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茶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孙培培,高玉萍,吴咏芳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省绍兴市  312088)

摘要: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富有感染力。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将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推介给世界各地友人,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我国高校专门设置了茶学或茶文化专业,而思政教育又是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时期,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形式需要不断创新,内容需要不断丰富,而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与当前高校思政化教学融合,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为基础的茶艺课程思政化教学研究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茶艺;课程思政;教学

前言

2017年5月18日,主题为“品茗千年、中国好茶”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希望通过弘扬中华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谱写茶文化发展新篇章。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将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向世界各地朋友进行推介,也多次与外国领导人一同“茶叙”,共话友好未来。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而作为高校茶学科的教师,更应该主动去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同高校思政教学研究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发扬。

一、当代茶文化的核心理念

近日,国内茶文化学者总结了陆羽的“精行俭德”、庄晚芳的“廉美和敬”等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了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对中华茶文化进行了新的概况。

所谓“清”,茶之清醇、清淡、清香,衍生开去、则为清平、清静、清心,而与党建和反腐倡廉相关,则是清正、清廉、清誉。“清”者,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修身养性、洁身向善。一个“清”字,涵盖了以往“正”、“静”、“真”等多种内涵。

所谓“敬”,天人合一、和谐万物,一种人与人相敬如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还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规律的敬畏之心。

所谓“和”,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当代社会提倡和谐社会。茶之和,是基于茶文化“清”的本质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一个“和”字体现的,既是茶道,也是人道和社会运行之道。

所谓“美”,既有茶园、茶叶之美,又可延伸至品味茶韵之美。一个“美”字,是茶文化追求的最高愿景,是茶、人、社会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上的共同升华。

二、当代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1、传统美德

当前,中华茶文化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让全世界各地感受到其的巨大魅力和感染力。中国作为茶的故乡,更应该重视茶文化的传播与宣传。而这其中“清敬和美”的核心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茶艺与茶文化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精神与魅力,从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对国家产生自豪感和骄傲感,增强爱国情怀,积极弘扬传统美德。

2、品行情怀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不断的赋予新的内涵,继而上升到人格、品性、伦理和思想层面。在古代,饮茶代表君子之行,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行。所以,在高校教育中,推广和普及茶文化知识,可以让大学生陶冶情操,不断自省自律,真正成为品行端庄、思想崇高、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人际交往

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思想,教育人民要团结、和谐、谦让、互助,而和平、尊敬、包容等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全部包容其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茶艺与茶文化,可以让大学生的处事模式、思维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互助、协作交流的习惯。而不定期举办的茶会、茶艺赛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茶的魅力和精髓,增进师生感情、敞开心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生活习惯

无论是“清敬和美”的核心理念,还是陆羽的“精行俭德”,都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追求美好生活,必须学会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先苦后甜;与此同时,茶的保健功效的普及与推广,也教育高校学生要养生良好习惯,摒弃熬夜、沉溺游戏等不良嗜好。

三、茶艺课程思政化教学举措

1、将思政化教育落实在课堂中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把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融入到茶艺课程教学中去。茶艺与茶文化教育内容信息的基础是传统茶文化,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知识,还是其中所具备的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整个茶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茶艺突出“以德为先”、“知行合一”,首先树立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其次培育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本及其他形式,获知更多茶文化知识,去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再次建立移动思政课堂,将思政课堂“移动”下寝室、去室外,通过小型茶会、课外实习等,建立QQ群、微信群等,多接触、多联系、多聆听,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以理服人,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2.将茶艺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的弘扬与培育,关键要在“化”字上下功夫,做到深化于境(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因此大力推动了茶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活动。这其中,学校是茶文化弘扬与推广的重要平台,通过茶文化的传播,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端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净化风气,这既是茶文化影响力扩大的需求,也是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鼓励学生将茶艺课堂上所学知识与校园茶文化推广相结合,开办茶艺社、参加茶艺大赛、开展茶文化推广活动等一些列活动,倡导科学饮茶的理念。盛世兴茶,人人有责,让涉茶专业的学生在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起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3、与群团活动相融合

高职院校学生除了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将“清敬和美”理念贯穿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各项活动的宣传作用,譬如开学典礼、迎新晚会、毕业典礼、班会活动等等,有针对性的加入茶艺与茶文化元素,引导一种积极向上、清风正气的活动氛围;此外,还可以与地方茶叶团体、学校茶文化联盟等合作,参与各类茶会、茶艺表演、庆典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体会到中华茶文化的魅力。

4、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融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因此更加要注重品德教育、提高自身修养,而通过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深刻领会其核心内涵,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德,真正成为“学问之师、品行之师”。

5、与地方经济社会相融合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面,高校的办学模式能否真正融入社会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衡量办学是否取得成功的显著标志,茶艺课程的教学以茶叶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依据、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用人单位的认同度。在绍兴,茶叶是本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茶文化历史悠久、氛围浓厚,因而茶艺教学过程中将茶艺与地方文化融合、与地方重要茶事活动融合,并与本地重要企业、茶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做好人才双向培养、技术服务,突出高校社会服务的功能,实现合作共赢。

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学生的使命担当,从把握“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深刻指明了学生成长方向,从统揽“四个伟大”的全局视野、深刻分析了学生的成长路径。

而学生通过学习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建设,增加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茶采天地之精华,纳日月之灵气,学生通过品茶、习茶及评茶,在享受茶艺之美的过程中,借助茶的灵性,感悟生活,自我超越,培养一颗平和淡然之心,塑造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侯艳丽.茶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 ,2017,(7): 203-204

[2]周薇.茶文化思想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9): 228-229

[3]喻念念.传统文化与高职教育融合研究[J].《职业》, 2017,(8):35-36

[4]陈野.“清敬和美”——构建中华茶文化精神实质的新内涵[J].《茶博览》, 2012,(9):18-19

[5]鞠秀晶,李杨.茶文化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J].《福建茶叶》,2017,(9):178-179

[6]陈旭琳.如何以新媒体为手段利用茶文化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J].《福建茶叶》,2017,(7):385-386

作者简介:孙培培(1985 )女,河南,工程师,茶艺与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