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者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乳腺癌术后患者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陆光蕾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合肥市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4所三甲医院外科乳腺癌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护理,共持续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SUPPH)的差异。结果4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为(77.08±1.97)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健康管理模式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身体状况,有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生命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护理干预;动态管理;健康管理

肿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以肿瘤为主的慢性病开始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要素,其中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病中的发病率久居首位[1]。乳腺癌的治疗通常以手术、化疗以及健康护理干预为主要手段。本文探究了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大数据、新媒体以及相关技术资源的支持下,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4所三甲医院外科乳腺癌女性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年龄33~77岁,平均(50.92±9.06)岁;试验组年龄35~78岁,平均(51.37±9.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ACA-CBCS)(2011)诊断标准[3],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乳腺癌者;②接受乳腺癌肿瘤切除术后自愿进行放疗、化疗等必要治疗者;③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乳腺癌癌症分期为IV期且预后较差者;②接受乳腺癌肿瘤切除术后无自主意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等认知能力缺失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提供用药、检查以及治疗辅助,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等。护理干预4个月。

试验组: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护理。具体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前14天,启动演讲-提问-互动模式,进行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宣教。第一,由科室主任以视频、投影辅助介绍术后初期康复途径,向患者讲解患侧肢无法活动时自主穿衣、自主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规避并发症风险的方法;第二,护理人员现场演示患肢初期锻炼方法,如术后24h活动腕关节,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伸指、握拳、握拳、屈腕、屈肘活动。

第3~5周,启动个性化饮食、疼痛动态护理模式,进行化疗期间动态健康护理干预。首先,为患者提供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指导,现场演示后发送视频资料,患者居家视频跟学,实现自我护理;其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鼓励家属与患者遵照饮食原则自主安排饮食;为患者提供疼痛护理线上实时指导,安排护理人员在线值班,随时为患者解答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方案。

第6~9周,启动睡眠、活动、自我护理、药物护理动态模式,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实时护理管理服务。第一,为患者介绍乳腺癌健康知识,针对睡眠障碍深入讲解原理,提供舒缓音乐以及科学适当的运动方案,发送相应资料,患者自行下载观看;第二,为患者提供活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手册,包括活动禁忌、活动后拉伸与按压缓解手法、中医护理操作等。

第10~12周,启动心理动态健康管理模式。首先,为患者着重介绍乳腺癌定期检查的价值以及在不同的化疗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变化,设置系列文章供患者随时阅读,帮助患者构建理性的心理环境,为自我心理管理奠定基础;其次,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化疗手册,患者可在护理人员记录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正确对待乳腺癌以及术后身体的自然变化,为回归正常生活做准备。

第13~16周,启动延续性动态健康管理模式。第一,为患者介绍术后穿衣建议与指导,包括义乳、选衣搭配等,并为患者家属提供系列文章、视频,为患者构建一个理性、和谐的延续生活环境;第二,为患者介绍后续生活中有关内分泌治疗的知识,提供科学、适当的有氧运动指导方案,为患者健康生活奠定理性基础。

1.4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指标: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 [6]。该量表关键在于评测患者的治疗与生活信心,内容包含3个维度及其下设28个条目,维度主要包括正性态度、自我减压和自我决策。该量表最终评分越高,表明被测量者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数值变量采用(±s)表示,组间术前基线、疗效差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试验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感各项评分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分析(±s)

组别

n

自我减压

自我决策

正性态度

总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差值

试验组

37

37.66±1.80

29.78±0.90

12.11±0.90

11.06±1.14

7.11±0.15

4.06±0.67

45.09±2.26

33.20±2.01

12.11±0.15

86.50±2.09

75.40±2.11

11.09±1.02

对照组

37

30.13±2.09

29.90±0.77

0.11±1.61

7.65±1.52

7.20±0.23

0.45±1.30

34.19±1.87

34.09±1.54

0.10±0.34

77.08±1.97

76.09±2.08

1.12±

t


0.141

2.102

22.09

0.244

2.441

3.61

0.309

3.41

11.09

0.123

2.08

10.08

P


2.313

0.011

<0.05

1.098

0.010

<0.05

1.275

0.001

<0.05

2.187

0.001

<0.05

注:与组内术前相比,P<0.05




3讨论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能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程度,通常用于评估个体的自尊水平以及行为发展是否健康[10]。本研究对实验组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了动态健康管理模式,干预4个月后该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普通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保障以及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动态健康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健康宣教护理模式,具有循序渐进、尊重患者认知水平以及延续性的特点,患者在接受宣教过程中能更高效地了解相关知识,且由浅入深地获得系统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同时加入了动态性的交流模式,患者与医生、护理人员构成了有机的互动架构,患者能根据自身基础及时调整学习与认知模式,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与耿俊颖、贾裕智、谷丰(2019)等人的相关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别在于本研究引入了自我效能与化疗副反应两项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化疗副反应指标所反映的护理质量可能与患者个人治疗状态,对此本研究未能进行更深入调查,可作为后续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动态健康管理模式,是传统健康管理模式的优化,能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身体状况,有助于提升其自我效能、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静,李美鸽,常便利等.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01):96-99.

[2]杨丽华,缪世茜.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2):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