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应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应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分析

解小焕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应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该文所选80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均为我院近两年所收治,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分别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保守治疗,将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为97.50% ,同比对照组所调查的85.00%,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3例,占7.50%(3/40),对照组结果为12例,占30.00%(12/40),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

对肺结核的症状表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咳嗽以及咯血等,在病程不断进展过程中,支气管扩张等相关并发症极容易产生,两种疾病具有互相影响的性质特点,相比于单纯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极容易发生咯血,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根据相关文献可知【1】,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因素所造成的。现阶段,在临床治疗时,保守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可以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是难以避免会出现复发率,从而不利于患者预后水平的提升。而介入栓塞治疗,在肺、支气管相关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效果突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性别比例:男:女=20:20,平均年龄为(55.26±5.25)岁(均于40~70岁年龄段).对照组性别比例:男:女=22:18,平均年龄为(55.36±5.85)岁(均于40~71岁年龄段).统计学检验提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取保守治疗为对照组,也就是加强10U垂体后叶素的应用,并通过静脉推注来进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即可,然后加强垂体后叶素、生理盐水的联合使用,将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来说,保持在0.1 U/(kg·h)左右即可,经过治疗24 h后,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准确检查患者的出血部位2,借助2%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同时在局部病灶的注射方面,应采用凝血酶500 U。

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为观察组,也就是说,应先给予支气管动脉造影,加强造影剂欧乃派克的使用,为进行肘静脉注射提供极大的便捷,然后应对出血部位进行高度明确,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管时,Seldinger技术的应用价值显著,然后在患侧病变支气管动脉内,插入超细导管,再对PVA颗粒栓塞进行落实。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SPSS. 22 软件分析数据,指标用(x ± s)和(n,% )分析,数据结果t和 χ2检验分析,如果P<0. 05的,则可以证明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1.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为97.50% ,同比对照组所调查的85.00%,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32(80.00)

7(17.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28(70.00)

6(15.00)

6(15.00)

34(85.00)

X2

3.914

P

<0.05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3例,占7.50%(3/40),对照组结果为12例,占30.00%(12/40),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脊髓缺血截瘫

胸痛

发热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1(2.50)

3(7.50)

对照组

40

3(7.50)

4(10.00)

5(12.50)

12(30.00)

X2

6.646

P

<0.05

  1. 讨论

在呼吸内科疾病中,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发生率较高,其诱发因素较多,其中,肺结核为主要的病因之一。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合并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特别对于肺结核晚期患者,支气管扩张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相关研究可知【3】,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的相互干扰作用显著,不仅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引发咯血、痰中带血等症状,而且也会为大咯血、失血性休克等埋下隐患。在既往临床治疗中,保守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止血药等,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且极容易产生复发。

目前,微创技术的发展速度迅猛,对于介入栓塞治疗而言,其定期比较准确,而且止血快。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中,该治疗可以使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特别在患者手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疾病进展的蔓延。在本次研究中,PVA颗粒为永久性栓塞剂之一

【4】,其有着较高的膨胀系数与生物相容性,并且涉及到较多的可选择规格。但需要明确一点,在介入栓塞治疗后,支气管壁发生坏死情况的几率较高,所以在注射栓塞剂时,应有效控制其速度,旨在推动治疗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守民, 李景英, 王国兴.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及复发原因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5):4.

[2] 郑文. 咯血患者病理性内乳动脉参与肺内供血临床对比分析及介入治疗临床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3):3.

[3] 胡春梅, 方刚, 唐晓军, et al. 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结核性大咯血的疗效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40卷6期, 803-809页, ISTIC PKU CA, 2022: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4] 王新宏, 管银鑫, 盛兵,等. 肺结核患者咯血责任血管及其相关胸部CT表现的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22, 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