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戴敏

武汉市普仁医院  湖北武汉  43008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自我效能理论;护理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艾滋病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规范行抗病毒治疗能使艾滋病患者机体病毒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能有效延长其生存周期。但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有不少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不能长期遵医嘱规范服药,从而会对其自身预后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对此,就需要临床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是一种强调发挥患者在自身疾病管理主导地位的护理模式,采用这种护理模式,能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健康管理知识的掌握度和管理意识[1]。本文现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13,年龄分布:24-75岁,平均年龄(48.96±2.18)岁,病程分布:6个月-8年,平均病程(4.07±0.45)年;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0:15,年龄分布:25-74岁,平均年龄(48.98±2.15)岁,病程分布:7个月-8年,平均病程(4.09±0.4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或无法配合临床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给患者提供抗病毒用药、用药后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病情监测护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生。

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采用专题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对患者宣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包含艾滋病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重点宣教抗病毒用药、饮食、生活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引导患者掌握这些知识内容,便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护理和管理,用药方面,引导患者认识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遵医嘱规范服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以促进其能自主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饮食方面,指导患者日常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提升抗病能力。生活方面,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并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可提升机体对艾滋病病毒的对抗能力。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

1.5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例)

药物治疗

遵医嘱行为

健康行为

日常生活

对照组

35

8.12±0.46

7.05±0.42

7.05±0.43

7.95±0.63

观察组

35

10.25±1.27

9.37±1.04

9.84±1.06

10.18±1.24

t

-

8.292

9.517

9.453

8.846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信念和判断,大多数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原因在于其对自身疾病缺乏一个正确、全面的认知,对此,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患者宣讲艾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以及一些必要的护理和管理方法,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其才能长期遵医嘱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一方面能避免不当饮食、不良生活习惯对其病情产生的刺激,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其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能增强其抗病能力,从而能促进其病情转归。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提升后,也能帮助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能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组患者药物治疗、遵医嘱行为、健康行为、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与耿芳[3]等人研究得出的结论类似,说明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雅琴,杨芳.自我管理效能干预在艾滋病抗病毒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19,28(09):128-131.

[2]薛宁.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06):824-825.

[3]耿芳,王晓倩,蔡舒,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