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白鹤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湿地白鹤保护措施

王志国

吉林双辽白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  吉林双辽   136400

摘要:白鹤作为世界极濒危物种,主要取食湿地特有藨草的球茎续存体力,迁徙过程中大多聚集在吉林西部莫莫格湿地以及双辽白鹤保护区湿地。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双辽白鹤湿地所停歇的白鹤也在逐年的增多。白鹤作为世界上较为珍稀的物种,受人口增加以及工业、农业等经济发展的影响,其越冬地、迁徙地正在逐年减少,野生白鹤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威胁,目前全世界白鹤种群数量不足4千只,是处于最濒危灭绝物种之一,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6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12年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级对此,本文针对湿地白鹤的保护措施展开探讨,为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白鹤;保护

引言:白鹤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其高贵典雅以及受重视程度远高于丹顶鹤。由于白鹤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极地苔藓地区,体羽为白色,初级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三级飞羽为白色,三级飞羽延长成镰刀状,覆盖于尾上,盖住黑色初级飞羽,站立时通体为白色,因此有白鹤之称,同时也被人们称之为仙鹤。面对白鹤数量不断增加的数据来看,主要是因数量的统计不实或不确定原因导致,实际上,每年报道中都有多种白鹤生存威胁,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白鹤的越冬地、迁徙地面积也不同程度的缩减,再加上白鹤主要生活在我国以及俄罗斯地区,两个国家对白鹤的研究较少,对白鹤所实施的保护力度也不到位,导致白鹤数量始终趋于濒危阶段。

1 加强白鹤收容救助

白鹤作为野生动物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较大,且数量始终趋于濒危阶段的野生动物种类之一,受生态环境变化以及自身种族延续等方面的影响,在生长以及迁徙等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许多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白鹤外观精神较为萎靡,羽毛脏乱不堪,体质表现严重营养不良,多处羽毛出现脱落现象。由于白鹤在野外长时间受到饥饿且营养供应不足,导致其体质虚弱,在迁徙过程中大量白鹤会在鹤群迁徙时掉队。对此,需要对白鹤采取收容救助措施,将被送至救助中心的白鹤进行体检与诊断,针对不同程度的受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在治疗后为白鹤实施康复护理,增强白鹤的营养摄入量,治愈白鹤的同时,提升白鹤的抵抗力,通过收容救助等措施挽救更多危在旦夕的白鹤,保护白鹤的生命安全。

2 实现白鹤野外放归

针对部分在迁徙过程中掉队的白鹤,以及在迁徙过程中受伤,已经接受完科学治疗且痊愈的白鹤,采取野外放归措施。将白鹤运输到迁徙路线的环境范围内,让白鹤回归家园。对此,白鹤运输人员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白鹤不会因车辆运行转弯或刹车等情况受到伤害,结合地区环境以及温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白鹤在放归期间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能够正常回归到迁徙队伍当中。另外在白鹤放归后,工作人员需要对其生命健康情况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观察,观察多天后确定白鹤的生活状态正常,且保证白鹤行为习惯也逐渐回归正常,方可代表白鹤救助以及野外放归工作的有效且成功。

3 加强白鹤饲养管理

由于白鹤数量的稀少,已被国家列入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当中。面对中部种群和西部种群白鹤已经灭绝的情况来看,要想保证白鹤不会受到人为,以及环境等方面因素受到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强白鹤的饲养与管理,利用人类管理模式延长白鹤的寿命,同时增强白鹤的繁殖能力,避免白鹤灭绝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白鹤出生以及死亡数量的记录与管理,通过记录结果的统计分析,掌握白鹤的死亡高峰期和繁殖高峰期,采取人为管理措施增强白鹤的管理力度,并且加强白鹤饲养管理。利用人工授精繁殖等手段增长白鹤的繁殖数量,并对白鹤繁殖年龄以及繁殖高峰期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有效开展白鹤的饲养与管理工作,繁殖出更多白鹤,并且实现种群基因的多样性,进一步提升白鹤的繁殖力,减少白鹤的死亡率,有效开展白鹤繁殖与保护管理工作。另外,通过白鹤饲养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增强白鹤的抵抗能力和疾病防治能力,并引进野外技术支持加强白鹤繁殖以及疾病防治的能力,有效开展白鹤保护工作。加强白鹤饲养与管理,针对部分繁殖白鹤种群,可以为白鹤创建更好的生存条件,不断研发出更新更有效的白鹤饲养方法以及管理制度,将专业知识与相关经验充分运用到白鹤饲养和管理工作当中,将保护白鹤工作落实。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生存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问题,都会对白鹤的生长繁殖、生存空间产生严重的影响与威胁,长此以往极为可能导致白鹤种群的灭绝。对此要想降低白鹤的死亡率,避免白鹤面临灭绝威胁,为白鹤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且降低生存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为白鹤创建良好的生态家园。针对保护白鹤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为白鹤创建更多栖息地,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白鹤的生长。另外,还要加强对白鹤栖息地环境的保护,尽可能避免人类入侵白鹤的栖息地范围,保证白鹤栖息地不会收到人为的破坏,并呼吁人们保护白鹤,加强对保护白鹤等一系列生物的保护力度和重视,从不乱丢垃圾等小事做起,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降低因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工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小事做起,从人人做起,呼吁人们都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护白鹤家园的使者,加深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综上所述,白鹤作为栖息地以及迁移路线等选择具备较强专一性的候鸟,一旦栖息地、迁徙地受到破坏,湿地环境无法满足白鹤栖息的条件和需求,便会直接影响整个白鹤种群的生存效果。对此,为了更好的保护白鹤,降低因栖息地、迁徙地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对白鹤生存产生的影响,需要多为白鹤创建栖息地、迁徙地,并对白鹤栖息地、迁徙地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长期提供补给。另外,还要建立多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域,保证白鹤生存环境的生态系统平衡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促进白鹤种群数量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况绍祥,杨长志,涂晓斌,邹畅林,舒惠理,黄秒根,汪志如.鄱阳湖野生白鹤的救护及异地放归监测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01):207-210.

[2]赵娟,崔多英,谢钟,刘农林.中国白鹤圈养种群现状与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2018,39(04):86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