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

刘鹏伟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是当今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城市地下管网密布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投资额一般较大,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工作。通过项目成本控制策略的介绍和分析,从项目的设计之初,项目经理及施工企业都应注重各个环节的成本管控,在保证项目质量目标及工程工期的原则下,控制成本、减少额外的支出,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制胜法宝。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成本控制。

关键词:综合管廊;成本控制;建设成本

1 现阶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前期投资额巨大,投资模式过于单一

在建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过程中,其造价往往取决于地质状况、管廊管线的种类,管廊舱数量、断面大小等因素,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说海口市综合管廊建设一期工程,涉及到的管线有水电、燃气以及互联网线路等,施工中涉及到土建、电气、排水、消防以及通风工程等,仅单舱造价每千米就高达4000千万元,可谓是投资巨大,要比传统预埋方式施工的代价要高出1倍以上。同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面临投资模式单一的问题,无论已建成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还是在建的管廊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全额投资,或者由政府和管线单位共同分担出资,政府财政承受较大的压力,运营管理水平较低,政府承担的风险较大。

1.2 利益难以有效协调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利益涉及范围广泛,彼此难以协调,政府部门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发起方,主导着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比较看重社会效益。而综合管廊建设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使用者是各管线单位。倘若入廊费用或者维护管理费水平过高,就会影响管线单位的入廊意愿。而第三方投资者之所以会在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投入资金,期望能够获得回报,他们往往关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打算,很难有效协调。

1.3 尚未实行有偿使用机制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对市政管线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线日常维护管理水平,降低维护管理费用水平。原则上,综合管廊属于公共物品,适当收取一定的经营费用是被允许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城市并未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立管线入廊收费机制,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对于入驻的管线并未收取任何的费用。但是随着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年限的增长,其维护管理费用必将持续上涨,如果不能建立明确的收费机制,势必会对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1.4 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缓慢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成一定规模,形成完善的地下管廊网络。目前的综合管廊建设大多集中于新城区,而要在老城区进行综合管理建设,就必须对道路进行开挖,封锁交通,施工时间长,在开工前,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已有地下管线埋设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但很多城市已有的市政管线资料基本都已遗失,对原有管线进行摸排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量明显增加,不仅大大增加了建设投入成本,也使得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进度缓慢。

2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举措

2.1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模式单一化的问题,可以在坚持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引入方式主要有:

一是移交—运营—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社会投资人与政府商议,购买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所有权,并许以一定的特许经营期内,全权负责综合管廊项目的运营,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谋取利益。对于政府而言,能够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新的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中去,待特许经营期满,社会投资人再将综合管廊项目移交到政府手上。

二是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该模式指的是政府和社会投资人之间相互签订协议,社会投资人取得综合管廊项目一定的特许经营权,由其负责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以及建后运营,在运营期间内向入驻管线单位收取租赁和维护管理费,以收回投资、赚取利润,一旦特许经营期满,再以无偿的方式移交给政府部门。

三是建设—移交模式。社会投资人被政府授予建设特许权,按照法定程序组建项目建设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和具体的施工建设,在双方约定的建设时间内,综合管廊顺利完工后移交给政府,然后政府根据事先约定的年限内支付管廊建设投资费用给社会投资人。

2.2 全面推行收费机制,控制投资风险

一方面,应当建立综合管廊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国外在设施运营中的使用收费上,采用的是扣回式计算方法,也就是对上个运营成本计算周期的成本总额进行合理分摊,然后根据一个基本单位(如空间占用,综合管廊应采用延长米或立方米)的成本价格对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算—成本追踪。并在下一个成本计算周期开始对空间使用比例和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对此,我们可以针对综合管廊建立一定的收费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实行使用者付费和可行性缺口补助相结合的模式。对于使用者付费而言,指的是根据使用者管线占用综合管廊空间比例的大小收取一定的管理租赁费,再根据管线直埋方式的费用、管线数量以及维护的难易度等收取维护管理费。而可行性缺口补助就是政府根据综合管廊公共物品的自身属性,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补贴,可以采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放弃分红或提供一定的运营补贴等组合模式。

3、应对措施

3.1专职管理

地下综合管廊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应成立专职的部门负责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参照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营运模式,设立专门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机构,而且这种管理机构要有政府部门的授权行使一定的管理权力,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负责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系统规划、建设、运营。

3.2整体规划合理

补充完善大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在综合管廊规划中应做到近远期相结合,与其他地下设施规划相协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地下综合管廊适宜在交通量大,且道路两侧开发强度大的城市道路下敷设。一般大连道路两侧开发强度大,其道路下市政管网较为复杂,各种管线的维修、重新敷设的频率也相对较高。综合管廊可减少道路开膛破肚对交通的影响。

(2)地下综合管廊适宜在城市新建区域道路下敷设。敷设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与功能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避免传统管道的敷设方式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

(3)地下综合管廊适宜在旧城区现状市政条件基础差且不能拓宽的道路下敷设。在旧城区改造中,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区域既要保护历史风貌又要改善居住条件,在道路下建筑综合管廊则可解决市政问题。

4、结束语

综合管廊囊括了诸多市政设施,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文章详细分析了综合管廊的技术优势、设计方法和注意要点,基本形成了城市综合管廊设计思想,可为实际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借鉴。

参考文献:

[1]高丽君.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14-215.

[2]林川靖,方正,廖宇凡,等.综合管廊内高倍数泡沫发生器间距设置讨论[J].南方农机,2017,48(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