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1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

陈柏五  ,何丹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510000

摘 要

  目的 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纳入1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根据主要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计划,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护理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等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进行护理记录及健康宣教。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且达到有效的护理预期目标。结论 应用有效的生活护理措施及严格的药物治疗,并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整体护理;健康宣教

1 背景意义

1.1研究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多种类型源发性心脏疾病综合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和功能的异常发生改变,使心室导管收缩和(或)舒张心脏功能结构发生障碍,从而改变引起它的一组复杂性的临床综合征及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心肺呼吸困难、体液潴留(包括肺血管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组织水肿)和疲乏等,是一种导致心血管疾病终末期临床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危险原因。

1.2设计意义

  该患者是本人在急诊科工作期间亲自护理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通过探讨这一患者的护理方案,为其他同类患者的护理提供实证,促进更多患者早日康复。

2 设计思路

通过查阅文献,拟以责任制护理为主,对症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为辅,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进行护理。

3 方案设计

3.1案例导入

主要病史:主诉64岁左右患者开始疼痛但无明显严重生理因素诱因疼痛反复出现或在患者胸骨中段及下段疼痛伴有强烈压榨感,与患者胸骨关节活动疼痛程度有明显生理诱因反应关系,每次疼痛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分钟至十余分钟左右,休息后可缓解,并伴有气促,初为爬坡或重活时出现,其后走平路或休息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医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脏扩大、PCI术后心功能IV级"。曾在我院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期间予以抗凝血小板聚集,降压、扩冠护心利尿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出院。  

入院诊断: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症状加重期;②、冠心病典型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动脉血管功能扩大三pic术后检查新增典型心血管功能IV级;③、高血压3级;④、肺部急性病毒感染;⑤、慢性肾脏功能不全ckd4期及肾性贫血;⑥、二尖瓣返流(重度)、双侧髂动脉闭塞(节段性)⑦、下肢静脉曲张心肌血栓疾病症状静脉形成。

  辅助诊断检查:三大项血压尿常规、e4a、肝肾功能心脏血管功能、血脂和血糖、心肌血管扩张凝血酶谱、心梗三项、BNP前体、凝血、胸部CT、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患者现胸闷胸痛持续加重并伴有气促,初为爬坡或重活时出现,其后走平路或休息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夜间出现持续性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剧烈咳嗽咳痰,双下肢出现凹陷性肌肉萎缩水肿,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呼吸音,慢性病容,心尖部闻及3/6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2护理诊断

3.2.1主要护理问题

3.2.1.1 心排出量减少 与心血管功能下降原因有关

3.2.1.2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排出量下降、心功能不全有关

3.2.1.3 活动无耐力 与心功能不全、机体缺氧有关

3.2.1.4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有关

3.2.1.5 体液过多 与心力衰竭导致水钠潴留有关

3.2.1.6 睡眠形态紊乱 与心肺功能不不足有关

3.2.1.7 恐惧

3.2.1.8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护理知识

3.2.1.9 潜在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肺性脑病、血栓等

3.2.2分析护理问题

  患者患有心肌疾病,首先由于左心衰心室输出量快速减少,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增加,在左心室(房)的的压力下导致右心室(房)的压力随之明显升高或受阻,从而导致心源性的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则表现为下肢心肌凹陷性水肿。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肺部气体交换受损,导致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及气促。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纤溶系统激活等因素下,心衰患者的血液为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是一种突发的急危重症,同时会伴有心排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等情况,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恐惧及全身障碍等不稳定的状态,这从而会引起全身神经兴奋或异常,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发生障碍而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

3.3护理措施

护理疗效评估,遵常规医嘱予患者长期入院后予以慢性急性心衰护理常规、予以患者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以绝对卧床休息为主;予以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心输出量减少:

①保持病室安静,注意保暖,患者可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休息;

②饮食上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适宜摄入低脂、高膳食纤维、少量多餐;

③予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氧疗;

④遵医嘱及时予以各种对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用药物治疗;

⑤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肺部湿罗音、尿量的异常变化及使用药物的不良作用和副作用患者生命功能体征正常,能在床上适量活动

活动无耐力:

①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床上活动,以利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②让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

③把活动后患者经常出现深呼吸、脉搏加快或加慢、疲乏可作为限制患者活动的主要依据。住院期间患者能自主选择更换卧位,可在床上适当活动。

气体交换受损:

①观察治疗患者持续咳嗽、咳痰,观察其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全身症状、体征及主要并发症情况;

②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训练,如腹式呼吸训练或缩唇式呼吸训练;

③进行有效的氧疗,给予患者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的治疗方法。住院期间患者能保持呼吸功能通畅;同时患者呼吸功能得到严密监测,能逐渐恢复维持正常呼吸在16-20次/分。

清理呼吸道无效:

①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如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咳嗽、咳痰,遵医嘱施行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

②采取舒适体位,如取全坐位或半坐卧位均可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且利于患者有效的呼吸型态;

③保持病房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室温保持在50%-60%为宜。

(2)饮食要求:①应严格控制膳食钠和镁盐的平均摄入量,每日的膳食盐盐的摄入量一般不得少于超过5g; ②可进食高质量维生素、低热量、少糖低盐、少油以及富有少量钾、镁和适量膳食纤维素的绿色食物,宜少量多餐,饮食不能过饱;

(3)休息原则:为了保证给予患者白天体力和夜间精神上的休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脏管的负荷,避免进行耗氧运动量大的剧烈运动;为了避免精神紧张、兴奋,夜间须患者有一个足够的身体睡眠休息时间;

(4)注意事项:定期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防止患者大便干燥,排便期间不可用力,避免大便增加患者心脏病的负担;观察患者是否有气急、水肿、咳嗽、夜尿、厌食、饱胀感等身体症状;定期到门诊进行复查或复查心电图、血压、心率、脉率、心肌酶及血脂等。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该疾病的有关知识及用药和保健知识。

3.4护理结果

  患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及精神得到好转,卧床休息时胸闷气促不明显,疼痛等症状显著减轻,能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呼吸通畅,双下肢无浮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

4结论

  在本次病例中我们能得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缺乏相关知识的认识,因此增加了他们在面对疾病突发状况时的恐惧与慌乱,从而减少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实施时的显著效果。在面对老年疾病的护理措施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只依靠医护人员的护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家属的支持和照顾,因此,在治疗疾病前的护理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于此类疾病的患者我们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原发性心脏疾病,从而达到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以及注意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其中例如包括戒烟、健康饮食、保持健康规律体育锻炼、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压力等),进而可以延缓和防治心力衰竭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罗先武.王冉.2021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轻松过[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0:180-234.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30.

[3]徐淑英.健康评估与护理诊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0-55.

[4]杨敬,华琦,李静,等.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多中心现况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