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胜任力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社区护理胜任力研究进展

潘力群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1100

摘 要:本文就护理胜任力相关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社区护理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评价工具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以期进一步为我国社区护理人才队伍的培养、社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区护理;胜任力;核心能力;评估工具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应加强相应的服务能力。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应提升社区护士能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促进患者健康结局[2-4]。社区护理胜任力是衡量社区护士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区护理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社区护理胜任力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加以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护理队伍建设,促进人群健康结局提供参考。

1 护理胜任力的概念

1.1 胜任力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avidMcClelland提出。1973年McClelland教授提出“考核胜任力而非考核智力(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intelligence)”的观点,标志着胜任力运动的开端,为胜任力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McClelland教授指出胜任力是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胜任力的概念一经提出,逐渐成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人力资源学等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领域的学者在实践与研究工作中不断丰富并发展了胜任力的内涵。

1.2 护理胜任力 

护理胜任力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1982年,美国临床护理专家BennerPatricia将护理胜任力定义为“在特定的工作或环境中,个体为获得满意结果而完成任务的能力”,提出了“从新手到专家”的胜任力理论模型,指出护士的胜任力是随着教育及经验的影响而变化的,并将护理人员按照其胜任力水平分为新手、进阶新手、胜任者、精通者、专家5个层次,描述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生涯中的成长轨迹。该模型对于护理人员的评价与分层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反映出护理胜任力是动态变化的,应该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或评价。2003年,国际护士会将护士胜任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能力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能、判断力和个人特质”,该定义为各国根据本国护理实践及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护理胜任力内涵进行相应的界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护理胜任力的研究进展。

2 社区护理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2.1 国外社区护理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给本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较早就开始了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管理,以减轻其沉重的医疗负担,社区护理随之逐渐发展成熟。国外社区护理胜任力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其相关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从21世纪初开始得到重视。本文主要以国外几个国家的相关研究为例进行介绍。美国公共卫生护理联盟(QuadCouncilCoalition,QCC)于2003年以美国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胜任力模型为框架制定初稿,通过收集超过1000名公共卫生各专业人员的建议构建了公共卫生/社区护士的胜任力模型,并根据其公共卫生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更新,于2020年形成专家共识,使其得以广泛应用于本国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与选聘过程中。该模型依据护理人员在临床中担任的角色将护士分为临床一线护士、中层护理管理人员、护理领导人员3个层次,每个层次均以8个相同的胜任力类属进行详细描述,分别为社区实践能力、分析评估能力、沟通能力、文化胜任能力、政策发展或项目计划能力、基本的公共卫生研究技能、财政计划和管理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2]

2.2 国内社区护理胜任力模型研究现状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胜任力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社区管理工作方面,近年来才逐渐有学者开始社区护士胜任力方面的研究。李青等采用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及德尔菲法构建了社区护士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将胜任力分为知识、技能、能力、特征与品质4个方面,对社区护士的胜任力进行了界定,该指标体系从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出发,为我国社区护士的护理实践规范以及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与选聘提供了理论指导。曹靓等借鉴美国社区护士老年护理胜任力模型,结合专家及社区实践者的访谈,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社区护士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提出老年健康评估/计划能力、护理技术实践能力等7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32个三级指标。

3 社区护理胜任力评估工具研究现状

美国社区护士联盟QCC依据其公共卫生/社区护士的胜任力模型制定了相应的胜任力评价表,但仅作为参考模板,其信效度还有待完善。DIEM等学者以美国和加拿大社会护理协会的政策文件为依据制定了与胜任力相关的评价表,量表分为合作、协调及领导技能3个维度,该工具是针对公共卫生实习护士制定的,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主要反映的是普适性的公共卫生人员的胜任力,而非公共卫生护理专业相关胜任力。PIJL-ZIEBER等在参考社区护理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量性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社区护士胜任力评价表,主要用于本科实习护士的社区护理胜任力的评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同样可以用于社区护士、社区护理教师等其他社区护理专业人员的社区护理胜任力评价。国内学者所构建的社区护士胜任力评价工具主要基于其前期建立的胜任力模型。如李青等在其前期建立的社区护士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自制《社区护士护理胜任力调查表》,该调查表包含知识、技能、能力、特征与品质4个维度共35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楼艳同样根据其前期所建立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编制了《社区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调查量表》,可应用于我国社区护士的胜任力水平评价。目前的社区护理胜任力评价工具主要采用自评量表,但由于难以以单一的方式对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自评量表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测量被测者的真实能力。

4 小结

目前胜任力体系构建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领域广泛且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社区护理胜任力研究方面,从研究领域上看,国外已有各类社区专科护士的胜任力体系用于指导社区护理实践,但各个国家社区护理模式或发展现状不同,不同国家所构建的社区护士胜任力模型并无统一标准,也无法直接适用于国内。国内关于社区护理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不同地区社区卫生的服务内容、指标等缺乏统一的规范,对于社区护士在进行护理实践时应具备的能力也缺乏指导性、纲领性、全面性的标准。因此,在我国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社区护士胜任力研究,以更好地提升社区护士的能力,满足社区护理需要。在构建方法上,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医疗体制下社区护士职责与实践范围的不同,结合国外先进理念、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区域医护需求等构建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社区护士护理胜任力模型。此外,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可考虑针对不同的胜任力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问卷法、反思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米钰,吴丹,魏曾曾,等.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20,34(11):1983-1987.

[2] 梁胜翔. 我国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核心能力建设研究[D]. 陆军军医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