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戏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布依戏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

丁波 ,周咏琪 ,刘思寒 ,杨昌桥 ,陈文波 ,张树林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布依戏是贵州省的传统戏剧,发源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现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布依戏作为民族文化瑰宝,正在散发其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布依戏;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约在清朝某期,布依族受壮族戏剧传入的影响,用布依族语演唱布依族的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土戏布依彩调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使其在今天仍焕发着民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一、布依戏的历史价值

(一)布依戏历史发展

记载,布依戏由布依族宗教祭祀活动衍变而来,产生于清乾隆年间,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布依戏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戏剧题材和内容否十分贴合农民生活,有内容充实,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等艺术特色,具有非常浓厚的贵州少数民族地方特色。虽然布依戏的诞生与成长有着漫长的历史,但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布依戏形成的历史源流说法不一,其中以以下四种最具代表性:一是源于布依族打老摩和族中戏;二是源于布依傩戏;三是源于“八音坐唱”;四是源于广西北路壮戏《田林县戏曲志》[2]而这些也更加印证了布依戏丰富的戏剧内容与形式。布依戏剧目可分为传统剧目、移植剧目、现代剧目三类,历史上共计有120多目,但后来因剧本被毁,戏师逝世等原因,仅留下80余目。

(二)布依戏历史价值

布依戏承载着布依族人民的历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下、在种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传承下来。通过布依戏,我们可以了解过去布依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道德习俗等。民间布依戏的发展,可以弥补正式典籍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之前布依族发展的历史文化,为了解当时的社会及群体状况提供了基础条件。布依戏在布依族的历史变迁中汲取了历史时代的精华,记录着布依族人民发展的历史精华,不仅是民族活的传承,还是布依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与精华所在、布依族世界观的最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空因素看,布依戏中深深蕴藏着所属布依族人民的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这些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布依族精神,是布依族人民世代相传沉积下来的思想精髓、文化理念,是包括了布依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群体意识、群体精神,是布依族的灵魂、布依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历史一定不是往昔人物或事件连续变迁的忠实记载,而是多重精神价值的集合形式。”[3]在历史的长河中,布依戏的发展一定不是由单一的人或组织所编写的,而是整个民族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合众家思想,历史环境更迭,将祭祀、宗教活动、民间故事等糅合而成的民族文化。

二、布依戏的文化价值

(一)审美价值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个少数民族文学各自的审美方式在相互的吸收与借鉴当中也在不断的变化,博采众长,去其糟粕,赋予了各个民族独特的艺术内容和审美特色。布依族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布依族人民,没有具体的文字作为其民族文化载体,依族民族语言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传播,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其民族文学的审美内涵是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所以布依族语言只能通过民族集体创造及传承,并且与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布依戏的审美创造过程就是其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的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布依族人民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对生活有着独特的审美见解。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布依族的戏剧文化也融合了部分现代审美的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在历史和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中,布依族在具有充分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其文艺的发展也逐渐融入到整个历史文化氛围中,接受和吸纳整个时代和其他民族的审美观。[4]因此其文化审美价值得到提升,并且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社会中不断发展,这就是其审美价值。

(二)音乐价值

布依族边演的剧目大多是由民间传说以及民间神话故事所构成,例如《陈世美不认前妻》《祝英台》《薛仁贵征东》,其音乐曲调有“京调”,“起落调”,“正调”,“八谱调”等,其伴奏乐器主要包括胡琴、笛、琵琶、鼓等。布依戏中有生、旦、丑以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个角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并且在表演剧目时,均用“双语”演出,即在一般情境下说汉语,在抒情演唱、对话道白时多用布依语。在这样的演唱并重的“双语”表演艺术形式下,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和音乐特性,为西南地区戏剧的宝库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独特力量。其代表剧目如《三月三》《六月六》《王玉莲》《三聘村姑》《人财两空》等

(三)艺术价值

布依戏的舞台动作主要是在布依族民间舞蹈,以及举行祭仪时的跳神等动作之基础上而形成的。经过历史的沉淀以及艺术表演中的不断实践许多舞台表演的动作逐渐形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舞台动作。 “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就成为了布依戏舞台表演的主要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一个标志之一,它充分彰显了其民族特色与艺术个性。由此种程式化与生活化互融的艺术表现方式,直接衍生出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交织,也充满了布依族特色,呈示出布依戏所独具的审美气质。[5]彰显了其独特的美学特点与艺术规律。具体来说,布依戏的虚拟表演艺术涵括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为演员提供了更多的表演自由。演员通过表演来改变舞台上的时间、空间、地点及规定情境,从而迅速构成了戏剧冲突、悬念,呈示于观众面前。

由此可见,布依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从表演形式引入,到剧目移植完善成为布依戏,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早期的哑面、打老摩等形式,很早就在南盘江畔的布依村寨中流传。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汉文化的影响,从原来比较纯朴、粗犷的风格渐变为以悠扬、婉转和缠绵为特征的艺术个性,反映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同时也为各族群众所欢迎。布依戏在表演艺术上体现出了多样综合而又协调统一的艺术特点,它吸取了布依族所有表演形式的精华,也融会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营养,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

三、小结

“布依戏的存在与发展任重道远、布依戏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它的艺术功用和社会功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6]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布依戏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衰退的问题,同时也代表了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尴尬处境。布依戏是贵州地方戏种中的独特存在,也是贵州民族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存在,对布依戏的研究对促进贵州民族文化繁荣及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布依戏同样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向好的方向发展,继续散发其独有的魅力。

四、参考文献

[1]王鸣明.黔西南布依戏调查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5,(02):149-156.

[2]黄守斌.贵州布依戏源起探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1):40-43.

[3]王福州.非遗分类述要——基于价值视域的探讨[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4):6-19.

[4]宋浦溢.审美视野下布依族文学研究的状态与价值[C].云南大学,2017.

[5]龚德全.布依戏舞台动作与艺术审美[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8-24.

[6]桂梅,一丁.布依戏研究文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