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对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对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效果的影响

涂红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对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名急性重度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下的传统物理降温治疗,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降温效果、干预前后健康状态、意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降温 30、60、90、120 min 时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采取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体温,显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意识形态,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亚低温治疗仪;急性重度中暑;并发症;降温

中暑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以心血管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失衡以及体温调节障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重度中暑患者因散热功能障碍,体内蓄积大量热量,持续高热会损伤患者的心、肾、肝、脑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当前急性重度中暑患者临床治疗以降温为主,但患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3]。临床上主要以积极降温处理急性重度中暑患者,患者预后不太理想。本研究将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应用于急性重度中暑患者治疗过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名急性重度中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5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6~76岁,两组病例均符合急性重度中暑诊断标准,中心体温>39℃,既往无心肺脑疾病,且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上无显著差异性,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物理降温+常规护理干预,即采用冰袋、冰帽冷敷大动脉处,配合病情观察、环境护理、体温管理等。观察组给予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具体如下:(1)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检查好设备后将蒸馏水3 000 ml+ 95%乙醇500 ml 混匀置入水箱中,之后将毯子平铺在床单下, 将一次性中单垫于毯子上,戴好冰帽。将温度传感器置于患者腋下或者距离肛门6 cm 处并固定好,将水温调节在4~10℃范围,目标降温值调至36~37℃,开启亚低温治疗仪。(2)循证护理。①提出循证问题,依据患者的个体实际情况,分析治疗和护理存在的潜在问题。②寻找循证支持,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文献,对循证问题干预方法进行整合,并集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③实施循证护理计划。皮肤护理,观察接触冰毯的皮肤颜色,勤换床单,病床干净、整洁,每间隔1.5h帮助患者按摩局部皮肤及更换体位各1次,以帮助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及体温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其意识、瞳孔、四肢肢体活动及尿量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1次体温,控制以0.5~1.0℃/h 的速度降温,保持肛温在36.50~37.50℃。呼吸道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进行排痰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降温效果评估 分别在降温干预后30、60、90、120 min时测量两组体温,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降温后体温变化效果。

1.3.2意识状态与健康状态评估 干预前及干预后24 h,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分值越高表示意识状态越佳。采用APACHE Ⅱ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死亡风险越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降温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降温后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x±s)

组别

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对照组

40

39.51±0.45

38.75±0.33

38.01±0.27

37.57±0.25

观察组

40

38.52±0.31

37.89±0.28

36.92±0.24

36.31±0.23

t

6.189

8.463

10.054

13.7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及意识状态评分比较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状态及意识状态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n

GCS评分

APACHE Ⅱ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7.91±2.55

9.59±1.64*

17.46±1.19

13.75±1.10*

观察组

40

7.86±2.59

12.71±1.38*

17.53±1.22

9.39±1.04*

t

0.105

7.196

0.265

13.857

p

0.917

0.000

0.718

0.000

注: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详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压疮

冻疮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2(5.00)

3(7.50)

2(5.00)

7(17.50)

观察组

40

0(0.00)

1(2.50)

0(0.00)

1(2.50)

2

4.116

p

0.000

3讨论

夏季室外温湿度高,高强度的户外训练及劳动时往往导致产热大于散热, 易引发中中暑,普通中暑在经过常规干预之后均可痊愈,一旦重度中暑时,持续高热会严重损害全身脏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本研究将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应用于急性重度中暑患者治疗过程,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降温 30、60、90、120 min 时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疮、冻疮、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基于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应用于急性重度中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帮助患者平稳降低体温、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及意识形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未未.急性重度中暑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的护理配合[J].医疗装备,2018,31(13):171-172.

[2]叶秋梅,潘开菊,曹小红.亚低温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1):116-118.

[3]李代波,周欢,刘乐斌.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2):1598-1601.

[4]谢红美.高热中暑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