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李明明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护理干预;效果;并发症;预防;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创伤及所伴多发伤引起的大量出血,迅速导致的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围 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也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1]。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常发生较大量的失血和血浆丢失,如大血管损伤,肝或脾的破裂、骨盆骨折等,可发生大量的失血。挤压伤、大面积撕裂伤发生失血又有大量血浆丢失。引发患者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2]。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正确合理的急诊护理尤为重要,现对急诊护理工作中给予护理干预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3.5±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13例,坠落伤12例,机器损伤10例;休克程度:轻度20例,中度10例,重度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5.5±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损伤14例,坠落伤13例,机器损伤8例;休克程度:轻度18例,中度11例,重度6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 ,给予止血,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一般护理干预 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单独病房,室温22-28℃,湿度70%左右。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流通。由一个专人监控护理,并且患者体位取中凹卧位,以避免过度移动。如果外周血管衰竭或肥胖患者难以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静脉通道,可行中心静脉插管,同时监测CVP。深静脉可快速灌注,浅静脉应均匀缓慢灌注血管活性药物,需要控制滴速。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控制。成人平均每分钟60-80滴,当病人体温下降,怕冷时,应注意保暖。可采取覆盖被子、毛毯、调节室内温度等措施保暖。但是,不应使用热水袋和电热毯来加热身体表面,以避免因皮肤血管扩张而导致局部组织耗氧量增加,这可能加重组织缺氧,导致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减少,或引起烫伤[3]。经鼻导管供氧时,氧气浓度为40%~50%,氧气流速为6~8L/min,以增加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患者,头向一侧,避免吸入造成窒息。

1.2.2密切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尿比重、酸碱度的动态变化、意识和血气分析的变化以及重要器官功能的状态,以便尽快处理和纠正。

1.2.3肺部感染预防 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消毒,减少就诊次数,避免交叉感染,避免患者感冒。排痰,不容易咳嗽的给予气雾剂吸入,对不能嗽出的给予吸痰。

1.2.4在护理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血压应每5-10分钟测量一次,稳定后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应严格防止药物外渗,避免皮下组织坏死。如果注射部位有肿胀和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封闭局部。长期输液患者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液管,注意保护血管[4]。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x2检验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检测应用x2。p<0.05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抢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5例,抢救时间(44.68±19.35)min,抢救成功30例,抢救成功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35例,抢救时间(78.86±23.15)min,抢救成功20例,抢救成功率为57.14%;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 情况 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35例,发生多功能脏器衰竭1例(2.86%),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5.7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2.86%),并发症 发生率为11.43%;

对照组患者35例,发生多功能脏器衰竭3例(8.57%),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11.4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8.57%),并发症 发生率为28.57%;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休克是一种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这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休克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病理生理过程。

严重重伤失血性休克往往是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在短时间内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大血管破裂、脏器(肝、脾)破裂、出血、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对病人的进行护理评估,做出初步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对周围循环、意识、心率、血压、尿量、皮肤温度和颜色、阳性体征和失血等生命体征进行动态观察,为进一步抢救提供客观依据。

早期清除病因,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恢复组织灌注,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代谢,预防多器官功能损害,加强护理。注意重点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如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呕血量、便血量、切口敷料渗血及渗液情况。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电解质、乳酸、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及早发现异常状况,以利早期诊断休克。晚期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并做好交接班,急性失血和失液较多的患者,争取尽早输液扩充血容量,并积极查找病因,对症处理。对可能或已引起休克的原发病,如急性失血,积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是预防失血性休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抢救患者生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云. 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251-252.

[2]周伟, 朱月兰.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v.24(15):1684-1685.

[3]杜晓宇.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34):60.

[4]周春静.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诊护理及其并发症处理[J]. 医学信息, 2014(18):29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