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朱晓君

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443000

摘要:新生儿在出生以后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新生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红臀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不仅会降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还会对新生儿健康发育带来影响。文中对规范化护理概念、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新生儿重要性、具体护理内容等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新生儿;护理

前言:随着现代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新生儿由于机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低,容易出现不良事件,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重视并做好新生儿住院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与效率,为新生儿康复提供一定保障。

一、规范化护理概念

规范化护理主要是指,严格按照科室规章制度、护士手册、常规护理标准等各项种类规范等开展各项护理工作,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达到标准要求,从而提升护理规范性、安全性。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规范化护理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临床多种疾病护理中,并取得了不错效果,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提升整体护理水平[1]

二、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因为环境变化、机体抵抗力较差、缺乏自我照护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臀红、黄疸、感染等多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需要做好并强化相关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从临床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以往针对新生儿主要会采取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按照常规标准做好病房巡视工作,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等。但是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理质量与效率。而采取规范化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可以通过组建相应的规范化护理小组,强化小组成员学习培训工作,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主动约束自身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各个护理人员具体任务,将不同护理操作具体落实到位不同护理人员身上,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标准将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升护理操作规范性、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还可以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并发症对新生儿不良影响,为新生儿正常、健康发育提供一定保障[2]

三、新生儿护理中规范化实施护理内容

1.小组组建

按照医院科室实际情况组建相应的规范化护理小组,强化小组各成员学习培训工作,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均全面掌握护理规范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医院与科室管理制度、各班工作职责与标准、常规护理标准、专科护理标准、新技术与新业务护理标准等,树立相应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培训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提升整体护理操作规范性。

2.护理评估

综合新生儿各项情况,对新生儿开展合理、科学的护理评估工作,同时评估新生儿红臀、黄疸、肺部感染、感冒等不良事件风险,并按照评估结果为新生儿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升护理安全性。

  1. 明确护理任务

将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各个护理人员具体职责,包括保暖护理(有效维持室内温度恒定,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为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导致新生儿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出现)、脐部护理(观察新生儿脐部,并进行相应的清洁与消毒,降低脐部发炎或者感染风险)、口腔护理(在新生儿进食结束后及时利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口腔,有效维持口腔清洁,避免鹅口疮)、清洁护理(定时辅助新生儿进行洗澡,促进血液循环)、呼吸道护理(关注新生儿呼吸变化,一旦发现呼吸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新生儿鼻部畅通)、环境护理(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确保环境安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对新生儿睡眠不良影响)等,要求各个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开展护理工作,保证各个护理人员操作均符合规范标准[3]

  1. 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

在开展护理工作的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与交流,对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综合利用幻灯片播放方式、图册讲解方式、短视频播放方式等对家属普及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注意事项,丰富家属育儿知识,减轻家属紧张情绪;同时还可以利用聊天方式、播放轻音乐方式帮助家属分散注意力,避免家属过于担忧,提升家属信任感,同时还应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增强护理有效性。

  1. 护理评价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护理工作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护理工作工作进行评价与反馈,并按照反馈结果及时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护理方案进行创新与改进,不断提升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此外,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记录以及质量持续改进记录[4]

  1. 监督管理

强化监督管理工作,护士长作为监督管理负责人,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操作规范化;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总结与分析,对护理工作进行反思与讨论,主动发现自身不足,并进行改进,并实施定期培训计划。

四、总结

与其他住院患者护理工作相比较,临床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且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家属也更加重视新生儿护理工作。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在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时,需要积极运用规范化模式,做好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工作,要求各个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完成护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理规范性与安全性,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雪霞,邓祥敏,李兴霞.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22,41(10):170-174.

[2] 张敏. 规范化小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在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 特别健康,2021,6(18):167.

[3] 杜婷婷.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18-119.

[4] 张丽娟. 规范化的护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必读,2021,7(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