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课堂中的教育信息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小学特殊教育课堂中的教育信息化

丁佳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小学  311201

摘要: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早已成为日常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随着特殊教育的制度的不健全,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教学资源的短缺造成的了特殊学习方式的巨大差异,在教育信息技术中的系统模式,以及教育信息化在特殊教育学习中的应用将对特殊孩子的学习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效果,并研究在中小学特色课程中的教育信息化的运用方法,以培养特殊孩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教学模型;教育信息化;小学

引言:21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中国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初电化教育开展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信息化教学也得到了变革。不过,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每一位孩子。残疾学生的培养也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中,更是关注甚缺。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时期,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建立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特殊教育课堂中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一)理论基础

教学技术的94概念:教学技术是用来帮助学习者对各种信息的系统进行设计、研究、使用、控制和评估的技术与方法。1994定义中提到的研究范围还包括了各种信息化学习类型的技术和方法。目前,不少专家对教育信息技术在普通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得非常深入,相关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方法模式也不胜枚举。可是在特殊教学中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却非常少见。特殊孩子因为天生的劣势以及外在条件的限制,更会产生自卑、自闭等的心理障碍。而特殊儿童与一般孩子相比,个体学问的差别也比较大。因此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大多数的特殊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特别孩子的家庭教育最适合用个别化教学。而特殊教育则从个别化学习发展到家庭教育到了现在的学校管理,所以特殊化教育的学生们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

(二)特殊教育课堂中的现状

(1)我国立法不完善。自建国以来,为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我国先后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不过,按照目前国家残疾统计数据和全国残疾人学生的比率来说,还远达不到规定。对于特殊儿童的基本权利的保护,仍是国家立法中的薄弱环节。

(2)教学设备与教育资源的滞后。信息化教学,应该以要有一定硬件资源为前提。不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硬件设备面临着很大的不均衡。要求较好的大学,能够确保每位在校生至少拥有一部手机,或者拥有其他的器材,比如摄影相机、摄影棚等。而设施较差的校园做不成一人一台计算机,2人或者是三人一台,其质量可想而知。

(3)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亟待提升。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各个专业。信息技术老师多数从别的专业经短期培训后直接就业。另外一些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员,因为进修时间很少,而且对最新科技的要求也无法适应。所以,归根到底是培养机制的缺陷。因为社会的需要,我国对特殊教育的开展还没有重视,导致不少大专院校学生对于选择担任一名特殊教育老师非常犹豫。

二、教学设计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迪克一凯瑞模型是教学系统设计中的一个经典模型。同样的模型随着教育目标、教育者、教学情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运算形式。现在的特殊教育模型和普通教育类似,都是针对一个学生小组的整体教学模型,但是该模型针对特殊孩子的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分析阶段

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三点准则:①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②可以使用现成的条件或个资源就可以解决问题,③满足学生们目前的发展水平。特殊教育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分析,往往需要以现有学习者的技能和新学习者的缺陷设计教育目标。如:相同的都是学习一篇课文,对于眼盲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动画。带有字幕的慢动作的影片和动画,教师讲解每一个情节、而对于耳朵残疾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音频播放。播放教师提前录制的对话。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计的缓慢。对于学习者的分析,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在动机;最后必须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喜好。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分析相对于普通儿童来说需要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可能更适宜用针对性教学,采用面对面或直接服务的方式效果更佳。学习环境的研究,重点是关于外在物理条件。而重点就是可以应用在课堂上的外在设施,眼盲的学生所使用的点字鼠标、失聪的学生所使用的iBaldi此类软件等等,在很多大学里都是不提供的。

(二)组织阶段

组织阶段主要包括了书写行为开发、方法开发、教学策略开发、教学材料开发。在进行了心理分析阶段过后,老师们就可以完成了具体的课程任务的编写。也可以罗列出孩子在一节课过后学会的活动,从而充分开发了他们的视觉、听力、以及触觉方面的能力。而教师的工具有效地使用则要基于课程目标和学习者的现有技术。比如,眼盲和聋哑的学习者同样需要掌握一段课文,而眼盲的学生的教学设备则更关注于音频设备的和用,以及教师的语言重复。依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主要是针对个人课堂。但是对于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因为个人分化很大,所以斯金纳的课程理论就更加适用。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策略的设置,程序教学理论也就是其理论依据。对于教学材料和资的选择,现在很多的实体课程资料和学习资源中针对于特殊孩子的就已经非常少。国家在特殊儿童信息化方面相较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存在人才短缺技术滞后,资源分配不均。分配不够合理的现象。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课程的开展,要适应特殊孩子年纪较小,认知结构不健全,心智与体力不足的特征。而且相对于一般孩子而言,特殊教育的教学资源比较不易选择。

(三)评价阶段

评估阶段分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生成性评估贯穿于课程设计的自始至终。在进行课程分析阶段也进行了生成性评估。教学材料的基本形式,以及内容能否符合教育结果中的五种类别;在对待特定学习者时能否适应;对学习者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又能提高哪些程度;教学材料对学习者是否具有动机激励效果;教学材料对于学校来说是不是清晰易懂;对于课堂环境来说是不是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总结性测评,对一般学生来说更多的可能是在学期末的应试测评,但对特殊孩子而言则更多的是其触觉,听力,视觉等行为功能的培养。

(四)化静为动,吸引注意力

通常,动态的东西比静态的东西更容易受到我们的感知.引起我们的关注观察.有的聋哑儿因为脑部激动异常.内控制功能较弱.失去持久性.注意力易于转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利用信息化工具一改传统平面、静态、单一色调的教学方法,变静为动.使学员眼见其形色、观察运动与变化。以此来吸引聋哑学生的注意.抑制和克服他们的冲动性和放纵性.唤起聋哑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例如,在教学第十课《邮寄》一课中.“邮件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运往全国各地”时.教师没有把各种交通工具一股脑地呈现在画面上.只是通过Powerpint2000的动画手段.在知识的内容和图形的生动呈现上.将邮政车、火车、船、直升机等依次徐徐开来。生动而真实的表演.引起了他们的广泛关注.适应了对聋哑儿童学习的要求.让儿童们感到邮件已被通过这些交通工具运输到了我国各地。

(五)化抽象为具体

增强情感认知聋哑孩子认识不足.头脑中事物表象少.不擅长抽象概念.趋向于形象意识。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方式便是将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孩子眼前。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泼了课堂气氛.同时推进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如在教学《人的肌肉》一课时.我们把"曲臂、伸臂"时的肌肉运动做成了三维图。更明确地显示曲臂、伸臂时哪部分肌肉还在运动.同时给身体不同的部分涂上了不同的颜料.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将肌牵动与骨骼运动之间的情况展示了出来.学生对"肌肉"的运动感觉上的理解可以进一步提高。又如,在作文课中。当老师给孩子们描写了一场体育游艺竞赛中.我们也充分考虑聋哑学生常常只重视局部的情节,而不善于抓住过程的思想特征.就首先安排了相应的活动。将游戏竞赛中人们你追我赶、群情激奋的火热情景直接呈现于他们眼前.然后让形、色、景直接产生于聋哑学生的感官.然后立刻就把聋哑孩子们带人体育游戏竞赛的情境当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大量的情感材料,学生神情投入,思想活泼。边观察边思考。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以"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来表现游艺场景的具体内容。先述,后写.教学目标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结束语:特殊孩子的身心缺陷、认知活动模式的特殊性、心理状况的特殊性,造成了特殊教育信息化开展的困难度非常大。特殊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于培养特殊学生的活动能力,使学生们能够在辅助工具的支持下更自由的利用电子化设施,从而让特殊学生更好的融入社区。

参考文献

[1]乔贵春,李娜,彭文辉.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6):23-25.

[2]郑权,陈琳.教育技术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65—69.

[3]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J].现代教育技术,2006(4):13一l5.

[4]宁丽静,贾军,王丽.吉林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