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浅谈石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

林信容

350123198305254631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摘要:石雕制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自远古以来,一直陪伴人类成长的脚步,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祖先将各种石材打磨雕琢,作为人们生活的工具或各种建筑材料。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由追求实用,进而追求美观,工具的性质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内容,由实用型转变为装饰性,这无疑是美的观念的一大飞跃。它们也被赋予人类所需要的某种情感因素,充满灵性,或抚慰人们的心灵,或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随着打磨雕琢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美石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根据石头的各种特性,赋予其各种精神品格,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和道德约束的标志。可以说,石文化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成熟,紧跟着人类的发展而精彩纷呈。

关键词:石雕艺术特征文化传承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石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民俗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其静态、单一、被动的表现形式难以吸引一些年轻人的兴趣和关注,如何在现代化环境下更好地传承、发展石雕工艺是一重要课题。体验经济的理念可以更好地使用户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手工艺,为今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文章基于体验视角,提出山东石雕工艺的活化策略与方法。

1石雕的创作特色

“化腐朽为神奇”是石雕艺术的创作特色,雕刻家应了解每个石种的特性,将最适宜的技法应用于创作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五彩斑斓通过雕刻传达给每一个观赏者,这也是每个手工艺人创作的初衷和在从业期间一直拥有的热忱。寿山石属于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雕刻者需要对每一次的雕刻过程严肃对待。石雕工艺结合了各大民间工艺和书画的精髓,为了能完美准确地表达它的内涵,对雕刻者的技艺要求非常严苛,要利用高超的技艺呈现寿山石独一无二的脂润质地和斑斓色彩,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结合。

2文化传承

石雕刻艺术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对石雕刻作品的关注,可以通过加强保护力度,使其拥有丰富内涵,让石雕刻文化传承成为头等大事。当然,文化传承并不是盲目地效仿,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重新认知,不断探索其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此,需要做好寿山石有关口诀、文物、史料、工艺方法等整理工作,可以从寿山石材记录、田野考察等方面入手。为了促进石雕刻文化传承与发展,须对寿山石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提高雕刻艺术文化理论的研究深度,深入研究不同艺术类型审美情趣与雕刻艺术的内在联系;分析寿山石艺术在文化生活层面的影响,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石雕刻文化的认知。

3石雕工艺策略

3.1技与艺

石雕是介于用色和造型艺术之间的独特的雕刻技艺。石雕构思因材命题,打坯就势造型,雕琢依色取俏,技艺不拘一格,或圆雕,或浮雕,或镂雕,或薄意;或不施雕琢,淳朴天然;或精美雅致,奇妙至极。每一块寿山石的形状、颜色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因材施艺、利用俏色,且石雕是不可复制的,每一次雕刻都充满着创造性。构思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观察应着眼于事物的细节特征,手下应对刀具有一定的掌控力,只有做到脑、眼、手三者默契配合,才能迸发出艺术火花。石雕的每一道工序无论繁简,都必须用心地做,不可怠慢。一件好的作品,扎实的技艺功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材美”与“工巧”是不够的,精神和内涵才真正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和生命力。就石雕本身而言,艺术性才是最关键的。工匠的技艺容易学到手,但要让作品有思想、有内涵,那得看个人的领悟力和创造力了。在这点上,艺术远比技术重要。所以,文化修养决定了雕刻艺人的艺术之路能够走多远,雕刻艺人自身的文化修养、个人品位、对作品注入的情感,才能造就作品真正的价值。作品只有被赋予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才会有生命力。一味地图外表的光鲜,追求技法的繁琐,作品没有更深层的涵养,做出来的东西永远都是僵死的。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是雕刻艺人获得灵感打开艺术之门的不二法门,是艺术创作的根本途径。没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就没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2造石雕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改变以往的传承机制

开展石雕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是活态传承石雕工艺的有效路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进入大众的视野,设计具有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的文创产品是活态传承石雕的有效路径。文创产品吸引了大众的注意,成为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石雕传统手工艺文创设计将静态的石雕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能够提升石雕工艺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经济价值,是推动石雕工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文创产品的功能需求是基础需求,情感与文化精神的体验成为当今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新需求,传统手工艺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源泉,文创产品也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新载体。相关人员应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多角度开发、设计石雕文创产品,通过收集、分析石雕工艺中蕴含的视觉符号,提取石雕工艺文化基因中的特色因子,开发出不同的衍生品。如,办公产品文具、书籍,生活用品U盘、茶杯,等等。这可以打破传统家庭传承或口口相传方式的局限性,将石雕工艺直观准确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文创产品开发是一条让地方传统文化产业“活起来”的发展之路,相关人员应让石雕工艺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雕艺术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此,石雕艺术在不断发展中不但要遵循传统,展现出历史独特韵味,还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自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唯有深刻理解石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才能使石雕艺术不断创新,促进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奎.关于当代中国石雕艺术创作的思考[J].名家名作,2020(10):66-67.

[2]林国兴.新时期中国石雕艺术的创新研究初探[J].名家名作,2020(10):64-65.

[3]黄若然,艾苏洁.浅析福州的石雕及文化产业发展[J].超硬材料工程,2019,31(06):62-66.

[4]李明,郭明阳.浅析曲阳石雕艺术现代文化价值的体现[J].青年与社会,2019(11):226-227.

个人简介

林信容,1983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罗源县。2003年毕业于福州市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寿山石雕专业。大专文凭。师从著名雕刻家何马先生。2010年创办寿山石雕工作室。融合现代雕塑和传统寿山石雕的表现手法,形成典雅别致的艺术风格。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技师,系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福建省轻工业联合会理事、福建省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罗源县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

3461b812a727e33ff56d9d4bc1e5436

林信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