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规范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关于如何规范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研究

胡江涛

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市 1014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规范化应用方法及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围绕80名放射科DR诊断患者进行,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研究期内纳入观察,入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指导,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参考最终病理结果,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符合率为98.75%(79/80),与最终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规范化应用方法及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参考应用。

关键词:放射科;DE操作技术;规范化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各类新型诊断仪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帮助。DR技术作为医院放射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准确、高效、安全的优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临床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医师在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进而导致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出现偏差,要想充分发挥DR技术的临床价值,就需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正确的操作规范是保证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关键[1]。本次研究由此展开,针对放射科DR技术的不良操作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80名放射科DR诊断患者进行,从2019年1月-2022年1月研究期内纳入观察,入组后,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指导,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入组8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2-58岁,平均(42.56±3.44)岁。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术前、活检前实施DR、MR检查;(3)依从性良好,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取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图像不清晰、资料不全的患者;(2)其他原因不适宜接受DR、MR检查的患者。

1.2方法

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1)开机工作:根据机房管理制度,对机房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维持,确保及其处于正常工作环境中,打开设备电源确定仪器的运行状态,核对自检系统信息,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联合维修人员处理,开机后对仪器进行预热,校正参数,按照操作规程合理操作设备,主机检查需判断功能状态、磁盘空间是否充足,检查图像处理工作站,评估连入设备状态与性能,做好基础工作:(2)检查申请单与设备:拍摄前指导患者去除影响拍摄图像质量的物品,例如手表、项链、发夹等,穿上专用服装,如拍摄部位为盆骨,下部脊柱或腹部等,需要注意肠道的准备,DR操作开始前医师需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明确拍摄部位,接诊患者时需关闭检查室防护门,询问患者病史;(3)确定拍摄位置:根据申请单上检查的要求,明确设备性能,对于拍摄部位较特殊患者应与临床沟通,征求临床医师意见后选择合适位置拍摄;(4)信息录入与患者安置:在计算机内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确定摄影器官位置与摄影技术,使患者保持检查体位;(5)调练动作与体位摆放:检查开始前,指导患者吸气、呼气等基础性呼吸训练,保证摄影的顺利完成,使患者明确呼吸训练的意义,充分配合临床医师完成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检查的具体位置与目的,调整患者体位到最佳位置,调整设备的焦距、中线等参数;(6)拍摄曝光与图像处理:所有准备工作后需要再次检查机器的性能,对各种曝光参数进行调整,曝光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各类仪表的情况,合理选择检查部位,照射条件等内容,如发现异常需停止检查,关闭总电源后报告维修人员。待拍摄完成后需要操作人员在申请单上签字,对特殊患者进行标注,拍摄后推向处理操作无问题即可让患者离开,如图像不清晰则需要重新拍摄直至获得清晰,明确的图像。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指导,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最终病理结果,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符合率为98.75%(79/80),与最终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组别

符合

不符合

规范化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

79(98.75%)

1(1.25%)

病理结果

80(100.00%)

0

x2

1.0063

1.0063

p值

0.3157

0.3157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DR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成像环节少等优势,其打破了常规X线摄影想局限性,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参考信息

[3]。为进一步规范放射科DT操作技术操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完善DR操作技术规范,使DR操作技术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各个环节操作中都应当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增强操作人员的自我评估意识,及时改进操作技术,降低医疗操作差错与事故[4];(2)加强DR操作的监督管理,重视DR操作过程中的各环节监督管理,对于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需及时指出,将DR操作人员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严格差错登记制度,降低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保证DR拍摄质量[5]

综上,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规范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DR拍摄质量,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史卫东. 关于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的研究[J]. 健康大视野,2018(20):3.

[2]张梦兰. 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114-115.

[3]张惠玲. 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研究[J]. 医药前沿,2017,7(21):163-164.

[4]周盛. 关于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7(38):203.

[5]王云仙. 浅谈规范放射科DR的操作技术[J]. 健康必读,2019(2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