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问题解决的小学科学结构性思维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指向问题解决的小学科学结构性思维教学策略

叶美玲

  漳州市芗城金峰实验小学   363000

摘要:随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新课标强调课程育人的导向作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锻炼其发散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我国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现状入手,利用指向性问题探索、优化现阶段科学课程的授课模式,促进学生建立结构性思维,以期进一步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了解科学变化的规律,探索科学的奥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指向问题解决;小学科学;结构性思维;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是自然课程基础上的延伸,对教学理念从经验主义到理性科学主义转化具有象征意义,相较于传统教授方式,结构性思维教学方式更加系统规范,不仅贴近实际,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而且小学科学的课程也十分关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目前小学科学课程思维现状

当前小学科学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很大程度上突出课程设计体系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但是宏观角度上,小学科学的课程仍然面临困境亟待解决。结构性思维本来源于计算机科学范畴,指面对认知新事物时将其置于网络体系内,便于对表现知识层次有详尽了解,同时对其脉络及深刻性与复杂性构建知识框架。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正是从结构思维上着手建立的,教材之间运用结构思维环环相扣,但在课程学习时却常常事倍功半。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关于声音的系统模块,先是有身边随处可见的声音开展,逐渐过渡到声音的基础知识,最终传授学生简要的科学理论。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无法落实结构思维的导入,有些小学对科学课程不重视,整体模块的内容很分散、无法集中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缺少统一标准,这就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应有层次。

二、小学科学课堂实现结构性思维锻炼的具体措施

(一)调动教学重心及建立反馈机制

小学科学课堂的建立,首先需要符合教学和反馈的双边要素,并非只调研学生方面的吸纳反馈,也不只针对教师方面的教学成果,应该从双方角度来体现结构性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有渴求欲但注意力不易集中,尚未确立完善的理解能力等。这就造成在课堂上,课堂氛围难以维持,特别是繁琐复杂的理论为主的知识,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吸收转化。对此,教师应当充分认清自己的角色身份,由教育专家和高等教师牵头组建指导小组,对科学学科进行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首先要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课堂实践进行调整,之后再选定教学单元定期开展公开课,实现全部课程的总结过滤。[1]除此之外,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也不可或缺,知识模块结束后,教师组织班级开展师生沟通会,参会的同学定期进行调换,确保教学反馈的广泛性和合理性。教学重心的转移和建立审核反馈机制,对于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设多元化课上与课下互动平台

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课堂,也要加深师生课下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结构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精心设计课程时应该具备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互动和思维延伸,通过制定寓教于乐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也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一课,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先在课前下发教学资料并鼓励学生观察一盆植物,带领学生走进植物生长的世界,要求学生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引领学生们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记录方式,也可以制作影集动画等,并不限定单一记录模式。将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借助开放性的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热爱科学外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细心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三)加大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比例

结构性思维强调构建规范有序的网络体系,将纷繁复杂的知识融入其中并梳理层次,使科学的基础知识生活化,也使生活中的常识知识科学化,是一种高效高质的教学模式,生活性基础思维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主要方法。[2]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有关于《生活中的电》这一单元的课程,内容包含了很多物理概念,理解相对抽象,假如教师以生活化实例作为出发点,讲解时巧妙结合生活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电是怎么来的?生活中电被应用在哪些方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细节,将繁琐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知识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对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和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实践中,巧妙结合结构性思维能力,在客观思考教学现状的同时参考优秀的学科经验。学校组织建立教学小组实行重心转移和反馈机制、游戏化课业活动、生活化教学等诸多措施。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在结构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必然会取得更多突破。

参考文献

[1]素养视角下追求理解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张明.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04)

[2]基于科学素养的科学课教学策略改进[J].司志云.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