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及碑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 3

西安碑林博物馆及碑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路嘉林,李雨青,赵海旭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4

摘  要:在现今社会,碑刻的历史遗存很少作为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西安碑林石碑的保护颇具价值,刻不容缓。基于此,通过对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及碑石文化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碑石的保护方法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最佳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模式,促进碑石文化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碑林博物馆的资源潜力。

关键词:碑林保护、数字博物馆、黑科技、文旅融合

1  碑林文物的传统保护措施和开发现状

1.1碑林文物受损原因

古碑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受损。根据现存古碑的受损程度来看,大体分为损毁严重,损毁较轻和无损毁三种。而关于其受损原因,也大体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石材质受风化影响严重,石碑刻字除碑额题刻保存完好,碑身两侧部分刻字尚可模糊辨认以外,其他部分刻字已严重风化。碑面布有不少的裂缝和裂纹明显裂缝,部分碑身底部两侧残缺,使石碑截面应力强度减弱和有效承载面积减少,极大可能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石碑倾倒。第二,有些石碑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使石砌嗓基砌体分离,支托石碑前、后、左、右的四个嗓基产生不均匀下沉,导致石碑重心偏移,最终倒塌。

1.2碑石文物的传统修复

目前国内对于碑石文物的传统修复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步:清洗、补全、封炉、支撑。首先第一步清洗,根据刚出土石碑的表面污染状况,分别使用化学清洗与机械清洗相结合的办法清洁。首先使用表面活性剂、纸浆糊敷等化学方法清洗附着物,再在局部使用手术刀、超声波牙钻等机械方法清洗石碑表面。其次第二步补全,完成清洗后的石碑,待完全晾干后,在细小裂缝和缺失部位需进行补全。补全材料使用和石碑本身相近的石粉 + 天然石灰石 +丙烯酸树脂。具体操作方法为:先用湿海绵稍微润湿细小裂缝或缺失部位,再用补全材料进行填补、压实后,最后用表面平整的海绵按压,使补全部位与石碑表面水平。接着第三步封炉,完成补全后的石碑干燥后进行封护操作。用特殊溶剂均匀涂抹于石碑表面,干燥打磨再涂刷一层,完成封护操作。这时可以对石碑进行拓片及封碑。最后第四步支撑,在碑体断面连接处或基座处设立支撑,增强石碑稳定性和整体性。

1.3碑林文物保护现状

西安碑林不仅是中华文化宝藏,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截止到目前为止,碑林博物馆共收录1.1万余件文物,其中自汉代以来的碑石、墓志等3000余件它们分别以不同方式被收录、保护。进入新时代,碑林博物馆也响应时代和政府号召,在保持现有传统保护措施的同时,积极探索全新的保护措施。通过高超的科学技术,更先进的修复和保存手法,最大程度还原了石碑原有的风貌和规模,带给游客最为震撼的感受。

2  碑林文物的现代化保护与开发

2.1信息化时代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碑林文物亟待高科技的保护和开发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网络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量扑面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物保护需要依靠一个平台来展开。以碑林为例,现代化的碑林保护依靠的是碑林博物馆。而现代博物馆,不能仅仅提供线下观众的接待参观体验服务,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于数据实时有效的分析,了解观众的关注点,通过分析数据为每位观众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这是现代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碑林博物馆需要面对的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它既是一个文化上的变革,也是一个技术上的变革。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互联网给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在文物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高清影像获取等技术手段,对文物各项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全方位采集,建立信息数据库,真正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实现文物的永久性保存。此外,还有更多其他多种多样的技术手段为文物的修复、保存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这些现代化保护措施的背后都离不开信息时代大背景。

2.2黑科技、互联网助力文物保护与开发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及互联网文化传播挖掘文物内涵已成为文物现代保护方式之一。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就需要深入挖掘文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首先在网络连接世界的今天,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完善文物资源数字化平台,为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和联合攻关提供丰富数字资源,不断拓展文物价值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碑林博物馆而言,应建立起博物馆的藏品档案和藏品管理系统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云游博物馆”。同时,利用基于互联网基础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对藏品数据和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大大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提高藏品的研究价值互联网拉进了人与人直接的距离,也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释放了文物内在的文化价值。同时,也为碑林博物馆的工作打开新的思路和资源,对文物保护开发的工作起到引导作用。

其次,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碑林,许多黑科技应运而生,比如“裸眼3D技术”“VR技术”和“智能展厅控制系统”等,当这些“黑科技”应用在古老的文化艺术上,会让我们觉得“文物都鲜活起来了”。对于碑林文物而言,将这些黑科技运用到每一件藏品上将会收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效果。比如,运用3D打印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拓印对碑刻的损害问题。观众可以不受文物年代和保护现状限制,选择自己喜爱的碑刻打印即可。通过互联网,运用VR技术,观众便可以足不出户游览碑林博物馆,身历其境,甚至它可能以VR的形式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这样文物才能真正走近大众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2.3文创周边激活文物趣味

文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碑林文创产品将在“数字”赋能下,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最终实现走入千万家庭生活中。

要实现文创产品普及的前提是,精准把控用户需求。通过大数据建立起的数字平台搜集用户实在需求和潜在需求捕捉最受大众欢迎的元素,继而不断更新实体产品和体验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时代在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纪念品式的文创周边产品,需求逐渐上升到感受和体验的层级。文创产品应实现从实体产品到体验产品的覆盖。碑林文创产品和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不断迭代文创周边实体产品,满足人们对于精致产品以及纪念意义的需求,同时以创新的体验产品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用户。如印章钥匙扣和利用VR技术的盖印章带来的全方位体验。

随着文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开始呈现个性化特征,从而催生出满足特定爱好者的文创活动集中区。碑林文创应当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VR3D打印等新技术并将其不断应用在文创产业发展中,把握好艺术馆、文化节、文化街区等聚集发展思路。利用科技手段扩展传统碑林文物内容的展现形式增强趣味性,催生出新的文创产品表现形式。

同时,对于优秀的文化的传播,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文创作为文化的实体表现,其发展应强化与博物馆、政府的合作,打造城市名片。未来旅游市场不可估量,碑林文创的市场价值更在于赋能城市旅游产业。碑林文创将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合作,积极宣传极具地域特色,极具旅游价值、文化价值的碑林文物及其文创产品和服务,以城市形象为依据打造旅游名片,将碑林文创产品融入旅游产业的巨大浪潮之中,将极大的拓展碑林文创产品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碑林文化的趣味。

2.4文旅融合带动碑林文化交流

现今旅游方式不同以往,游客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和精神消费热情远远高于过去,这就意味着游客更加注重文化熏陶,只有让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诗和远方便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而对于碑林这种本就有着极高的文化重量与内涵的项目,更是需要彰显出文化相关的张力。旅游与文化并不是简单1+1+1的叠加,从来都是相互交融,相生相伴的,从浅层的相加转向深层的高度融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而目前国家也推出以人民为中心,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时代,大力推动旅游文化对接,实行区域联动倡议战略,也为碑林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考量,碑林本就是依托周围环境才可最大程度体现它的文化与价值,发展碑林自身文化内涵,大力提升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以资本“+”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驱动旅游时随处可见的碑石文化要素例如书法、诗歌、古文等。最终打造出“旅游+碑林文化”“旅游+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关于碑林的产业链,激发多元化的旅游方式。

在优化传统旅游方式的同时,积极打造“线上云游碑林”的智慧旅游方式。与上文提到的智能数字平台建设相同,智慧旅游是同样依托互联网打造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通过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有效利用3D等技术技术,让游客们在线上就可获得到等同于线下的参观体验,身临其境感受碑石文化带来的震撼、感动、享受。

3  碑林博物馆建设

3.1博物馆建筑的改扩建

碑林博物馆位于老城区内,周围街道像三学街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但面临一个很大的缺陷,周围街道治理管理较差,环境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到了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已渐渐不能满足游客们的需求,因此对博物馆进行改扩建。改扩建项目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融情于景。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平台。

改建设计方案上,以碑刻为设计单元,从“碑”到“碑亭”,从“碑亭”到“碑林”,从“碑林”到“竖楼藏碑”,从“竖楼藏碑”到”碑楼林”通过林形成的逻辑进行推理,逐渐形成了层层叠加的形体。最终的建筑共四层,地上地下各两层。每两层中央通高,给人以较大的尺度感受,同时也贴合了碑林的规模,最大还原了碑林带给参观者最直观的震撼。建筑内通过天井天窗进行采光,光影交错带来独特的参观感受,形成具有历史感的独特空间体验。建筑内碑石一般放置在内嵌的墙壁上,节省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收纳更多石碑,使他们循环围绕排列,碑林环绕,给游客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3.2打造数字博物馆

目前,我国的文物修复技术已经十分高超,同时也具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修复体系。文物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在传统传承文物文化方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文物重新更好地展现出活力。通过博物馆数字平台的建设,大大延长了碑林的寿命,将一个个实体的碑石转化为无形的影音数据文件,成为永不消失的虚拟文物。虽然说虚拟文物不具有实体文物的质感,但数字化可实现视觉上的高度还原。进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碑林博物馆如今的必经之路。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直播平台却火了起来。以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例,通过直播的形式,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文化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文博产业的IP资源丰富,结合游戏、音乐、动漫、表情包等数字领域均可创造出优质内容,因此在碑林博物馆的建设上结合碑林的历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博产业。通过搭建线上参观平台,发掘文物IP衍生价值,打造优质数字内容提升数字化服务数字时代,新技术助力传统文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碑林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文博产业,肩负着文化传承、文明传递的重任。碑林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对碑林文物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宣传,同时也是对文物进行的切实有效的保护。

4  结语

碑林,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保护碑林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的碑石,作为包含了雕刻、书法、文学、历史等方面为一体的文化载体,集实用观赏为一体,是中国文化和历史传承的精髓,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碑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启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西安碑林作为一座现代博物馆,收藏着从汉至民国各代文物1.1万余件,其所藏古代碑刻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冠。在现今时代背景下,通过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对碑进行保护与开发,将碑文化发扬光大。西安碑林亟待高科技的保护和开发,运用现代化的多元手段来展示:开设展览、户外活动、公共讲座等,使碑文化真正走入大众,真正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开发,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成都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研究[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8.

[3]李炳武.亘古遗存的石板书库:西安碑林博物馆[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8.

[4]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9.

[5]杜侃.馆藏文物保护中数字建模技术应用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01):62-67.

[6]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02):12-15+41.

[7]李少翀.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博物馆建筑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12-16——2016-01-15.

[8]周进.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思想发展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5-02-16——2015-03-15.

[9]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4(04):2-9.

[10]赵哲超,范爽.数字时代文博产业的转型与传播策略——以西安碑林博物馆直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1(0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