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

许媛媛    ,张绍开  ,李富增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北京:102200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与患者临床中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药物控制,对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的价值探究。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收录于2021.1——2022.5期间,共计收录92例,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案开展此次对照分析,分别为对照组(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统计组间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实施治疗措施之前组间各项指标测定值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与患者临床中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药物控制,对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的价值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纠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慢性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罹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概率较高,发生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会成倍增长,因此,积极减轻患者心脏负荷,舒张患者血管,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是伴有心力衰竭症状的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目标[1]。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制剂,该药物能够针对患者的心肌达到重塑作用,且能有效利尿、排钠,将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应用于伴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的效果尚不十分明确[2-3]。为进一步分析,本文特收录92例患者作为样本,分组对照探究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与患者临床中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药物控制,对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收录于2021.1——2022.5期间,共计收录92例,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案开展此次对照分析,分别为对照组(n=46)、观察组(n=42)。对照组中男患26例,女患20例;年龄59-80岁,平均(69.81±8.42)岁。观察组男患27例,女患19例;年龄60-80岁,平均(70.19±8.3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呈均衡分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调脂、降低心肌氧耗损等治疗方案[4],对照组于术后给予患者贝那普利【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规格:10mg*14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14】进行口服治疗,剂量为10ng/次,1次/d,于晨起服用;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Entresto),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规格:50mg*28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70362】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每隔2-4周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直至剂量为200mg/次,2次/d。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6min步行试验数据,求取其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凝血功能:采用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采用散射光凝固法检验凝血活酶时间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D-二聚体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实施治疗措施之前组间心功能指标测定值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P<0.05。详见表1

表 1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项目

对照组(n=42)

观察组(n=42)

t

P

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前

43.63±4.50

42.52±4.84

1.0885

0.2796

治疗后

48.35±4.33

52.72±5.14

4.2139

0.0001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治疗前

65.74±2.96

66.53±3.13

1.1884

0.2381

治疗后

58.97±5.42

50.26±6.75

6.5206

0.0000

左室后壁厚度(mm)

治疗前

12.74±2.60

12.93±2.35

0.3513

0.7262

治疗后

11.04±1.42

9.84±1.56

3.6866

0.0004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

开展治疗措施之前组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并不明显,P>0.05;开展后两组均呈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各项指标均以观察组更优,P<0.05。详见表2

表 2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s)

凝血功能指标

对照组(n=46)

观察组(n=46)

t

P

凝血酶时间(s)

治疗前

12.24±2.10

12.16±2.33

0.1653

0.8691

治疗后

14.02±1.75

16.07±1.38

5.9612

0.0000

凝血酶原时间(s)

治疗前

16.57±1.84

16.60±1.65

0.0787

0.9375

治疗后

18.03±1.64

20.85±1.60

7.9765

0.0000

血浆纤维蛋白原(g/L)

治疗前

4.09±1.33

4.13±1.52

0.1283

0.8982

治疗后

3.48±1.02

2.24±0.75

6.3474

0.0000

凝血活酶时间(s)

治疗前

33.07±2.84

32.92±2.51

0.2565

0.7982

治疗后

36.04±3.35

39.70±3.62

4.8091

0.0000

D-二聚体(mg/L)

治疗前

1.58±0.44

1.63±0.46

0.5090

0.6121

治疗后

0.60±0.12

0.47±0.10

5.3935

0.0000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指标水平

开展治疗措施之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指标(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P<0.05。详见表3

表 3治疗后血脂指标对比(±s)

血脂指标

对照组(n=42)

观察组(n=42)

t

p

甘油三酯(mmol/L)

治疗前

3.35±1.02

3.40±1.03

0.2235

0.8237

治疗后

2.87±0.52

1.58±0.46

12.0418

0.0000

胆固醇(mmol/L)

治疗前

6.14±1.34

6.31±1.55

0.5377

0.5922

治疗后

4.92±0.65

3.60±0.48

10.5871

0.0000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治疗前

3.02±0.97

3.10±0.85

0.4020

0.6887

治疗后

1.70±0.33

1.01±0.24

10.9589

0.0000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治疗前

2.43±0.71

2.39±0.75

0.2510

0.8024

治疗后

4.10±0.83

5.56±0.97

7.4116

0.0000

2.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开展治疗措施之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较小,P>0.05;开展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P<0.05。详见表4

表 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血脂指标

对照组(n=42)

观察组(n=42)

t

p

全血高切黏度(mPa·s)

治疗前

6.18±1.52

6.21±1.33

0.0963

0.9235

治疗后

5.39±1.07

4.94±0.81

2.1731

0.0327

全血低切黏度(mPa·s)

治疗前

17.92±3.10

18.17±4.33

0.3042

0.7617

治疗后

13.40±2.15

11.47±2.35

3.9270

0.0002

血浆黏度(mPa·s)

治疗前

2.17±0.70

2.22±0.68

0.3320

0.7407

治疗后

1.70±0.40

1.52±0.30

2.3331

0.0221

纤维蛋白原(g/L)

治疗前

4.31±1.10

4.37±1.54

0.2055

0.8377

治疗后

2.59±0.68

2.20±0.62

2.7466

0.0074

3、讨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首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不同靶点双重作用的机制抑制药物,将其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就[5]。临床认为,当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其心肌细胞会急速地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若心肌收缩率呈明显降低状态,那么将会直接损伤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从而使自身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代偿性的变化,若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那么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6-7]。临床大量实践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Ang Ⅱ和AT 1的受体结合,这两种物质是促进血管收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抑制Ang Ⅱ和AT 1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患者血液流动的速度,纠正细胞脂质代谢紊乱现象[8]。除此之外,沙库巴曲缬沙坦相对于贝那普利,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心功能,强化患者的活动耐量。而沙库巴曲缬沙坦还具有双靶点调节机制,除了具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之外,还能够有效抑制患者机体内的脑啡肽酶,调节患者体内环磷酸鸟苷水平,以达到利尿和扩张患者血管功能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保证患者安全性[9-10]

本次研究各项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实施治疗措施之前组间心功能指标测定值差异较小,开展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开展治疗措施之前组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并不明显,开展后两组均呈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各项指标均以观察组更优。开展治疗措施之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差异较小,开展后两组指标(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开展治疗措施之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较小,开展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测定值更优。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与患者临床中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药物控制,对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的价值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流动力学的纠正。

参考文献:

[1]叶少强,蒋守涛,吴永刚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02):37-40.

[2]郭佳飞.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发心衰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2):4-7.

[3]杨沛,任何,董爱巧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在AMI患者PCI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心脏杂志,2021,33(06):585-589+595.

[4]张飞飞,宋学莲,谢悦陶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兔心室肌重构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09):1077-1081.

[5]顾东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衰的效果[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58-59+62.

[6]孟冬梅,李培军.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中的治疗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1,19(03):11-13.

[7]胡惠媛,周卫华,向红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20,26(34):187-190.

[8]赵刚,张虹.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20,24(07):1273-1277.

[9]周建华,黄建波,郭世燕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3):25-26.

[10]熊振宇,满万荣,李越洋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心脏杂志,2020,32(01):28-32.