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和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和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刘韶  

山东省鄄城县箕山中心卫生院 2746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汤剂煎煮质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将入院患者分为两组,2020年1-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45例;2021年1-12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未进行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观察组进行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93.33%>77.78%(P<0.05)。观察组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20.00%(P<0.05)。结论:加强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管理能够有助于提升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切制规格;临床效果

中药饮片为我国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传统中药剂型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好坏对临床用药效果也存在直接影响[1]。一般情况下,中药煎煮质量主要受到加水量、煎煮时间、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火候等方面影响,上述操作都需要依据相关规范操作进行,而中药饮片的切制规格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忽视。但因饮片切制规格不规范引发的煎煮质量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是难以通过煎煮操作进行改善的,因而需加以重视。对此,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2020-2021年间90例接受中药汤剂治疗患者为例,收集中药煎煮记录,分析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汤剂煎煮质量、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将入院患者分为两组,2020年1-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45例;2021年1-12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为23/22;年龄25-71平均(45.75±7.31)岁。观察组男女比为24/21;年龄27-70岁,平均(45.66±7.25)岁。比较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差异(P>0.05),可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纳入标准:①经辩证分析符合中药汤剂治疗指征;②对研究内容知情。

排除标准:①用药依从性差;②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均严格参照2009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中药煎药管理规范》严控中药煎煮质量。研究中涉及中药饮片主要包含浙贝母、山药、干姜、白芷、粉葛、黄芪、生地黄、土茯苓、法半夏、赤芍等。将配伍中药饮片以清水浸泡30min后,煎煮90min,晾干至常温后指导患者服用。

中药汤剂煎煮期间,对照组未进行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观察组进行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中药汤剂煎煮质量。

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病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以症状显著缓解为有效;以症状未消失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中药汤剂煎煮质量:对比两组饮片切制过大、未煎煮透心、煎煮时间误差等煎煮质量不佳事件发生率。煎煮质量问题同一组方不重复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应用软件为SPSS 25.0。计量、计数部分数据分别表述为(±s)、%形式,并分别以t、χ2检验;P<0.05时数据统计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比治疗效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计

对照组

45

15(33.33)

20(44.45)

10(22.22)

35(77.78)

观察组

45

18(40.00)

24(53.33)

3(6.67)

42(93.33)

χ2

4.406

P

0.036

2.2 中药汤剂煎煮质量

对比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饮片切制过大

未煎煮透心

煎煮时间误差

总计

对照组

45

4(8.89)

3(6.67)

2(4.44)

9(20.00)

观察组

45

0(0.00)

1(2.22)

1(2.22)

2(4.44)

χ2

5.075

P

0.024

3.讨论

中药汤剂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高低则能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控制效果,加强对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次研究主要对2020年度、2021年度的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与否展开了对比分析,经研究发现,实施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为进行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也得到了明显降低(P<0.05)。研究提示通过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的实施能够有助于保障中药汤剂煎煮质量,进而保障用药疗效。

分析可见,一般情况下影响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要素主要涉及煎煮事件、煎煮方法、煎煮次数等内容,为了确保中药汤剂煎煮质量,降低对疾病治疗的影响,通常需要进一步强化中药煎煮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但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中药饮片切制规格控制[2]。而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煎煮操作往往也会带来较大影响,如本次研究中,针对煎煮药材在煎煮前先以清水进行30min的浸泡,这一操作主要目的在于软化药材,而一旦此时中药饮片体积过大或过小,便会对药物软润速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增加药物后续使用副作用发生风险,例如党参、当归等药物,其具有质地松散的特点,具有较快的浸润速度;乌头等则质地相对坚硬,具有较慢的浸润速度,因而为了提升药物浸泡效率,就需要结合药物配伍及用药需求合理监管饮片切制规格[3]。此外,药物切制规格差异对煎煮透心也存在较大的影响,如山药、半夏等,通常切制规格为块,然后浸泡,如果需要整体入药则需要将其捣碎后再做煎煮处理。此外,针对主要成分不同的药材在切制方面也需要注意结合药物特性选择适宜方法。对于含淀粉成分较多的药材来说,其在煎煮中不易透心,如山药、浙贝母、法半夏、粉葛等,针对这一情况,在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就需要将其切制规格控制为薄片,并在药物煎煮前适当将浸泡时间延长。如果药物切制规格为整体入药或厚片的情况下,则需要将其捣碎后煎煮。针对种子、果实类中药材,如白豆蔻、砂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文简称《药典》)中建议的炮制方法主要为捣碎,这主要是为了在药物储存、运输中最大程度保护药物有效成分不流失,确保药物治疗效果;同时,针对富含脂肪油的药材,如大枣、火麻仁等,若在捣碎后放置过久极易出现变质、油溢味等情况,因而也需要注意,需在煎煮前短时间将药物捣碎即可。细小根茎类药材,如法半夏、生半夏、黄连等,由于其加工切片、捣碎处理后贮存不会出现有效成分变质、挥发的情况,能够确保煎煮效果,因而为了确保临床用药效果与便捷性,可将其切片后储存。

综上,中药饮片切制规格监管对中药煎煮质量及临床效果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中药材切制操作中,需严格依据《药典》中相关中药饮片切制规格操作,以确保充分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确保药物效果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高歌,史相国.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1):214-216.

[2]刘燕,蔡鹤然,梁颖.医疗机构中药汤剂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0):2211-2216.

[3]张晶玫.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20,17(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