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解的朗读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以读促解的朗读指导策略

昌海忠

新余市仙女湖区欧里学校

摘 要:朗读作为发声的阅读方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可以理解课文,对文本深入理解,同时也可以输出多种解读。朗读指导要进行以读促解,这个策略包括明确朗读目的,重点对学生进行语言环境的聚焦,从而提高朗读技巧。

  关键词:以读促解 朗读指导 策略

  朗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朗读指导是培养学生语感,获取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所以,以读促进理解,能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进行角色,但是一定要注意用心朗读,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为朗读增加指导,指导有目的地朗读,从而可以促进文本的解读。

  一、朗读指导的技巧

  1.朗读指导时要目的

在一些语文课堂的朗读中,很多老师将朗读与文本理解、感悟和感悟文中的思想感情分开来,朗读是一种好的手段,从而忽视了朗读的理解功效,没有实现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去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也要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在体悟,强化学生的体会,从而实现以声带情,以读促解。    

朗读的指导要有目的性,也就是朗读指导应始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框架之内,一切朗读活动与形式都要以语文课标为依归。在总体要求下,去设计每一遍朗读的目的与指导方式。通过反复指导一遍有一遍的目的地朗读,让朗读指导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文本解读的通道之一。要做到读准字音,通顺流畅,优美。但是也要注意读出课文的语言节奏,读出情感。朗读指导促进文本的理解与感受,于语音感受中进行信息加工。读文识义,因文入境,由文生情。语言文字是载体和媒介,通过朗读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不仅获取文义,而且在脑海中产生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指导有助于训练朗读能力,落实文本重点。

  2.对于朗读节奏的把握

  朗读指导应视文章的类型而定。就文学类文本而言,散文的朗读指导首先应做到读音准,进而要求读流畅,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对于古诗的朗读指导,首先做到读得慢一些,从而达到吐字清晰,进而要读出古诗的音韵节奏的美感。朗读指导的内容、角度、方式,应遵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内容特点。不同文体的朗读指导有其独特性,对于文学类文本而言,更突出信息的获取。因此朗读时注重语速、准确度、流利性。

  在朗读时要做到边读边想象,只要用心朗读就能体会到文本要展现的开阔情景,体会上下句关联的精妙。在读古诗的时候,要读出诗人饱满澎湃、乐观昂扬的情绪。因为古诗教学以朗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朗读指导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理解诗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诗境,进而适时申说。朗读与想象联想结合,让学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训练语感,提高鉴赏能力。教师在朗读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个性化朗读。因为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的个体,但是由于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就会出现差别异,朗读技巧的运用也因人而异。因此,朗读指导设计应明确学生的主体角色,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受,要指导学生自主体悟,实现创造性朗读。

  二、以读促解的朗读指导设计策略

  1.朗读指导要有一定的重点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逐渐进入文本所营造的温馨意境,可以将人物的语气语调读了出来,经过多次的朗读练习,学生关注到文中的细节。由朗读进入文本,对文本有了自身的理解、判断和思考,形成个性化理解,将其带入自己的朗读中去,实现创造性朗读。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朗读之美,感悟到了散文诗的意蕴,获得人生体验。所以,语言文字是个体情感的源头活水,尽显经典作品的魅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不同重点的朗读指导和要求。基本能力目标即态度认真,投入感情,不随意、不松懈;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把握速度和节奏。较高的能力目标即读得优美,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技巧。

在朗读指导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有层次的指导目标。朗读的内容,是适合积累、学用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来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深入理解,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实现以读促解。设计朗读指导的角度应指向于文本的关键之处,实现朗读时间长、遍数多,由朗读进而做到背读,积累语言材料。朗读指导角度设计从浅层次逐渐深入,引领学生进行品析、品味,通过朗读深入对课文的审美阅读。以读带析,增加朗读教学的细节之美,提高朗读训练的教学效率。设计以读促解的朗读指导角度,要结合文本教学的重难点,层层递进,明确每一次朗读指导的要求和方法技巧,一次较一次层次深入,角度丰富。朗读指导的层次和角度即是进入文本的层面和维度,逐层实现以读促解。

  2.明确朗读的角度与内容

  不同文体,朗读指导角度和内容、方式不同。要根据不同文体,朗读的要求和指导的角度相应不同。有的文章要轻声和缓地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从容。

而有的文章要以赞美的口吻朗读,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热情讴歌。所以朗读指导应结合文体的特点,从而关注文体内部的语言运用情境,进而设计出针对文本关键之处的朗读指导角度,由朗读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的独特情感。

  3.明确朗读主体的练习过程

  因为朗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情感交融的过程。通过朗读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悟。朗读技巧的指导,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才能够提高朗读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在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标点符号,同时关注朗读中的语言感觉,根据语感做自然顺畅地停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停顿技巧。在此过程中,提示学生,停顿是朗读时情感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宣泄与表现的手段,以顿挫来表达丰富的感情。

  三、以读促解,理解文章的韵律美

  1.朗读指导时的声音控制

因为好的节奏是指朗读文章时的重点体现,将思想感情以轻重缓急和波澜起伏的形式彰显出来。在朗读指导时对于轻快型、低缓型、舒缓型、高亢型的文章要有不同的方法。因为轻快型文章在朗读时较少顿挫、少抑多扬、语速较快,常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情感,而舒缓型是在声音上有跌宕起伏,以轻松明朗为主。对于高亢型的文章,读起来就要奇峰迭起、势不可挡,情感上或昂扬向上,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要控制语调变化,因为语调是朗读过程中语音所呈现出的升降高低变化。所以教师可向学生明确:语调有升、降、平、曲不同的类型,相应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文本,朗读出不同语调,借助语调传达文本的思想感情。

  2.明确各类文章朗读指导的差异性

  在朗读过程中,因为各类文章中心重点在哪几个章节的使用,会使文本的朗读有所差异,有的文章要读出抑扬顿挫的特点,这样可以增加朗读的声色魅力。很多时候,语言表达过程中为了突出语言目标及思想情感,而着重读出的词汇或者词组。教师需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语法规律,掌握一些关键词语的应用规律,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差异化的朗读。

小结: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饱满的情绪,通过朗读指导使之融入到文本之中。教师要从朗读指导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体会文本中的韵律之美。

  参考文献:

  [1]刘泽华.语文教学要重视读[J].文学教育(上),2009(6):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余映潮.谈阅读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