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试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

刘璐

北京市西城区广外医院  北京 100055

[摘要]目的:试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的开展。方法:选取2012年至2021年间我院150例使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分析年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与年龄呈正比,且不合理用药为发生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结论: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临床使用中药安全性。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药学服务

中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其使用不当或者是不遵医嘱服用均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1]。部分人认为中药比西药药性温和且无副作用,但随着中药使用频率的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增加[2],甚至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中药师要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中药药学服务质量,合理使用中药。

1对象与方法

筛选2012-2021间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150例。患者均接受中药治疗,施行常规护理加药学服务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和影响不良反应的因素。

2结果

2.1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表1 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占比(%)

年龄

<20岁

20-39岁

40-59岁

≥60岁

例数

13

26

42

69

占比

8.67%

17.33%

28.00%

46.00%

2.2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表2 影响形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占比(%)

不良反应因素

辨证不准确

中西药联用产生相互作用

用药不合理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其他

受影响例数

36

23

46

18

9

18

占比

24.00%

15.33%

30.67%

12.00%

6.00%

12.00%

3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有直接关系,年龄越高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越大,其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46.00%。另外,中药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用药不合理,占比为30.67%;其次为辨证不准确,占比为24.00%,再次为中西药联用产生相互作用,占比为15.33%。下面就这些影响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3.1用药不合理

3.1.1用药剂量的影响 人们常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为了快速起效,经常超剂量、多频次服用,因而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反生。如川芎,小剂量可兴奋心脏,引起子宫收缩,大剂量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3.1.2 给药途径的影响 不同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进而影响药物疗效。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口服中药的不良反应。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死于药品不良的人数约为20万人,中药注射剂所占人数位居第三位[4]

3.1.3用药疗程的影响 某些中药长期使用,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长期服用含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泻下药会引起结肠黑病变。

3.2辨证不准确 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病的根本原则,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药证相符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之不但与病无益,甚至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老年人便秘多以虚证为主,若给予治疗实证的泻下药,药性猛烈,使老年人虚上加虚,便秘不但没治好,反而更加严重了。

3.3中西药联用产生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日常治疗中非常普遍,合理应用可以扩大治疗范围、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不合理应用则降低疗效,甚至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含有朱砂的品种不宜与含甲基结构药物以及含溴、碘的物质同服;伪麻黄碱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等。

3.4药物因素 中药材多基源,多产地,同名异物、异名同物情况严重,加上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又因中药炮制不当,未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5机体因素 药物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中代谢不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同。从上文中总结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中青年人高。另外,中药中含蛋白质等成分具有变态反应基础,可使部分过敏体质患者产生不良反应。

3.6其他 如煎煮方法不适宜,附子、川乌、草乌等含毒性的药物,应久煎;旋复花对咽喉有刺激性,应包煎,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煎煮,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又如保存不当,中药出现发霉变质等情况,患者使用后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而随着中药更多应用于临床,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房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更为广泛的中药药学服务:(1)加强用药指导:为患者详细的讲解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方法和用药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2)提供中药咨询服务:开设用药咨询门诊或窗口,配备专职药师对患者或医务人员的用药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合理用药,普及用药常识。(3)药学监护与干预:运用前置审核系统和处方点评系统,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发现用药不合理等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解决。(4)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收集中药不良反应信息,及时上报。加强中、西药合理用药的学习,掌握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并予以有效的预防。对患者用药情况定期随访,跟踪用药效果,观察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以防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5)开展药师下临床工作:对于住院患者,药师应深入病区,为患者建立药历,包含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等,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其用药进行指导和监护。

综上所述,影响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开展更广泛的中药药学服务非常必要,这对中药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中药药学服务,中药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加强中西医、药等知识的学习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为中药药学服务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志萍.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中药药学服务方式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15(20):154-157.

[2]李燕妮,何佶励.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控管理对中药制剂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9(02):117-118.

[3]徐刚,张冰.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J].中医药信息,2002,19(2):19-20.

[4] 蒋建章,陈志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 17(22):309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