群落多样性

河流的生态系统是极为复杂的、长期演变而成的一种生物多样性结果,一旦遭到了污染和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而且需要的时间非常的长。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制定长期的规划和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坚定河道治理的决心,放平河道治理的心态,一步步稳扎稳打落实相关的河道治理措施。在对河道进行修复之前,需要对原有的河流形态以及生物群落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并形成科学性、可行性的报告,明确相关的工作重点,尊重生态系统的形成规律,运用适当的修复技术,推动河道生态的恢复。河道治理的相关人员要充分利用河道中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保证它们的成长与共生,使各个生物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5提升生物自净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自净能力,在河道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生物自净能力,利用生物膜法技术、生物控制等技术恢复水资源生态环境,激发河道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在生态河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水利人员不仅可以提升水质净化效果,同时也可以满足动植物生活、繁衍等需求,调整蓄含水量等,达到河道防洪泄洪要求,不断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还需要发挥河流自净化作用,加大自净化水利建设力度,实现对河道的有效治理。此外,要注重河流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河流保护中要做好堤岸建设工作,坚持丰富生态特质、营造特色化自然生态系统河流目标,确保岸边水文环境保护工作的及时开展,满足水文环境生态多样化发展要求。开展治理工作时还需要遵循自然生态环境所具备的自我净化能力,做好绿化与河道规划工作之间的协调,在凸显河流特色的基础上营造营建工作,确保两项工作协调开展。综合分析来看,河道治理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环节。生态水利规划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不仅要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做好把控工作,同时也要从落实专业标准与要求,确保生态实力能够向着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态净化循环系统。并且,在工作中,需要栽植最适合的植物,减少对原地貌生态影响,实现科学保护目标。此外,还应当掌握生态体系自然规律,做好水源控制工作,合理划分水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提供支持。

2.6灵活应用人工增氧措施

面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但是,在实际落实中,整体的治理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对治理方案进行调整。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城市区域可以采取人工增氧的方法,加大河道内氧气的含量,促进实现河道水体生态复原的效果。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城市区域还可以在河道周围建设水车、喷泉等设备,设备运行中能够促进河道水体的流动,提高河道水体循环效率,从而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降低出现水体污染的概率。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行洪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城市河道治理时,融入生态及环境修复理念,既可保证河道行洪排涝的安全,又可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杨石磊,李燕.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195-196.

[2]杨英豪,李松山.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20(50):251-252.

[3]季佳佳,陈泽涛.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对策浅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