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现场井涌井漏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钻井现场井涌井漏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文利  ,李曙光 ,柳思祺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钻井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钻井工程中,井涌井漏事故时有发生。在开展钻井作业时,往往会碰上系列突发情况,尤其是井漏现象,它是相当严重的。一旦出现井漏,会让钻井液流进地层,在致使地层被污染的同时,也会引起这两种压力失去平衡,也就是井底以及地层压力,从而引发种种事故,如井喷。另外,为弥补该问题致使的损害,需投入很多的人力与物力。所以,在钻井作业中,强化预防井漏情况,加大对堵漏技术的研究力度,存在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以及意义。本文就钻井现场井涌井漏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钻井施工;井涌井漏;事故原因;监测方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石油及天然气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仅靠国内油气田产量供不应求,油气资源进口比重不断上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紧缺的局面,但不利于国家油气供应战略安全。国内油田企业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石油勘探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在石油钻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井漏现象频发的情况,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不仅耽误钻井施工进度,严重的情况会诱发井喷等严重的恶性工程事故。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钻井工程中的井漏预防,以及堵漏技术。

1井涌、井漏发生的原因分析

1.1井涌发生的原因分析

井涌是钻井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异常情况,钻井液设计密度过低或者地层异常高压都会导致井涌的发生。井涌的一旦出现,要及时的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控制,否则容易导致井口失控,最终导致井喷的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熟悉井涌发生的原因,了解井涌发生的征兆,以便出现井涌时,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井涌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类:(1)当钻井过程中钻遇异常高压地层,地层压力大于井筒内液柱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内,导致井涌的发生。(2)钻井液密度设计过低,导致井筒内压力小于地层压力,最终出现井涌。(3)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流体的不断侵入,导致钻井液密度降低,井筒内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加剧了井涌的形成。(4)起钻时,没有按照设计向井筒内加入足够的钻井液,使得井筒内液柱压力降低,小于地层压力,导致井涌的发生。(5)发生井漏时,没有及时补充钻井液,井筒内液面降低。(6)起钻过程中,钻具对地层的抽吸作用,特别是钻头发生泥包时,起钻对地层抽吸作用。

1.2井漏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开展钻井作业时,致使井漏的因素有:1)自然原因致使的漏失。通常来讲,出现泥岩石漏失的概率较小,针对部分相对硬脆的地层,容易被风化以及裂缝所作用,进一步促使了漏失通道的发生。就砂砾岩来讲,它的孔隙的连通性相对理想,基于漏失通道而言,孔隙是广泛存在的,而对于钻井液来讲,它有着相对大的密度,容易引起井漏问题。相比之下,砂砾岩出现井漏问题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无论是白云岩,还是石灰岩,它们都属于碳酸盐岩,在风化以及构造运动干扰之下,会产生漏失通道,提高了井漏现象发生的概率。2)人为原因引起的漏失。对于破裂以及井眼压力来讲,由于二者会产生压力差,井眼附近容易形成裂缝,提高井漏现象发生的概率。当勘察以及开发资源时,孔隙压力会形成较大的改变,系统会慢慢紊乱,在注水开发影响之下,引起破裂压力形成较大的改变,致使压力差的情况。当开展施工作业时,若不具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未充分把控钻井液,则抗压强度相对低的位置,可能会形成井漏现象。当进行下钻时,伴随速度的变快,压力会变大。若存在偏大的黏切力,井泵速率偏大,也可能会致使井漏。

2钻井现场井涌井漏事故对策

2.1加强井身结构设计

众所周知,加强井身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预防井漏现象。相关人员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严格勘查该区域的水文和地质情况,同时,以地层压力剖面为基础,可以建造合理的井身结构,可以结合专业、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合理性的前提下,设计井身的层次、井口的尺寸等内容,保证相关因素符合工程的使用标准。倘若井身设计不够合理,便会容易引发井漏现象。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井身的各个部位,保证其符合施工要求,设计人员不能依据个人的主观想法进行设计,防止埋下安全隐患,需要结合油气层的位置以及完井方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设计,保证井身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2进行堵漏技术的进一步强化

在进行防漏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发挥低渗透油藏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中的堵漏功能。现阶段的堵漏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首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静止堵漏的方式,来进行油田开发采集工序的保障。具体说来,是工作人员需要在发生局部漏失或完全漏失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套管的使用。与此同时,将所有钻具全部取出,让其静置一段时间,这能够有效地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漏失问题。但在有些情况下,相应漏失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钻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没能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最终出现了下钻速度过快或者开泵过于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地层压力超出破裂压力,进而出现裂缝,最终使得漏失现象出现。遇到这种情况,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机动压力的缓解,尝试通过让裂缝闭合的方式来进行井漏问题的解决。总而言之,在进行堵漏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施工要点,工作人员务必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3起下钻过程中井涌的监测

大多井涌事故都发生在起下钻过程中,特别是钻开油气层后,起下钻过程中施工措施不当,极易导致井涌、井喷的发生。起钻过程中发生的井涌多是因为没有按照设计加入足够量的钻井液,导致井筒内液面降低,当井筒内液面下降,井筒内压力降低,小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内,形成井涌。此外,当钻头发生泥包或起钻过快时,起钻过程会产生较强的抽吸作用,使得井筒内出现负压,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形成井涌。因此,起钻过程中,应时刻留意井口有无溢流情况,如果发现溢流,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下钻过程中井涌多是因为下钻速度过快,引起井底压力激动,井筒内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井筒内钻井液进入地层,当井筒内漏失的钻井液量过多,井筒内液柱小于地层压力,此时,地层流体会进入井筒,引起井涌。因此,在下钻过程中,应加强对钻井液返出的监测,发现井涌迹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井涌井漏的监控对于安全高效钻井意义重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随着监测软件及系统应用而生,虽然各种软件大同小异,最根本的原理都是从分析钻井参数出发,针对井涌井漏响应最明显的参数,确定优先级,然后每项参数确定一个门限值,变化超过门限即发出预警。随着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内,返出的钻井液密度下降。综合以上信息,综合判断该井发生井涌,现场人员及时通知钻井队,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置,确保了钻井施工安全。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预防井漏的出现,真正提高堵漏技术水准,针对井漏出现的部位,第一时间开展修补及处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一旦出现井漏问题,使钻井人员立刻使用合理的措施,有效修补井漏位置,以尽可能减小损失。

参考文献

[1]李鸿志.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与堵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1):154-155.

[2]廖炜,常亮,王立伟.钻井工程中井漏预防及堵漏技术策略研究[J].石化技术,2021,28(06):112-113.

[3]史祥贵.钻井工程中井漏的预防及堵漏技术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