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与对策分析

思,毅

61262519860904011X      陕西 延安  717500

摘 要: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县域水域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性质的复合系统,在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在长期实践以及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的内部关系,构建县域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对此,笔者针对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为现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相应的思路,希望对促进县域试图保持生态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分析

引言

县域水土保持受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具有分散且较为开放的系统结构,整体生态结构呈现着无序、低级、生态失衡的特征,通过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达到平衡、协调、双赢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的转变。在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水土保持工作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又要充分兼顾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水土保持工作可通过植树造林、修建堤坝等水利设施来改善自然环境,在整体规划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 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水土保持法制观念薄弱、认识不到位

受县级区域教育基础的影响,农村地区大多教育程度低于城区,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当前各级政府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讲解水土保持法则,一些生产过程中急功近利案例,为群众讲解破坏生态系统,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未形成配套设施,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贴合不够紧密,未能改善农村的基本情况,宣传政策难以得到支持[1]。

1.2是规划设计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足

县域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对辖区内的流域进行治理,大多市、县级水土保持规划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宏观指标难以完成,监督管理存在盲区,项目水库建设数量未达标。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方案规划设计过程中,缺乏前瞻性,未能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民情经信充分考虑,在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难以统筹兼顾整个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1.3资金投入不能满足生态建设需求

资金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县级单位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资金问题是制约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多县级单位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地方配套资金、以及涉农配套资金的统筹整合,但由于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放一放、推一推的错误思想,并且在招投标过程中手续繁杂,后期资金使用粗放,缺乏资金监管工作,容易滋生各类问题。

3 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

2.1创新形式、做好宣传工作

首先,在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方面,可深入党校、工厂、校园、村委等基层单位的宣讲,可通过设置专题讲座的方式举办多场,有计划有重点的水土保持国策宣传工作,重点做好新政策、新方案、新内容的解读,以通俗易懂的道理,使群众明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打造典型的方式,使群众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政府可有规划地引导一批示范区域,借鉴市级单位的成功经验,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特色流域生态项目、生态旅游等方面,使群众能够看到切切实实的好处,进行氛围营造,使广大群众能够支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大环境[2]。

2.2从县域县情出发,实施特色生态建设

在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立足于本县的县情出发。以河南西峡县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例,该县坡地面积 302 666.67 hm2 ,占县域总面积的 87%,整体地貌以山区地区为主,河流为小流域特征。在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要抓好水土保持与农村产业结合,通过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经济型小流域、旅游开发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模式,能够对区域内的荒山、河流实现精准性治理,形成产业集群、山水相依的大好局面。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盘活县区域的经济发展,提升政府资金来源渠道,而后通过专项资金落实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解决了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3]。

3.3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着重三个加强

县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作,始终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加强。第一,加强组织协调,县级政府可成立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的方式,督导各级政府落实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督促各单位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第二,加强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长期对县级水土资源进行监督监测,成立信息资源库,实现以水土保持工作处于常态管控状态下,提升人们的重视程度。第三,做到产业结合,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能够根据各区域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落实一村一产业,能够形成村镇产业与县级产业相匹配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筹兼顾,带动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4]。

3.4注重建后管护,实施长效管理

县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建管并重。县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完成水利设施改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但在使用过程中,县级政府可将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权交接于当地行政村,使人民群众成为受益者、保护者,由县乡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本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后续维护管理工作,一方面解决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了本级单位对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视。而对于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可成立专业的组织机构,如水保监督员,构建工程建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强化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土保持工作的行为,巩固治理效果。

3.5强化监管、明确职责,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在后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管理过程中,始终要重点强化领导的监督职能,在实效上发下功夫。首先,应明确各级政府水土保持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成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控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小组编制和职责权利,指导水利工程生态建设以及生产开发工作,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监管,实现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其次,着力构建以政府作为主导、专人督查、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监督体系。政府对于流域治理项目应进行检查督导,能够建立相关台账,并明确督导检查方案和检查内容;专人督查可通过使用无人机、大数据、遥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情况进行督查;部门落实能够对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全方位常态化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惩处;始终要强化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补助监督管理的短板,使广大群众成为受益者监督者和管理者,保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5]。

结 语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需要从产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入手,根据县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激发内在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赵胜朝,刘杰,徐建昭,等.河南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水土保持,2021( 2) : 20-22.

[2]田增刚,王明刚,刘峰峰,等.1985—2015 年临朐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 4) : 64-67.

[3]姚文艺.新时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机遇与科学定位[J].人民黄河,2019,41( 12) : 1-7.

[4]赵永军,丛佩娟,冯伟,等.水土流失严重县的确定与分布[J].中国水土保持,2018( 3) : 20-24.

[5]王恒力.乡村振兴背景下水土资源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发展动态,2017(13).

作者简介:

思毅,1986.09.04,男,汉族,陕西延安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水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