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逸飞

京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431800

【摘要】营养支持疗法是一种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免疫力下降、恢复效果差的有效方法。在癌症患者的手术后,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目前,我国肠内营养应用并不完善,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分析对国内基层医院肠内营养现状,寻找优化改进的方法,以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后续恢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肠道肿瘤术;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约有半数以上的肿瘤发生在消化系统,尤其是直肠癌和胃癌。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因病变直接伤害到消化道,且因肿瘤自身导致的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故在术前均有营养不良及免疫机能下降的趋势,加之术前禁食对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导致胃肠粘膜受损,加重了营养不良。因此,在术后必须重视补充营养。但是传统的营养支持主要肠外营养,依靠口服营养液或者静脉输入营养液,以此来维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1]。虽然静脉输液有具有安全且吸收快的优点,但是药品费用高,并且有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肠内营养同样具有肠外营养的功效,但是花费少,且不易发生并发症,更有利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恢复。但是目前我国一些基层医院的肠内营养主要靠口服肠内营养液,这种方法存在不少缺陷,患者若是存在吞咽困难或者呼吸困难,就无法使用,此外还涉及到认知与花费的问题[2]。因此,继续寻找改进方法。

1 肠内营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肠内营养使用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对肠内营养的认知不足,不了解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恢复的优势,加之,有的医护人员由于自身职业技能不过关存在操作上的困难。

2基层医院用药紧张,可用的肠内营养液选择少,加之认知不足采购部门不重视相关药品的采购。

3肠内营养液存在价格较高的问题,报销比例少,不少患者来自农村,有些肿瘤患者需长期使用肠内营养,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没有足够能力消费。

4患者自身对肠内营养不了解,医护人员也未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所以不清楚自己补充是哪种的营养液。

5营养科未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缺乏对病情进行合作探讨,商议患者用药,从而使营养科忽视了患者的实际病情,没有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营养药品。

2 肠内营养的优点

肠内营养的形式和生理方式很相似,更容易被患者身体吸收[3]

1)可以提高肠粘膜细胞功能,保持结构完整,改善肠道的机械、化学及生物屏障,提高免疫功能,避免出现细菌易位。

2)通过静脉系统将营养素吸收到肝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内脏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

3)有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肠道的恢复,降低肝、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4)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使用肠内营养液的患者的体重增加、氮潴留明显比肠外营养更好,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更快速。

3肠内营养护理

3.1营养管的护理

营养管位置要固定好,经鼻内插管的病人,采用吊线或鼻管固定带进行固定。腹部造口术者用缝合的方法将营养导管置于腹壁,然后用胶带将其粘牢。在输液之前,应清楚各个导管的位置,并注意区分别的手术导管,例如腹腔减压管。除了关注营养管道进入患者体内的位置,还要了解其开放的位置。正确地固定营养液,并作好标识,以防滑脱、错位、盘绕、扭曲。

在固定营养管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管的畅通,每次使用前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进行清洗,使用完毕后再次进行清洗,并及时关闭,防止出现反流堵住管口,依据营养液的粘稠隔一段时间用水冲洗一次,保持导管的畅通。

注意营养管的卫生情况,为了避免出现污染,应每日进行清洁并更换。同时注意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如果出现渗漏与红肿要及时更换敷料,以免患者皮肤受到损伤。

3.2肠内营养液的选择

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创伤、禁食等免疫功能明显下滑,胃肠道功能未恢复,无法吸收食物中的营养,需要合适的营养液来支撑身体的正常运作。目前最常见的肠内营养液是指要素饮食,它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可以将其分成三类:氨基酸类制剂、短肽类制剂、整蛋白类制剂。氨基酸和短肽具有易吸收、易消化的特点,适用于消化或吸收困难的患者及刚开始采用肠内营养的患者;整蛋白类制剂营养全面且有利于保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适合消化功能正常或已进行过肠内营养的患者;免疫营养物质如核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等,可用于免疫调节,因此适合免疫力较差的患者[4]。经研究,谷氨酰胺具有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抑制肠粘膜萎缩、促进IgA合成、防止肠内细菌易位的作用。膳食纤维可以吸收水分,使排泄物的体积增大,从而预防便秘。此外,肠内营养液还可以利用食物制作,但是该操作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士制作。

3.3肠内营养液的输注

初次使用肠内营养液应注意选择低浓度的药品,让患者逐渐适应。肠内营养液的输入主要有一次性、间接性及连续性三种。一次性输注方式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呕吐、误吸等问题,而间接性输注存在速度、剂量不易控制的问题,需要随时观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临床中多采用连续性输注的方式,浓度逐渐升高、速度逐渐加快,使患者的身体慢慢接受肠内营养液,这样也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 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4.1营养管堵塞

营养管堵塞比较复杂,常见的有:(1)输注时间过长,且中途没有按时冲洗管道;2)营养液浓度过高,且在输注时没有摇匀,或者输注速度过缓,造成营养液出现沉淀,造成堵塞;(3)糖衣片、肠溶片等药物堵塞的概率高,药物未研磨充分,或与其它药物营养液发生反应。防治方法:(1)在输液前和输液过程中,使用淡盐水对导管进行清洗;(2)合理安排营养液输注时长;(3)充分将药片溶解,在放入药片前仔细清洗营养管,防止药物与营养管中残留的药品发生反应,出现堵塞。如果出现堵塞,可以使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或碳酸钠溶液进行加压冲洗[5]

4.2胃肠道并发症

恶心、呕吐及腹泻是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的选择、输注及温度有关。肠内营养液浓度太高,滴速太快时患者身体会出现排斥的反应,营养液输入过量、温度过低或者营养液被污染时,还可能造成患者腹泻。因此,输注营养液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液。此外注意营养液滴速,过快或过慢时要及时调整,尽量保证营养液的温度在37℃。当患者的并发症过于严重时要及时增加促进胃肠活动的药物或者止泻药,缓解患者的不适。

4.3反流、误吸及肺炎

反流、误吸及多发生于昏迷、吞咽困难及老年患者。若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胸片显示有阴影可考虑吸入性肺炎,吸入量过大时可能出现肺水肿。因此,要注意预防。在输注时不可翻身,采取35-45度的坐卧体位[6]。出现误吸后立刻停止输注,吸出胃内容物,改为肠外营养输注,并采用抗生素防止肺炎出现。

总之,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保证充足的营养为促进胃肠道恢复提供基础,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其中需要注意,肠内营养并不能取代肠外营养,应根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促进患者的恢复为主。

【参考文献】

[1]乔娇娇,丁磊,王小燕. 胃肠道不良反应评分表及干预措施表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2,5(4):331-334.

[2]柏胜涛,高芳. 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加速康复护理在围术期胃肠道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3):379-380.

[3]但操,廖坚松.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7):181-183.

[4]王蕾,张颖,王立彬,. 肠内免疫营养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0,14(6):465-468.

[5]陆佳,钟绍,夏瑜雯,.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93-94.

[6]杜全顺.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20,41(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