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3

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

夏明政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330

摘要:针对民办职业学校而言,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是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关键内容,对构建现代化职业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育现状来看,其中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教师的认知及观念存在一定偏差,从而使得培育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广大同行提供些许意见。

关键词: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民办职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不仅可以为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良条件,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相应渠道。但如今民办职业学校在实际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妥善处理中、高职教育联而不合、贯而不通的情况,逐渐成了民办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只有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解决,方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深入研究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方向及目标分析

各民办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开发而开展的课程,被称为中高职贯通培养,主要面向的是初、高中以及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对其展开相应的教育培育,使其发展成为一类集技能、理论知识等于一身的高素养职业学生,从而对人才真正实现了连续性、持续性培育,进行中高职贯通教育,将其发展成有机联系体系,可以说是我国日后民办职业学校教学体系的主要目标。如今,在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教学中,已经对“学分制”、“三校入学考试”等众多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并在中职、高职教学阶段建设了相应的衔接及融合。但是,即便“三校生高考”可以为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创造更多机会,但是也容易造成职业学校面临应试教育情形。据调查发现,目前已有一些中职学校中有了高考培训班、加强班,这部分依据考试而产生的补课班,常常只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讲解,却无法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育,在此情形下,则让中职学生进入到了大量习题备考状态,这样也就无法直观地反映出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效培养,从而与三校生高考的初衷背道而驰。另外,部分中职学校尝试运用单一、乏味的教学衔接,来展开中职至高职教育的过渡,但是又由于教学机制与运转机制的严重缺失,使得衔接不够通畅,让学生内心极为动荡不安[1]。不仅如此,在部分民办中高职学校中,也曾实施过“学分制”,但却并未实现预期设想效果,存在大量问题,执行不够彻底,对学分结构、必修课大多为硬性规定,以供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少,和学年制之间并未存在较大差别。由此可见,在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开展阶段,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地方。

二、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育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育目标不统一

针对民办职业学校教育而言,其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人才所提出的需求,而专门设立的,在多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就业作为主要导向的人才培育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职业学校更加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技能,严重忽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及文化基础课的教育。而且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储备量较少,知识接收能力相对较差,即便完成了中职学校的知识学习,考入进了高职学校,但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依旧不高,从而成为了高等职业学校中的“差生”[2]。另外,我国高职学校教育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为止,已然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但是其发展时间并不长,在教学方面并未形成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教学体系,依旧很难摆脱高校教育的严格约束,因此重视高教轻视职教的滞后理念依然非常普遍,同时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环节,也往往把自身教育侧重点置于基础知识讲解方面,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以有效培养,并且也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提出了严格要求。上述问题的出现,则造成我国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目标无法统一,从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带来较大消极影响。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一致

现阶段,诸多民办中职与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存有重复设立的情况,就某校施行贯通培育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其专业课与某高职学校的专业课程相比较,重复设置课程高达百分之六十左右,且实践教学环节也存有重叠情况,其他专业同样也存有类似情况,从而导致教学和学习资源出现大量浪费情况[3]。因为中职学校与高职教育间互相分离,各成一个体系,两者间并不衔接,在此情况下,则让部分知识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在高职学校中又重学一次,而且也并未考量到不同学校于专业发展方面的递进性,这则会严重抨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而针对一些直接从高中升入至高职学校的学生,因为他们缺少专业技能作为基础,而且对知识学习缺少强烈兴趣,若是依旧想继续学习,那么则会花费较大精力来进行文化课学习,而不得不放弃专业技能的掌握。但又因为中高职职业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使得这部分学生不但不能充分掌握文化课知识,而且也不能完全了解专业技能运用。

(三)人才培育与岗位需求并不统一

我国民办中职学校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出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民办中职学校教育则是为了培养综合素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对一线工作人才所提出的需求出现了巨大变化[4]。但是,民办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育模式与高职高素养人才培育模式,皆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其所具有的真正作用,使得通过中高职培育出来的学生,其综合素养和岗位要求之间存在诸多不相符情况。其中,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因为此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快,因此对从业人员所运用的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据调查发现,多数民办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从而很难充分满足岗位工作要求;而民办高职学生的心理比较成熟,且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但是对技能的掌握并未熟练。在此情况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亟需民办职业学校对其专业教学进行科学整改,以确保人才培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相对接。

三、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职业发展原则

民办职业学校在实施贯通培养阶段,不但需体现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的职业教学观念,同时还应推动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环节,中职学校需考量学生基础岗位职业特征;而高职学校不但需注重学生中职知识学习与技术能力的延续性,而且还需思考学生职业能力在高职中的发展。在开展贯通培育阶段,全面培育学生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

(二)分层培育原则

民办职业学校在设计中高职贯通教育培训教学体系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借助一体化中、高职教学体系的构建,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育阶段,可以运用分层、分级培养对策,在确保不断层培训的基础上,做到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5]。在此环节,中职教学可以将基础岗位能力、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培育目标,而高职教育则需将丰富学生知识层面与培育较强工作能力作为根本培育目标,注重表现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学生们将来的全面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三)全员参与原则

民办职业学校教育作为我国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在开展中高职贯通教育培育阶段,不但应当重视起职业教学的基础特征,而且也要全面体现出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递进式、连续性。为此,就需要多部门之间做到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计划及制定,这则是指需教育部门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单位负责人应了解本行业当下的发展动向和实际要求,提出合理的培养目的和培养方法;而民办职业学校则应当站在人才培育角度,对课程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充分考量。可见,通过多方合作,可以使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教育培育实现良好发展。

、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育模式与机制研究

(一)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实现中高职教育模式的衔接

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作为我国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育的主要目的,通过此目标的设计,可以充分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各时期的相应需要。对各工作岗位的层次进行定位,作为当前民办职业学院课程教育目标衔接的关键起点,因为只有先确定好了职业层级,才可以通过对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全方位剖析,来确定此职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所提出的基本条件。而民办中职院校不但应要求学生进行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应当进行基础岗位技能的学习,从而为今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做出充分准备[6]。而民办职业学院在实施中高职衔接贯通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考量学生初次就业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教育,同时还应依据国家职业规范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基本条件,形成职业能力等级、层次的培养目标。其中,培养目标重点是为了培养高层次、专业技能全面的优秀人才,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单位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各类需要,以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成立协调机构,构建规章机制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省、市层面构建一个有统筹协调能力、有权威的管理机构,比如民办职业中高职贯通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其隶属于国家教育部门管理,对中职、高职学校发展及改革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促进中高职专业教学的有效对接,全面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与人才培育方案,明确教学内容,研究制定民办中职、高职学校专业教学目录,以求可以使中职、高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衔接。此外,根据民办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来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其中,高职专业技能教学的关键,通常是对中职教育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而顶岗实习作为民办职业学校阶段,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缓解相对接的重要过程。

(三)统一规划通用教材,确保课程实施效果

第一,应当确保教材应用做到整合重构,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让课程结构可以严格依照五年制计划进行有效衔接。构建将能力作为关键的民办中职、高职教学衔接的课程体系,由职业能力拓展、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公共基础、职业综合实践及资格证书这五个大模块而构成,其中各个模块之中的中职、高职教学需做到层次分明,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序衔接,如此一来,则能够充分表现出我国现代化民办职业教学体系的建设思想。第二,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高职学校应当将具体情况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情来设计相应课程计划,展开分别教育

[7]。现阶段,高职学校的生源通常可以分成以下两个类型,其一“三校生”,是指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学生;其二为普通高中毕业生,由于学生来源存在差异,从而使得学生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若是实施“一刀切”教学,则会出现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则需要高职学校结合生源实情,来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在此环节,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这一群体,可以适当缩减文化课程教学,增加专业教学,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中职毕业生群体,可适当降低文化教学难度,结合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这一特征,来加强专业课程训练,凸显技能训练特色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四)强化转段学生教学管理,实现招生体制改革

据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学生,因为自身的“准大学生”这一身份,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关于升学方面的压力,此种情况的存在,则使这部分学生无法在升学压力的直接驱动下,积极、自主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甚至还会严重降低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让这部分学生群体无法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怎样开发与激励中高职贯通教育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动力,逐渐成了民办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时,民办职业学校则可通过招生体制的科学改革,强化转段学生的教学管理力度,来让中高职贯通教育学生感受到压力,以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自主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中,民办职业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学生入学门栏,制定入学条件,并在后续教育教学开展阶段实施末位淘汰制,将“宽进”和“严出”之间做到有机结合,要求每名学生在各学期期末皆需进行合作高校的期末考试当中,如果有一门课程成绩没有及格,或者是补考后仍然不及格,则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不升学处理,以保证每一名可以升学的学生,在基础课方面做到“不赊欠”,对学生成绩不达标的学生进行留级。这样一来,通过改革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教育的招生机制,便可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有目标、有动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民办职业学校教学体系过程中,中高职贯通教育是我国民办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所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我国民办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因此,中高职贯通培育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不但可以推动我国民办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而且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民办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完善与优化我国教育体系,以全面满足各层次学生对继续学习所提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花闻钊,欧绍淑.药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职段课程设置思路探讨[J].成才,2022(17):58-60.

[2]郭美华,刘杰.汽车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转变探索[J].时代汽车,2022(01):107-109+186.

[3]关睿.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学园,2021,14(12):87-89.

[4]孟庆鑫,陈淑贤.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历史教学“课程思政”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83-84+95.

[5]邹雄伟.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运行的实践困境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6):16-19.

[6]张文杰,秦登峰,翁丽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实施框架与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0,34(01):14-18.

[7]周晓龙.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探究——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J].东西南北,2019(11):90+87.
本文系2022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民办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MBXH22YB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