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沟通在血站采血中的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交流沟通在血站采血中的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周红英

九江市中心血站 江西省九江市332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在血站献血的献血者采用交流沟通护理干预时所展现的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血站献血的献血者,共计1200例。研究期间将所有献血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采血护理干预和联合交流沟通采血护理干预,同时统计对比两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27.71±3.88)分,护理满意度:(96.67%),献血反应发生率:(0.67%);对照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45.53±5.59)分,护理满意度:(85.50%),献血反应发生率:(2.33%)。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在血站中献血的献血者采用交流沟通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降低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其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交流沟通;血站;采血;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献血反应发生率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在不断升高,人们越来越觉得献血是件稀疏平常的小事,因此献血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许多献血者由于是初次尝试献血,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压力和心理负担,造成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滋长和生理应激反应的出现,严重时甚至能够短暂影响献血者的生命健康,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献血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也妨碍了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1。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为更好地配合血站工作人员工作,提高采血人员与献血者关系,为献血者采用交流沟通护理干预,缓解其不良反应情况。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血站献血的献血者,共计1200例。在研究期间将所有献血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0例。此次参加研究对比的献血者均无认知、语言沟通障碍者,生命体征均正常。对照组献血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7.88±3.79)岁;男女比例:351:249;ABO血型比例:186: 150:204:60。研究组献血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6.86±3.85)岁;男女比例:335:265;ABO血型比例:181:143:224:52。组间数据统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献血者接受常规采血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由医护人员为献血者口头讲解采血的注意事项和告知,并协助完成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组献血者接受交流沟通采血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①采血前:医护人员对献血者的体检情况(身高、体重、血压、就餐情况及献血知识了解程度等)进行评估记录2。②交流沟通:针对不同的献血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护士可用专业性的术语与其沟通;对不能掌握相关疾病知识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紧张,内心焦急、不安的献血者,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解除其不安情绪)3。沟通时使用礼貌性、解释性、保护性、安慰性的语言:运用得体的称呼语、避用讳语、善用职业性口语(礼貌性语言。在与献血者交流中要时时处处注意尊重其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回答献血者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献血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献血者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应用保护性语言)、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化4。采用开放式沟通提问,护理人员在与献血者进行交流时,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方法,掌握其服务需求,如“我可以为您提供哪些护理服务呢?”“您今天感觉怎样?”等,让献血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增强献血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纠纷、化解矛盾5。在沟通时语调柔和,语速适中、亲切、平和、耐心(发怒的:护士应表示对献血者的理解,帮助分析原因,不要随意附和和指责其愤怒情绪。正确地对待献血者的意见和要求,重视和满足献血者的需求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哭泣的:哭泣有时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宣泄。最好能陪献血者待一会儿。在停止哭泣的,用倾听的技巧鼓励他说出哭泣的原因;抑郁的:抑郁的献血者说话较慢,护士应以耐心、和蔼的态度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并以自己的言行使其感到护士对他的关心与照顾)6。③心理护理:注重培养献血者的积极心理,对于献血者的不良情绪要通过及时的沟通进行分析,利用换位思考法以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能够愉快接受,降低心理压力,树立积极的心态7。④饮食护理:在献血者采血过后,根据其自身情况提出饮食建议,保证护理期间献血者进食内容能够满足身体恢复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多食清淡、易消化,少食辛辣油腻食物,禁烟禁酒

8

1.3 评价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及献血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情况对比【x±s】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情况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600

81.44±7.73

27.71±3.88

对照组

600

82.31±7.52

45.53±5.59

T

/

0.0337

4.6673

P

/

0.5972

0.0000

表2 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600

387

193

20

580(96.67)

对照组

600

200

313

87

513(85.50)

T

/

/

/

/

4.4217

P

/

/

/

/

0.0000

表3 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x±s】

组别

例数

有献血反应

无献血反应

反应率(%)

研究组

600

4

596

0.67

对照组

600

14

586

2.33

T

/

/

/

5.5564

P

/

/

/

0.0000

3 讨论

据上述表格可得出,在参与采血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献血者的焦虑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研究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献血者;研究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指标,也在一定度程度上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在对来血站献血的献血者采用常规采血护理时,往往由于医护人员照顾的不到位而造成事后献血投诉和献血反应的发生,其中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中,应激反应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由于紧张,内心焦急、不安的献血者更易发生献血反应:刺激人体迷走神经兴奋,产生头晕、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症状)。应激反应是指一个人在突然遭遇到强烈的外界有害刺激或者伤害事件以后,比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失血、地震、战争等情况,出现的非正常性反应。

在与献血者互动过程中,护士的语言是与献血者沟通的桥梁。与献血者交谈是护士收集献血者信息及其心理需求的主要渠道。良好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提高采血质量,另一方面还能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减少献血者的投诉,让每位献血者都有一个愉快的献血经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者队伍,提高血站竞争力。护士与献血者沟通障碍是诱发献血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献血投诉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认识,便于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改进与完善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士与献血者的关系,获得充分信任,减少投诉纠纷的发生。对于规范护理职业行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促进作用9

综上所述,对在血站中献血的献血者采用交流沟通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排解不良情绪,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为其提供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参考文献

[1]严书梅,柏则蓉,许倩,于行燕,卞玲.沟通交流在中心血站采血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名医,2019(09):66-68.

[2]张亚琴,纪斌,许金银.优质护理服务在血站采血环节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37-138.

[3]彭芳,双莉华,游桂梅,付萍萍,何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血站采血中献血者反应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5):186-188.

[4]李彩萍.血站采血护理实施质量管理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浆报废率有哪些影响?[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1):241-242.

[5]高佳琪,马延霄.基于4R危机理论的管理模式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289-293.

[6]邹惠荣,丁淑荣,李星.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4):302-331.

[7]黄公昌,杨红欣,王磊.健康教育指导对血站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2):377-79.

[8]徐桂秋,李灿林.血站采血点对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全程开展献血反应健康教育指导的干预效果分析[J].名医,2022(08):450-452.

[9]Ugwu N I,O Oti W J,Ugwu C N,Uneke C J.Voluntary non-remunerated blood donation: Awareness,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among potential blood donors in Abakaliki, Nigeria.[J] .Niger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 . 2019, (11):50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