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除白细胞技术在血液病输血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滤除白细胞技术在血液病输血中的效果分析

张建林,吴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青浦 201700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00人。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运用到血液病输血治疗中,可以使得其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输血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为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证,在临床上值得广泛而推广应用。

关键词:白细胞输血技术;临床输血;应用

在临床上,输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在抢救重症病人的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血液中的多种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非溶血性的输血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有关,所以在输血的时候要注意对白细胞进行滤除,从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也逐渐成熟,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病人的生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为此,我们选择800名,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血液病输血的病人,以验证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8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输血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0人。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4:16,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8,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明显差异,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血治疗技术,在4个小时内完成悬浮红细胞输注,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过敏、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并在输血后72小时内,完成血液采集做输血后疗效评估。

1.2.2观察组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法,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先进行白细胞滤除技术,在4个小时内完成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过敏、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并在输血后72小时内,完成血液采集做输血后疗效评估。

2结果

2.1两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数据相比,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白细胞滤除效果的比较(x±s)

组别

时间

血小板(×109 /L)

血红蛋白(g/L)

白细胞(×109 /L

观察组(40)

输血前

20±3

50±5

4.89±1.56

输血后

52±5

66±4

5.15±1.05

对照组(40)

输血前

20±3

50±5

4.87±1.71

输血后

41±4

61±3

6.78±1.33

t值

9.6513

7.6192

31.5054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

从体温升值、FIB、PE、APTT等临床指标来看,体温升值以及FIB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短,APT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长,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x±s)

组别

体温升值(℃)

FIB(g/L)

PT(s)

APTT(s)

观察组

0.64±0.14

2.46±0.31

12.33±0.45

38.32±4.24

对照组

1.32±0.13

2.89±0.52

16.20±1.65

30.25±3.28

t值

22.5109

4.4922

14.3112

9.521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低,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过敏

蛋白尿

发热

总发生

观察组

100

1(2.50)

0

1(2.50)

2(5.00)

对照组

100

3(7.50)

2(5.00)

3(7.50)

8(20.00)

X2

4.3343

P值

0.0425

3讨论

白细胞是人体的一种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例如产生抗体、清除外来物质等。但是,由于输血样品的运输、储存、采集等多种因素,会导致血中的白细胞浓度不纯,导致出现非溶血性发热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和抢救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非溶血性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为:输血后体温升高1℃,同时出现寒战、发烧等症状,属于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因此在输血过程中要尽量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传统的输血技术只是单纯的输血,并未涉及到白细胞的滤除。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以白细胞过滤为主要指标,本研究在对照组未应用白细胞滤除技术,而在观察组应用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应用滤除白细胞技术进行血液病患者输血治疗,可有效清除白细胞,降低非溶血反应。本实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显著提高输血时白细胞过滤率,提升血红蛋白输注效果、血小板输血效果、降低白细胞升高水平,减少输血后并发症,如:成人呼吸窘迫、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HLV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不起作用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两组之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P<0.05)。

综上所述, 在血液病输血治疗中,采用滤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输血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维持患者的体温,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试验与研究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考虑到其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陈秀明.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22,29(2):217-220. DOI:10.3760/cma.issn1008-6706.2022.02.013.

[2] 李倩,冯妮娜. 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J]. 饮食保健,2019,6(4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