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思考——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张小红

中共紫阳县委党校

摘要:随着消除绝对贫困任务的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是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探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在全市齐心协力的奋斗下,陕西省安康市脱贫攻坚成效良好,顺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今,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克服挑战,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为此,需要从产业振兴的首要条件、文化振兴的思想保障、组织振兴的政治保障、生态振兴的环境基础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因素的五个方面出发。

关键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链接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我国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任务交汇期和政策叠加期。这也意味着脱贫攻坚成果需要通过乡村振兴加以巩固,乡村振兴要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在二者有效衔接中优化贫困治理体系、提升贫困治理能力。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深入思考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链接,探究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现实挑战与推进路径,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回顾:陕西省安康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扶贫攻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四个坚持”、推进“五大工程”、落实“八个一批”。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安康市脱贫摘帽,解决了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消除绝对贫困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起点。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之上,安康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脱贫攻坚总体成效

提升保障水平以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康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共计成立了90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了特色产业项目累计2864个,提供了3950个劳动岗位。安康农民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19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75元。全面加强兜底保障,狠抓落实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面覆盖医疗救助保险,新农合、实现大病保险、大病集中救治达到100%,并建立了标准化村卫生室1429个。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共计投入11.55亿元帮助88.97万次贫困孩子重返学校,重归课堂。在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教育事业等方面全方位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乡村振兴总体情况

统筹村镇建设规划。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村镇文化建设,保留村落独特风貌,加强文化村、历史村和旅游村的保护,延续特色村落的文化脉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乡村居住体验感和外在村容村貌。优化村镇布局时,坚持因地制宜和分类推进,引导村镇进行科学规划,推进实用性村落建设,把村镇打造为服务农民的场所。进行农房建设时,坚持把以人为本,开展村庄美化绿化亮化行动,结合实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推进“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

二、审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挑战

虽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两个重点不同的战略的安排,但是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机链接。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成为“三农”工作的中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动“三农”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个别性的特惠与整体性的普惠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的乡村贫困治理往往采取的是超常性帮扶措施。针对具体的贫困对象进行帮扶,用帮扶治理贫困,强调兜底帮扶,体现扶贫政策的特惠性,导致部分的贫困群众产生政策依赖而丧失发展积极性。乡村振兴采取提升农村发展能力的多元的措施,增强整体乡村的发展实力,提高全体村民的发展水平,用发展治理贫困,体现振兴政策的普惠性。。

(二)阶段性的福利和长期性的效率之间的矛盾

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速战速决速胜,效果立竿见影,具有阶段性和福利性,这就要求扶贫工作人员直接赋予贫困群体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乡村振兴战略重视长远规划、强调在具体的措施中实现目标,偏向重视效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意味着解决我国的乡村发展问题从以往重视短期目标的脱贫到强调长期发展的振兴。在链接阶段,必须走出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困境,帮助脱贫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养群众的振兴能力,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在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培养乡村振兴的能力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

三、展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推进路径

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强调“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意见”,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已有成就上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振兴的五个方面统筹谋划、有序推进。

(一)首要条件:由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兴旺以实现产业振兴

“三农”问题是中国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重难点。解决农村的产业问题,实现产业振兴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一招,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产业振兴通过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顺利实现产业扶贫过渡到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成果,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首要条件。

(二)思想保障:由扶贫扶志转向乡风文明以实现文化振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和日渐丰富,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加强烈。在脱贫攻坚时期,文化为贫困群众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及迈向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技术,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

(三)环境基础:由生态扶贫转向生态宜居以实现生态振兴

生态扶贫强调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贫困人口的生产质量,发挥生态环境给贫困人口带来的发展福利。生态振兴强调保持生态环境稳定,追求发展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都强调保护环境、发展生产。生态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环境基础。

(五)重要因素:由扶贫主体转向振兴队伍以实现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人才振兴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的重要因素。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突破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鼓励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方式。为了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加快扶贫主体向振兴队伍转变,既要有现实的针对性、又要有长远的规划。

脱贫攻坚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它帮助贫困的农民初步解决了生存需要,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场域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在之前的脱贫攻坚阶段,政府运用各种行政手段,对贫困地区实施输血,虽然能达到阶段的福利目标,但是缺乏长期发展的持续性和效率性,仍然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完善问题,比如体制机制不成熟,发展能力不强。因此,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链接势在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