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建设分析

宋海兰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卫生院338000

摘要:根据制药工程类专业《药物分析》课程设置情况, 说明了《药物分析》课改革必要性,提出《药物分析》建设新思路,主要有改用更加适用的教材、突出实践教学和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制药工程;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课程建设

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物分析简介

制药工程专业是在原化学工程制药专业类内所独立下设出来一二级工科类特色专业,具有综合应用化学、药学、生物学技术基础及综合应用化学工程学交叉学科工科专业,目的之一就是在于要能培养一批具有现代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及药学应用技术工程学理论基础水平以上,能够同时独立从事目前国内现代医药、农药、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及综合应用及生物化工行业领域的现代化工医药产品设计生产、科技创新开发、应用与工程产品研究和生产管理及新产品研发经营技术及供应链管理及服务方向的复合型药学型高级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

药物行为分析也是临床药物开发研究过程和推进中药开发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药物研究分析方法,药物行为学分析专业课程也在高等院校制药类工程专业学习中一直属于学生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执业临床药师资格注册考试科目必考课程。药物生化分析理论是建立在近代无机化学、有机生物化学、分析试剂化学、仪器分析原理及现代药物化学方法的发展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它为对生化药物质量的有效检测、生产、供应企业及药品临床研究使用初步建立起来一个定性、定量生化分析药品的科学方法,使生化药物分析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二、药物分析现状与难点

2.1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不相适应。制药工程类大学生所选教材、国家和教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物分析》第八版(杭版)药学理科专业为对象,密切结合药学与医药技术发展实际,着重讲授各种药品实验室分析方法、如何制定药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方法等内容,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而成,成为国内绝大部分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经典教材。本系列教材内容虽然充实,但是在引入现代分析检测方法、引入现代分析检测化学、仪器分析技术等章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薄弱,部分内容还些存在与不同内容篇章教学中产生某些重复现象。

2.2内容繁多,学时不足。杭教版编写该教材同时还共收载及介绍包括了近160多种目前国内外已具有典型代表性疾病治疗的多种临床用不同治疗剂量结构药物,涵盖了到了包括解热抗炎、神经血管平滑肌兴奋、局麻、降压、镇静止痛及镇痛催眠、抗癫精神病、抗根疟、抗酰胆碱、激素、维生素、抗生素类制剂和广谱高效抗菌活性肽药物等多种药物。

《药物分析》课程中不仅是需要使学生基本掌握一般有机化学元素,分析物质化学过程和现代仪器检测分析化学方面必需的基本化学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有关药物化学方面新的专项化学知识的,气多相色谱技术和高效气固-固质液相联用分析(GC-MS)系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气相液气相相联用系统(HPLC-MS)技术,薄层层析色谱 (TLC)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系统(UV)技术,荧光紫外光谱分析技术(RF)系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AAS)技术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谢器光谱分析系统(ICP),衍生化色谱法(PCA),手性色谱柱(SPC),同步荧光法(SRF),双波长紫外光谱法(DWUV),改进型现代分析技术(ICP-DSSA)等多种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应用。药学基础和现代中药学专业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学时均为64学小时左右或甚至更[1]

三、构想和对策

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动力学分析实验教学内容应逐渐有别于其它药学专业药物行为分析实践。更新教学内容并初步形成药物动力分析实践特有实验教学体系以能适应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

3.1教材进行改革。可更改为采用中国高等院校现代制药与工程专业系列教材的《工业药物分析》做为首次上课参考教材(贺版)。该教材旨在减少化学与工业分析专业化学、仪器及分析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等讲授课程内容中的重复知识,并逐步增加建立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过程质量控制理论和品质监测标准体系研究等课程有关内容。亮点是与杭年版教材内容相比,贺版教材将在药物分析新方法结构上首次引入了电化学法分析及流动注射法,而中国2015年版药典还未直接将上述这两个技术列入编写中去,暂未全面引入高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联用的技术框架。首次大幅度的降低了对各种特定类别药品的药物解析方法;首次新增抗放射性药品解析方法及常用辅料药物解析技术;首次新增了制药车间工业排放物的解析技术;首度新增了制药设备工艺信息在线实时解析;新增了工业药品解析信息系统。3.2加大理论学习及实践考核环节。探索与建设形成现代基础药物化学理论分析技术与创新实验的设计创新课程,本着"强化基础训练、重视能力培养、紧贴生产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的目标进行课程单元的专业设置。进一步地规范提升丰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设计课程标准内涵体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提高完善对实践性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质量,对于一些既对药学感兴趣且本身又是学有余力者,可以灵活选择或适度自主的尝试开展一些具有开放性与教学可设计特色的科研实验,设置院级精品课程或可适当地引进相关网络资源并合理的利用模拟仿真学习系统资源等形式来有效帮助我们缓解课程与实践学习环节资源信息的常见的实践性教学瓶颈问题。可以安排在"仪器设备"课程的部分单元中适当地提供模拟实验教学视频资源及部分模拟实验动画资源,在"相关知识"课的部分单元内容编排中我们通过编排包括无机高分子化学、有机材料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仪器学及仪器分析、药剂学课程知识来帮助及深化我们广大学生对药物系统动力学的正确认识。

3.3翻转式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翻转课堂是立足于"以生为本"的教学新模式,即"问题驱动"的教学新模式,采用"活跃课堂"的教学方法,它也能实现把传统上的"课堂信息传授—课下知识内化"的教学新模式变为课终结束前可以观看的教学短片视频,课中互动活动与讨论。翻转课堂学习包括了课开始前的自学、课堂集体讨论交流以及课后总结复习。对于药物的分析和翻转课堂学习实践准备要慎之又慎,切忌学生一哄而起,要综合兼顾学生自身学习的自觉性能力,避免学生学业负担太过重。同时要解决校园免费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以及网络微视频学习资源的严重匮乏问题。

结束语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部署,继续扎实推进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举措,有利于激发我院教师课程思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推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去,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戎茜,唐建可,邵圣娟,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6,37(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