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路径研究

韩毅,刘爽

(大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百年来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生动实践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通过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作室,建好用好网络育人平台;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拓宽学生党建管理思路;形成党的精神谱系育人品牌,提升学生党建育人的专业化程度,引领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路径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伟大成就的取得不开作为坚强政治保证的中国共产党,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百年来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孕育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以及由此构建起的精神谱系。而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养成规矩纪律、培养政治意识的学校,是党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对引领广大学生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的重大价值旨归。

(一)理论意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和不懈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学生基层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挥其对大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探究融入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本身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强调党支部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并强调高校中的党支部,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学生党员接受政治教育的最重要阵地,要极端重视学生党支部育人机制的建设。当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理论学习、规范化建设、活动内容以及学生党员纪律养成、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认识存在差距。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涵盖了建党以来各个时期优秀党员个人或群体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一个个伟大精神。用其武装支部建设、融入支部育人、涵养学生党员和广大学生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的路径研究

(一) 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作室,建好用好网络育人平台

通过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作室,梳理百年党史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其融入大学生党建工作,践行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通过设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作室,系统梳理并通过学生党支部进行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党员系统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让大学生对其形成统一的认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具体精神的物理载体:如雷锋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等,将工作研究成果转化为四史选修课、精品课,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谱系及其蕴含的文化精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新媒体是目前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我们应抓住新媒体特点,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宣传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正能量,弘扬红色精神。充分运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宣传传播阵地,开辟学生党建工作创意、创新空间。结合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开展“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学党史,践行动”等主题党日活动,使红色文化宣传实现网络教育常态化。

(二)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拓宽学生党建管理思路

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中,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建工作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可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学生党员“这一支轻骑兵”全面深入地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资源进行探索,率先引领、传承发扬。针对目前精神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方式陈旧问题,应扎实落实“三会一课”生活制度,树规矩、找根源,解决支部组织生活主题比较单一、党员参与力度不够、形式不够新颖等问题。可将丰富多彩、内容形式新颖的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内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与大学生党建活动紧密结合,将其学习教育延伸到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中,开展融入式、体验式、开放式教育活动。

将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大学生党员培养计划和日常管理体系之中,在学生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的培养过程中要有红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增强政治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依托党支部创办红色社团,开展各类党团活动,将组织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管理相融合,起到全面带动、凝心聚力的作用。

(三)形成党的精神谱系育人品牌,提升学生党建育人的专业化程度

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参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作室开展的专题培训,提升支部书记的精神文化素养。从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层面将其参与完成情况纳入培养考核中,以提升学生支部书记、支委党建工作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结合地域优势,组织师生党员学好用好本土化精神文化资源,形成长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育人+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其在党建工作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21 世纪是红色文化融合交汇的时代,把“红色文化”科学理论、高远理想、博大情怀很好地展现,可以发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作用,在赢得青年、与青年同行中充分展现活力与风采,提升学生党建育人的专业化程度。

项目信息:

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育人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21GXDJ-YB089)和2021年大连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国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编号:SZXJG2021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韩毅(1984.12-),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法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爽(1982.06-),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哲学硕士,大连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