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MRI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卢海丽

金华广福肿瘤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MRI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例我院接收的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强化病灶,对所以患者进行MRI灌注成像检查,评估胶质瘤的放射性治疗检查结果。结果:在50名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中,放射性损伤患者18例,胶质瘤复发患者32例;经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复发患者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测定值高于放射性损伤患者,(p<0.05);放射性损伤患者与胶质瘤复发患者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团注到达时间指标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起到有效的诊断、鉴别,准确性高,可参考应用。

关键词:MRI灌注成像;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复发;鉴别诊断

胶质瘤是临床常见颅脑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目前,临床中针对胶质瘤患者主要以手术、化疗、放疗等方式治疗,通过有效的对症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但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放射性治疗对患者的正常脑组织存在一定的损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安全性[2]。并且胶质瘤复发率较高,因此针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诊断、鉴别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由此展开,综合MRI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针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展开分析,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例我院接收的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强化病灶,对所以患者进行MRI灌注成像检查,评估胶质瘤的放射性治疗检查结果。本次研究所入组5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区间32-78岁,平均年龄(52.91±4.54)岁。Ⅱ级病案患者11例,Ⅲ级病案患者32例,Ⅳ级病案患者7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胶质瘤;(3)患者经常规分割放疗治疗,放疗总剂量45.0-65.0Gy;(4)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颅内肿瘤患者;(2)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患者;(3)不符合MRI检查要求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放疗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强化病灶,对所以患者进行MRI灌注成像检查:选用院内磁共振扫描仪器进行检查,设定序列3D-ASL(伪连续性动脉自转标记实施检查,时间参数1.5s,连续标记次数1000次),DSC-Pwi(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检查,参数设置TE40.0ms,TR2000.0ms,翻转角度90.0°,层厚6mm,层间距2.0mm,激励次数1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检查将胶质瘤复发病例与放射性脑损伤病例进行对比,对比指标包括相对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团注到达时间[3]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对比

在50名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中,放射性损伤患者18例,胶质瘤复发患者32例;经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复发患者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测定值高于放射性损伤患者,(p<0.05);放射性损伤患者与胶质瘤复发患者在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团注到达时间指标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对比

组别

脑血容量

相对脑血流量

平均通过时间

达峰时间

团注到达时间

胶质瘤复发(n=32)

3.13±0.85

2.84±0.61

1.18±0.40

1.05±0.13

1.02±0.15

放射性损伤(n=18)

0.75±0.15

0.78±0.22

1.22±0.38

1.08±0.14

1.06±0.20

x2

11.7259

13.7797

0.3454

0.7619

0.8014

p值

0.0000

0.0000

0.7313

0.4498

0.4268

3讨论

胶质瘤是指机体神经上皮病变,胶质瘤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临床普遍认为与患者的遗传、电磁辐射等因素相关[4]。胶质瘤的复发与放射性损伤在影像学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临床中的诊断、鉴别难度较高。本次研究中,针对50例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放疗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异常强化病灶,对所以患者进行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在50名胶质瘤放射性治疗患者中,放射性损伤患者18例,胶质瘤复发患者32例;经MRI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复发患者脑血容量、相对脑血流量测定值高于放射性损伤患者,(p<0.05)。

该结果说明,通过MRI灌注成像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经过磁共振呈现技术,能够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微血管分布、血流灌注情况的分析,进而帮助临床判断其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从而准确、有效低计算血容积、血流量、血流时间等指标,实现患者胶质瘤复发、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鉴别[5]

综上,MRI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对胶质瘤放射性脑损伤和复发起到有效的诊断、鉴别,准确性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蕊,史可可,王兰. CT与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4):385-389.

[2]王瑞,齐崇,孟蓝熙,等. 基于3D卷积网络和多模态MRI的脑胶质瘤自动分割[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2,39(3):300-304.

[3]李耀锋,孙青,杨静. 多层螺旋CT和MRI对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价值[J]. 癌症进展,2022,20(6):569-572.

[4]杨靖,李可,敬洋,等. 基于常规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脑胶质瘤IDH突变的效果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2):149-155.

[5]殷红竹. 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MRI鉴别诊断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