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和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农村土地管理和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峥

610124198511223334

摘要:在土地资源管理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事实,可是,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人口协调甚至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所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更加完善的工作,减少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让农村土地资源能够获得合理开发,从而促使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问题对策;乡村振兴

引言

土地整治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农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发展阶段的土地整治目标和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土地整治的继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现阶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并发挥其功能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作用意义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基础

农业产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除了少数调剂口味品种来自于国外进口之外,市场上其他以粮油、瓜果、肉蛋奶等为主的农副商品均要依靠本国自有农业。除此以外,许多轻工业产业的基本原料也是来自于农产品供给,所以,农业产业经济繁荣发展是我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长久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存在着耕地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抗风险性差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脚步。从产业经济的视角来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就是为了深化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形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格局。以此为目的鼓励引导农村居民集体土地流转,形成区域种植规模,这样的产业模式才能够在我国农村地区全面推广现代新型高产的农业技术,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布局,确保农村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产业持续增收。

(二)推进村庄整治工作,解决建设用地难题

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多数农村地区出现“进城热潮”,导致农村生产力质量锐降,由于农村人口迁移,多地均出现了“空心村”现象。村内留守老人较多,年轻劳动力数量极少,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体系发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可以合理利用空闲废弃的旧村[文山1]打造农村宅基地格局。在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下,可以通过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回流,平衡城乡生产劳动力的质量差距。另外,在农村当地[文山2]纳入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可以在确保农村建筑耕地不流失的情况下,通过土地集中规划,解决[文山3]城市工业建设用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文山4]在“增减挂钩”的土地资源分配调控政策下,部分地区闲置空余的土地资源以农村节约建筑用地的指标进行有价转让,农民在得到优惠的同时,也可以调剂给城镇产业集聚区使用。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耕地质量日益下降

我国耕地质量日益下降,主要是因为资源的利用存在问题。过度使用农药的,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我国很多耕地都是坡耕地。这样的耕地很难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而且还会破坏绿色植物。

(二)落后的想法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对土地管理的检查不足,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土地管理。有些土地面积比较大。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开发商为了建设新村而占用土地,减少耕地面积。

(三)基层干部审批不严

乡镇干部管理不够科学,对耕地保护认识不够,土地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不少农村宅基地面积不明确,耕地保护、违章建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改进我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转型改革

1.坚持土地流转政策,确保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切实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土地流转必须完全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既不能盲目地下放流转指标,也不能依靠“刮风”等软强制方式推行。应当明确农民在流转工作的主体地位,确保土地流转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任何参与流转的机构、部门或经济组织都不得以截留、扣缴、延付的形式侵害农户的流转利益。

2.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应当在当地由政府部门牵头,与各个乡镇共同设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加快农村地区土地资源分级评定效率,以土地流转后农户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为补偿定价前提,动态客观地评估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现行价格,为土地流转交易的双方提供公平公开的良好市场环境基础。

3.从农村经济体系运行的角度调动农户流转的积极性,一方面,由当地政府设立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专项资金,扶持鼓励当地以村庄、镇为单位开办经济合作社体制,纵向拓宽当地农业产业链;另一方面,应当采取一定贴息、税负减免的政策倾斜措施,吸引外地农产品企业投资。在乡镇部门的纽带作用下,逐步形成“现代企业经营+合作社规模联产+农户参与”的现代化订单农业模式。

(二)坚持节约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和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资源节约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理念导向。笔者建议,一是在资源节约方面,基于自然地理单元,综合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根据农用地类型、功能质量进行“标准地”划分,以“标准地”作为空间单元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时,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积极稳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二是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可借鉴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实践经验和做法,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生态空间固碳增汇与农业空间减排的能力。严格限制或禁止将林地、草地、湿地开发为耕地,[文山5]加强对林地等高碳蓄积度的土地利用类型的保护。同时,采取工程、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方法,将挖损、塌陷、压占等受损土地按照其适宜性,优先复垦为农用地。此外,通过衬砌生态沟渠、铺设泥结石生态路面、布设农田渍水净化系统等工程措施,降低碳排放强度,扩大生态空间,促进“碳源”向“碳汇”转变,提高生态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农村地区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以改善农村经济生产条件、人口居住质量,推动地区产业规模化发展等综合发展为目的,以土地资源的用途、建设目标为对象的一系列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现阶段基本国情下,唯有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改变我国城乡居民权益不平等的先天劣势。因此,需要农村当地政府部门,从土地流转规范化和基础设施配置两个方面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提高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敏.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和谐社会构建的制度与政策”丛书,201512.362.

[2]李金良,张春霞,李淑振,王文忠.山东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权属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4,30(05):94-98.

[3]李越.河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03):90-96.

[4]张昕,于清峰,郭晓枫,周明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1(12):178-179.

[5]秦刚,陈涛,卿明福.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38-15640.


[文山1]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各村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用地支持。

[文山2]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

[文山3]既可解决

[文山4]又能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文山5]严格限制将生态红线外的林地、草地、湿地开发为耕地,禁止将生态红线内的林地、草地、湿地开发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