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

王春

身份证号:14060319860917131X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水利工程的发展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而且还会存在管理方法落后、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管理的效果不佳,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时代不相符,无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

引言

水利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防洪排涝、抗旱、区域调水、农业灌溉、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受工程质量、后期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工农业生产对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水资源供需平衡变得尤为重要。其次,部分地方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内涝灾害,且水利防汛管理标准较低,导致城市内涝不断发生,限制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

1.1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水利工程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社会效益的实现,还需要增加收益,如果不适应市场发展,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较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主体在发展经营的时候需要自负盈亏,因此需要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经营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2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为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加强改革创新,使水利工程的运行持续、稳定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以整合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利设施老化严重

大部分地区水利工程的平均使用年限达20多年,甚至部分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达40多年,水利设施设备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同时部分水利工程泥沙及污染物的堆积量严重超标,运行管理单位对泥沙和污染物的处理不及时或不彻底,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和泄洪能力。以甘肃省景电工程为例,该工程建成运行几十年,为灌区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部分水工建筑物和机电设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老化严重、事故多发、能源单耗上升、安全运行率降低。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黄河水含沙量大,机组长时间运行后主水泵受冲刷气蚀,泵体壁厚变薄,承压能力严重减弱,泵体有破裂的危险;中开面及填料套台阶部位冲刷剥蚀严重;泵轴长超过了使用年限,多次发生断轴事故,导致水泵效率降低,无法达到水泵技术性能的运行要求。二是主电机绝缘老化严重,铁芯表面锈蚀较为严重,硅钢片出现裂缝,运行中电动机笼条端部易断裂、定子线圈槽楔松动、线圈绝缘击穿、引线烧断等问题。三是经过多年运行大多数变压器均出现不同程度漏油、温升增大等问题。四是配电设备、直流系统内部配置的元器件老化严重,运行可靠性降低;低压配电设备大部分都属于淘汰产品,存在技术缺陷。五是出水阀门密封面冲刷严重,阀板沉降变形,阀门回水,导致提水效率降低、能耗增加。六是厂内压力钢管及厂后汇总管受高泥沙黄河水磨损和停水期管内潮湿空气的氧化锈蚀,已不能满足原设计钢管强度要求。七是检维修工器具落后单一,职工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

2.2信息化水平依然较低

数字化水平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手段。目前,山东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字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与其他行业相比也较为落后。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网络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推进工作离全局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分析

3.1加快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一是制定完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标准。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应结合实际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健全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做到内容完整、流程清晰、要求明确。二是严格规范实施工程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活动,强化日常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做到巡测规范、记录标准、维护及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和上报。三是应按照要求严格划定工程管理保护范围,确保管理范围界桩齐全、明显,逐步对管理范围内土地进行确权。

3.2优化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

为优化管理体系,首先要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加强运行管理队伍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能力。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执行好自己的管理任务。优化管理体系还需要加强制度制定与实施,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当发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不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操作,不及时展开设备维修工作时,及时对不当行为进行制止并展开通报,对不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惩处,提高管理效率。

3.3探索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常态化机制

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建立“管理主体明确、管护标准具体、考核奖惩到位、工程效益长久”的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体系,推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转变。一是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分类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全覆盖、无死角;分类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职责及考核办法,确保每个水利工程有人管,每个目标有考核。二是在确保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小型水库经营,用经营收益承担部分管护费用,督促经营者参与管护工作。三是建立奖罚并重的良性机制,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逐步加大绩效工资施行的力度,推动工程管护与管理人员的收入相挂钩的执行力度。

3.4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建立完善、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合理性。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措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定期排查,找出危险源,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规避,提前制定突发事件预防方案,通过构建预防体系,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以甘肃省景电工程为例,其更新改造项目重要施工环节均在冬季,天寒地冻,有效施工期短,工期紧张,特别是土建和机电安装工程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增大,安全防范要求更高,易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为此,项目建设相关处室成立了项目质量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人员数量、资质、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落实,确保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对工程原材料和实体质量进行平行检测,对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认真检查和旁站监理,严格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冬季施工各项质保措施落实到位。

结语

水利工程的科学运行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自身安全,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卫娟.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效益评估研究[J].陕西水利,2020(6):109-110+112.

[2]谭万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1(13):179-180.

[3]岳德荣.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对策分析[J].治淮,2019(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